這幾年來,性資訊充斥在社會及校園當中,逐漸影響青少年對性的認知和價值觀。在學校方面,原先施行兩性平等教育的目的是好,然而深入瞭解才發現這些性平教材和內容都有所偏離,且摻雜著性開放的觀念,讓性平教育的施行和方向實在令人擔憂。
性別教育包含生理心理倫理
對於各界爭論的性別教育,我們到底要教孩子什麼?校園雜誌主編、國民健康局及各級學校兩性教育講師朱惠慈老師表示,真正完整的性別教育應該包含生理、心理及倫理三方面的知識。在生理部分,應該教導孩子生理部分的知識,認識自己身體的變化,接納自己的身體,更進一步去尊重自己的身體,也去尊重別人的身體;在心理部分,應該教導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對於發展情感層面,包括親情、友情,或是情竇初開的感覺,教導孩子這些該如何去面對;在倫理部分,隨著青少年在青春期的變化,在各種關係裡有合適健康的表達,正確面對性的態度和價值觀。
她指出,現今性別論述將性平教育的重點過度放在認識同志教育,導致性平教育失衡,缺乏整全性的性教育教導。這些偏差的性別教育是以性開放的觀念為基礎,鼓勵青少年做身體的探索和性探索,肯定青少年發展戀愛和性行為,這樣下去的話,未來將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和隱憂。
瞭解孩子在校接收哪些訊息
朱惠慈表示,最近有民間團體編製所謂的性教育手冊「做○○、愛╳╳」,發送到各學校去送給學生閱讀,但其內容有很多不妥之處,容易誤導青少年。她提醒,家長一定要去瞭解學校性別教育教材的內容在談些什麼?瞭解孩子在學校接收哪些訊息?並且對於這些影響孩子性觀念、倫理觀及價值觀的資訊,到學校適時表達意見和看法。盼望每位父母親不再只是注重孩子的學業功課,更需要被重視的是塑造孩子的人格和性格。
她提醒,性開放造成台灣愛滋病年齡一直下降,有些孩子接觸到異性性行為時,就開始好奇想嘗試同性性行為,他們認為性別何必要固定,只要喜歡隨時可以換來換去,這是未來下一代極大的隱憂和危機。
勇敢教導孩子正確價值觀
朱惠慈表示,性別教育由父母親自己來教是最適當的。有些父母親會覺得跟孩子談「性」很尷尬,不知如何啟齒,她鼓勵家長要有自信心,勇敢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不隨意用自己的身體去取悅別人,或是用自己的身體作為一種交易行為。幫助孩子避免這些痛苦和傷害,並清楚真正的性是需要節制的,是為對方好處著想,而不是一昧滿足自己。
她鼓勵家長能藉由與孩子吃飯聊聊天的機會,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和價值觀的部分。當我們在談性別教育的同時,父母親要知道如何經營良好的家庭關係是更為重要的。
相關文章 :
【行動好牧人】讓主的話語遍滿全地:我要奉獻
請尊重版權:本文版權歸基督教論壇報所有。未經基督教論壇報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報刊、網站及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或大篇幅引用本報圖文。歡迎臉書、微博、line等各社群分享,請附上連結及註明出處,各網站及書籍報刊如需轉載引用,請來信申請版權或洽商正式新聞合作。
請尊重版權:本文版權歸基督教論壇報所有。未經基督教論壇報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報刊、網站及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或大篇幅引用本報圖文。歡迎臉書、微博、line等各社群分享,請附上連結及註明出處,各網站及書籍報刊如需轉載引用,請來信申請版權或洽商正式新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