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有一門名為「科學、信仰與人生價值」的通識教育課程,邀請生物、物質、化學、海洋、工程等科學家們現身說法,談科學、聊信仰,更講述從中發掘到的人生觀。
在中山大學任教的趙大衛、黃台珠教授夫婦在課程中找到科學和信仰的共同點: 實事求是的判斷能力,是每個人都應要學習具備的能力。基督徒應要所聽的與所行的合而為一,使未信者更容易判斷我們所信的是甚麼樣的神。
趙大衛表示,在「人人皆師」的世代中,更需謹慎面對科學與信仰,在理性與感性中,發現人生價值。
事實求是 找出真相
黃台珠表示,科學家們都知道「科學並非萬能」,乃是抱著實事求是、追根究柢的精神,在現有的證據中發掘無限可能。這樣的科學精神容許對傳統的修正,為的是更接近真實一步。
趙大衛亦強調,科學精神講求「尊重事實」,無論在學校、教會或人生課堂上,要明白的是,並非站上講台者所說就全然接受,而是要透過自我判斷的過程,找到真相。
當社會在全球化潮流中打轉,高舉商業利益成為價值觀的標準,其中,科學有時也淪為其中一項工具。然而,趙大衛認為,價值觀不應落在物質,乃要回到「人」作為判斷準繩,重視科學之際,精神領域應比物質來的更具意義。
趙大衛教授表示,在科學價值中,接受有證據的改變、進步,持續往改進的路上在走。人生價值的建立應從科學的客觀精神,與信仰的真善美相配合,方能走出一條持續改進的路來。
他認為,科學與信仰並非對立,而是能夠產生對話空間,找出其中的共通點。科學講求實事求是,科學家們懂得尊重事實,但在科學領域裡也同樣充滿偽科學時,不是所有穿上白袍的人都是醫師,也不是所有站上講台位置的人都說真話」,我們都要思辨求證的態度與敏銳。
不怕推翻式的改變
黃台珠教授進一步解釋提到,迷信科學的人總認為科學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種態度正好成為認識科學本身特質的欄阻。科學需要在證據上支持其說法,但在發明與發現不停出現改變舊有不合用的新數據時,習慣用證據對現象作解釋的科學家們,對於新的、更為充分的資訊,不怕推翻式的改變,而科學家們也在預備著會出現更合適的來取代現有學說。
黃台珠教授表示,太迷信科學的人,在面對社會性科學議題(如建核四與否)時,容易做出錯誤決定,因其所牽涉的已經不是僅止於科學問題而已了。
另一方面,科學也不能詮釋所有的現象與情況,包括宗教信仰、藝術、美學等,這都不能用特定方法取得數據來贏得普遍客觀認同,而牽涉到主觀認知的部份。從此可見,人生中需要許多知識,科學是幫助我們認識環境的其中一項,但並非唯一。
科學信仰不衝突
而對學過科學的人來說,看一件事情時會看議題與證據之間的推理與邏輯,這是科學人的訓練。她認為,科學家用自己腦袋裡的邏輯來進入信仰是困難的,因神的角色大於人、超越所能理解的程度;但當科學家進入信仰裡面,認知到神的角度與位置時,科學精神與信仰就一點不會衝突了。
現代人必備的科學精神
1. 喜歡親近大自然,抱持好奇態度面對工作與生活,用熱情與行動去追根究柢。
2. 可以提出好問題,擁有獨立思考的思維。
3. 勇於挑戰新的事物,不怕失敗,要在失敗的過程中汲取經驗,精益求精。
4. 判斷邏輯多面向,理性與感性兼備,相輔相成。
5. 依證據行事,容忍事物有修正到更好的空間。
6. 鑽研不只為個人好處,而是放眼社會需要。
7. 相信真理,但永遠不被眼見所物所滿足。
本報記者製表
【行動好牧人】讓主的話語遍滿全地:我要奉獻
請尊重版權:本文版權歸基督教論壇報所有。未經基督教論壇報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報刊、網站及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或大篇幅引用本報圖文。歡迎臉書、微博、line等各社群分享,請附上連結及註明出處,各網站及書籍報刊如需轉載引用,請來信申請版權或洽商正式新聞合作。
請尊重版權:本文版權歸基督教論壇報所有。未經基督教論壇報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報刊、網站及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或大篇幅引用本報圖文。歡迎臉書、微博、line等各社群分享,請附上連結及註明出處,各網站及書籍報刊如需轉載引用,請來信申請版權或洽商正式新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