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9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又老又窮 寄養家庭人力凋零】家扶:照顧需要就是與神同工 鼓勵基督徒打開家門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韓 蕓婧 追蹤
桃園家扶中心陳明穎督導到寄養家庭家訪了解狀況(陳明穎提供)
【記者韓蕓婧採訪報導】據媒體調查六都寄養家庭顯示,寄養家庭的資源普遍不足,除了數量不足,也因照顧人力凋零,目前呈現出「又老又窮」的狀態。如今因處在危機家庭的孩子不斷增加,以致許多孩子正等待著合適的安置區。

其實,寄養家庭是寄養童在成長中最大的依靠,像家人一樣的陪伴著他們,走出對家的恐懼與不滿,健康地成長。你的家,可以成為孩子們的依靠嗎?

媒合不適是等待主因
桃園家扶中心陳明穎督導受訪時表示,目前寄養家庭的平均年齡為52-53歲,寄養家庭老化主要是因在這年齡層的父母,自己的小孩已經是上大學或以上的,所以有時間並願意成為寄養家庭,幫助有需要的孩童;然而,年輕的寄養家庭自己的孩子可能還只是幼兒園或小學的孩子,需要全心照顧,以致三十多歲的寄養家庭數量比較少。

寄養家庭所面臨的危機除了高齡化與不足之外,孩子們等待安置的最大原因是媒合。陳督導說,由於寄養家庭是讓小孩在家庭中成長,照顧時間也有長短,所以寄養家養與寄養童的媒合是需經過多方考量,才能將孩童安置在適合的寄養家庭裡。

小孩的性別與年齡;寄養家庭所期待的寄養童年齡,都是媒合需要考慮的方向。假設寄養家庭對青少年的照顧較有能力,而目前等待的寄養童是一個嬰兒,就會因不適無法媒合,隨之成為寄養童等待安置的主因。

寄養家庭需接受訓練
只要有愛心就能成為寄養家庭嗎?陳督導說,如今有80%的寄養童是來自於受虐或不當對待的家庭,所以寄養家庭不光只有愛心,還需要懂得更多對待孩子(尤其是叛逆期的青少年)的智慧與技巧,才能有效地照顧他們。

陳督導也鼓勵大眾,寄養家庭需要有愛心,這個固然重要,但對孩子教養的技巧與社工之間的配合,也是寄養家庭需要具備的條件。成為寄養家庭並不簡單,不僅需要愛心還要加上有智慧的實踐,才能真的幫助到孩子們,自己也不會因與期待不符,而在寄養過程中心靈受到傷害。

許多非常有愛心想要成為寄養家庭的父母,往往會因「一時感動」而在沒有接受培訓之下就寄養孩子,這樣可能還會弄巧成拙,後期發現實際寄養與當初所期待的有落差時,最終甚至會因無法承受選擇退出寄養家庭。
陳明穎督導到教會推廣,讓弟兄姊妹更了解寄養家庭的意義與情況。

陳明穎督導到教會推廣,讓弟兄姊妹更了解寄養家庭的意義與情況。



寄養家庭之三大建議
陳督導也提出三大原則供給想成為寄養家庭,卻又擔心不會照顧寄養童的家庭:
一、 需要接納度高與包容度大,不要對寄養童有太多的自我期許,用自然的心態照顧他們。寄養家庭需要在決定寄養前,先有心理預設,為自己打預防針,並懂得拿捏限制與彈性,有智慧的與他們對話。

二、 家庭成員對「寄養觀」要有一致認同與支持,其實寄養童很敏感,他們會從氛圍中感覺到自己是否被寄養家庭的全員接納。所以在決定寄養前,必須與家庭成員或是經常來往的親友達成一致的協議,視寄養童為一家人,才能讓孩子在融合的氛圍中成長。

三、 觀念要正確,寄養家庭需要清楚與寄養童及其原生家庭的界線,並了解寄養規範與限制,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機。

以上的原則是成為寄養家庭需有的條件,並要有智慧來應對有可能會出現的突發狀況。陳督導也引用聖經馬太福音五章9節「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說,寄養家庭也要保護寄養童,除了向外人保密原生家庭的故事之外,也要在了解孩子對原生家庭的感受時,不加鹽添醋,並擅於溝通與關懷。

盼更多基督家庭成為孩子的支持
陳督導表示,其實目前有許多寄養家庭是基督教家庭,甚至有牧師或傳道願意開放成為寄養家庭,幫助處在危機的家庭。他也分享,在過去有基督教家庭成為寄養家庭,孩子也願意到教會主日學裡學習,進而生命有了轉化與改變。

他也引用聖經雅各書一章27節所說,「在父神看來,純潔而沒有玷汙的虔誠是這樣的:照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玷汙。」其實照顧有需要的家庭的孩子就是與神同工。他說,家扶中心也經常到教會推廣,讓弟兄姊妹了解寄養家庭實際面臨的情況,並鼓勵更多有能力的基督教家庭願意打開門,藉著神的愛與智慧來照顧這些在患難中的小孩!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