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7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少子化海嘯下 三思學測志願選填與人才未來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古典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其1776 年發表的《國富論》中,曾明確指出「對一國的繁榮而言,最明確的指標就是居民人數的增長」,揭開「人口增長」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的序幕,這在農業社會時代或以代工生產、勞力密集為主的國家與地區中,更屬顛撲不破的真理。

台灣人口已出現結構性轉變
但197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曾運用高端電腦模擬未來人類社會的型態與發展趨勢,結果顯示在2040年左右,全球將因總人口邁向負成長,進而導致對食物總需求之下降;而如果趨勢預測正確,將會導致許多以原物料與初級代工為主的國家經濟陷入長線空頭的困境,也迫使服務業需求跟著下滑,可預估許多國家的GDP都將停滯衰退。

而那些以出口及供應高單價產品為主的已開發國家,也在全球高齡化人口增加、平均消費力衰退,及出生人口急遽減少等因素的帶動下,許多工廠都降低產能、工業生產效能下滑、商品供給過剩,因此企業投資和產業發展都將進入極低毛利率的時代(udn, 2016)。

統計上顯示,台灣出生率已連續七年在全球吊車尾,政府預測總人口最快將在2021年開始減少,行政院國發會也預估台灣人口數在達到2380萬人的高點後,2060年前將降至1730~1970萬人。整體言,對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影響是「扶養比(即每100個有工作能力人口應扶養多少個依賴人口)將逐年攀升,由2021年的42.1%(扶幼比18.3%、扶老比23.8%)上升到2036年的62.7%(扶幼比18.0%、扶老比44.8%)」(中時電子報,2018),人口對政經社會文化科技等的衝擊是漸次強化,其威力是難以想像,並且難以逆轉。

幫助學子成為科技整合人才
綜合上論,台灣的人口已然出現結構性、本質面的轉變。所以,值此學測放榜、學子思索未來、家長憂心、大學搶人之際,茲有下述幾個思考是吾輩應當奮起因應,並展現積極作為的:

一、幫助學子成為科技整合之新世紀人才:過去台灣教育有著根深柢固的「士大夫」觀念,總以高學歷、學習醫學法律等為讀書修業、選填科系之主要考量,對於時勢潮流較缺乏關注。但隨著整個人口與經濟的改變,加上AI的竄起,未來所需的人才勢必是具跨領域學能,並在理論與操作上都有訓練,全球化、資訊化、倫理化及服務化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職能內涵。因此對學子與家長而言,如何迎向未來、超越傳統,在尊重興趣與性向,並融合趨勢需求,是在選填志願及規劃生涯時務必納入考量的。

二、大學應從內需型轉為外銷型:過去台灣在高等教育上欣欣向榮,很難想到如今有些大學竟可能面臨關門斷炊的窘境。但此一情況已是事實,因此政府如何在政策上給予大學更寬廣的經營招生空間,鼓勵大學要能「胸懷天下」、「自我轉型」,在海外市場、線上課程、與產業連結合作、發展跨領域學門學程及科系的汰舊換新上,都要有更迫切、積極的作為,讓傳統上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為市場範疇(domain)的思考,放大為以亞太大陸乃至全球為經營視野。如此,少子化帶來的衝擊才能有效地緩解,並讓大學重獲新生。

大破大立接納人才
三、爭取人才、開放高級人力輸入:台灣的產業需要往整合AI與3C之高科技、高附加價值、具備抗複製性之軟實力等路線去發展。因此,如何爭取並發展高端人才,已是台灣未來不可迴避之命題。

所謂「人才為中興之本」,除了自我培育之本土人才外,更要積極開放高級人力的進入。如此才有可能產生跳躍的效益,讓台灣的科技水平、人文風貌、產業型態及經濟生活等都產生本質上的突破。

以城市國家著稱的新加坡在彈丸之地創造了傲人成就,其秘訣即在於對任何有利於新加坡發展的輸入都給予歡迎;幾年前,德國總理梅克爾獨排眾議接受難民的進入,除了表達德國對二戰後在人道關懷的具體實踐外,更是策略性地緩解了其社會人力老化的問題。因此,台灣需要更大破大立的積極手段來處理人才輸入的問題,絕不能陷入閉關自守的死胡同裡,而應有萬族來歸的胸懷與氣度。

人是神所創造的;但人的問題一直在於不敬畏神。所以在生命的發展上,包括進德修業、發展未來,如果少了「敬畏神」的心志;反倒自我中心,其實人生就很容易走岔了。古人言:「上仰天心」正是此理。

對個人而言,如何選填科系?對家庭而言,如何安頓孩子的道路?對國家社會而言,如何讓人民各盡其才?其實,關鍵都在於是否敬畏上帝,因為敬畏神,是一切智慧的開端,更是蒙福的所在。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