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1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產業和信仰結合 突破原民部落困境 原民牧師推動福音融入產業生活成為影響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面對人口外移,教會如何「接地氣」帶頭協助在地產業發展、吸引人潮回流?長老教會阿美中會總幹事「那麼好‧ㄚ讓」牧師(Namoh Arang)受訪表示,一般教會可能只要關心會友的心靈,但是以中會所屬63間教會為平台,在產業發展宣教部推動友善耕作,協助產業發展,結合觀光休閒吸引遊客,也幫助部落產業福音化,產業宣教在地扎根,吸引年輕人回部落。所以原住民部落的牧者,除了原有心靈的關懷,比一般教會牧者多一份工作就是與社區連結,協助部落「產業」發展,成為不可逃避的責任。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面對人口外移,教會如何「接地氣」帶頭協助在地產業發展、吸引人潮回流?長老教會阿美中會總幹事「那麼好‧ㄚ讓」牧師(Namoh Arang)受訪表示,一般教會可能只要關心會友的心靈,但是以中會所屬63間教會為平台,在產業發展宣教部推動友善耕作,協助產業發展,結合觀光休閒吸引遊客,也幫助部落產業福音化,產業宣教在地扎根,吸引年輕人回部落。所以原住民部落的牧者,除了原有心靈的關懷,比一般教會牧者多一份工作就是與社區連結,協助部落「產業」發展,成為不可逃避的責任。

人口外移產業沒落 牧師必須協助
那麼好‧Y讓牧師曾在鶴岡長老教會牧會25年,他說,過去多年來教會對原住民心靈的關懷上,做得很好,也花很多時間在教會裡,但是面對產業沒落的困境,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因應?包括上帝賦予我們管理的土地,有無盡到責任?政府推動農地休耕,過去一年兩次補助,後來改為一年一次,補貼的過程削弱土地管理,休耕也造成大片土地的荒廢,原來耕種的農民年事已高,年輕人也無法接受一年一收,乾脆出去外面工作,所以整個產業、部落和家庭,甚至教會整體結構都受到嚴峻的挑戰。許多原住民教會感同深受,也看見同樣的問題,這些休耕的土地能否再創價值或是產業的奇蹟?牧者們也引進一些技術到部落,透過產官學合作,來維護地方產業,並且推廣行銷。

那麼好‧Y讓牧師說,我們常希望第二代年輕人回來,但是部落沒有工作機會,對他們也沒有吸引力;甚至有的人移居都市後,到他們的第二代,故鄉已不是他們的故鄉,看到教會未來可能面對只有個位數或關門的命運。過去部落有很多人,現在約有六成外流,牧者能回應的就是透過產業發展,把年輕人找回來。他以鶴岡文旦為例,過去賣不出去,滯留在部落的情形,讓部落非常困擾。那麼好‧Y讓牧師自己身為牧師,雖不懂得行銷,但是也不得不去涉獵投入,協助大家重新認識,甚至與會友一起上課學習,了解網路操作,幫助會友行銷,並請大專生留下來協助上網和市場開發。他說,種文旦的會友有的從30幾歲開始種,到現在已60幾歲,雖然還有心,但是體力不如過去,要扛重物、爬樹、剪枝都沒有辦法,未來除了可能荒廢,要不就好好友善對待,讓土地永續經營。目前各中區會都設立產業發展部,集結牧師和長老的力量,照政府的標準成立協會,運用政府資源有效推動產業,並且把產業福音化,福音就是產業,也是生活化。

友善土地 產業不可能和信仰無關
他說,鶴岡文旦過去和教會完全無關,但是當我們投入產業不可能把信仰放一邊,所以按照信仰標準,要合理化施肥、有機農作、友善土地,用心去管理和改變土地,因此而帶領非常多人來到社區。

那麼好‧Y讓牧師說,產業品項太多,若是單一鶴岡文旦,比較好管理,但是他進到中會,關心的範圍含蓋稻米、雜糧、金針、苦茶油、劍竹筍和蔬果等,而且每一個品項都是一個專門的技術,他都不得不涉獵,而且整個履歷栽種的歷程,要把信仰生活融入,加上一般偏鄉部落應對客群比較沒有經驗,他不但以身作則走在會友面前,甚至陪同會友把產品帶到各地行銷。教會工作已經非常多了,一旦牧者進一步要接觸部落的生活產業,很容易吃力不討好;不過,當每個人獲得幫助,不但生活改善,教會奉獻增加,也能投入更多事工。他以原本是破舊的鶴岡教會為例,協助農友文旦銷售,並注入信仰管理,在產業宣教發酵之下,興建了一座三千萬的教堂;教會也帶頭做社區美化,引進政府資源營造成為一個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變成無煙部落,也吸引很多人慕名而來。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