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幸福的人穿合適自己腳的鞋 發掘孩子獨特潛能成全栽培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國立陽明大學前學務長、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姜安娜老師分享(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基隆報導】每個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如何使你的孩子成為人才?國立陽明大學前學務長、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姜安娜老師,四月28日下午在應基隆市愛分享關懷協會之邀,在基隆長老教會專講表示,「每個孩子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運用自身優勢比較容易成功及獲得成就感」。姜老師並以「幸福的人穿合適自己腳的鞋」鼓勵家長,在生活小事及遊戲中,認識自己的孩子,並發掘孩子的個人潛能,成全並栽培孩子「走自己的路」。

另一講員、就讀台灣大學電機學系的謝沛諳鼓勵想要邁向卓越者「找到方向後,就義無反顧地努力」,興趣、夢想和熱情都是重要的,他並以從小到現在就讀台大的求學經驗表示,就讀第一志願、天資好的學生其實常常更努力。而懂得「自律」,是出類拔萃的人才普遍具有的特質。

你認識孩子有多少?

「你認識你的孩子有多少?」姜老師對參加講座的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姜老師說:「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可能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姜老師舉自己的家庭為例,她和先生都在大學擔任教職,三個女兒則是分別擔任醫療從業人員、會計師以及物理治療師,全家都在適才適性的原則下在職場各有一片天。

姜老師說,學習是一條漫長的路,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走得穩,走得好」,孩子的學業成績不是不重要,她要鼓勵家長們「在關心孩子的成績前,應注意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困難,做父母的不可急躁,以免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若是自己的孩子已經找到興趣的,要鼓勵孩子勇往直前,尚未找到興趣的,要鼓勵孩子在嘗試中繼續探索。但姜老師也提醒家長,對於孩子表明「有興趣」去選讀的科系或將來想要從事的職務,要從旁幫助孩子就「了解它(指興趣)」以及「本身是否具有競爭力」兩個指標來衡量,然後「學習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姜老師舉例,大部分家長看到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很難不責備孩子。當孩子的學業成績「不那麼盡如人意時」,她的建議是主動跟孩子說「不管你考幾分,我都愛你」,然後再進一步了解孩子考不好是因為「沒讀書」還是「老師課堂教的聽不懂」?少一點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多一點出於愛的關懷,這樣會讓孩子對於「學習」更有興趣,而非只是在「考試分數」上的呈現,還有就是建議家長避免讓家中孩子手足之間相互比較,而要鼓勵他們「適性發展」。

而對於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姜老師鼓勵他們,從經驗上來看「鮮少聽到跟父母溝通良好的孩子也搞叛逆」。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記得常常與孩子溝通。

每次的挫折都是成長學習

「失敗為成功之母,但成功也可能是失敗之母,不必一定要孩子贏在起跑點,但要鼓勵他們贏在終點」。姜老師舉例,很多孩子在國民教育階段,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但隨著他們進入前段志願的高中及大學之後,發現強中自有強中手,很多孩子就會因為「成績不若以往」而深感挫折。她鼓勵為人家長的要留心關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把太多的專注力放在課業成績上,不敢發展其他興趣,導致視野和世界愈來愈小,這是很可惜的。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跑點,而是贏在轉折點」姜老師,教育是一場馬拉松,每個挫折都是開啟下個學習歷程的「門道」,父母的信任和接納會讓孩子快樂學習,挫折及犯錯是孩子學習的必經之路,父母要以提醒和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表現需要修正、補強的地方。

本身是基督徒的姜老師建議家長,從小培養孩子易於進入「成功人生」的基本條件包括:「身體健康、快樂知足」、「不怕失敗、正向思考」、「吃苦耐勞、隨遇而安」以及「清楚的表達能力和幽默感」,而進階人才的特質則包括「視野宏觀、心胸寬大(會換位思考)」、「創新思考的靈活度」、「乘風破浪,掌握時機」以及「願意為他人付出」。姜老師說,中學前期的教育,應培養學生多元興趣、建立吸收新知、靈活思考之能力,而家庭就是培養人才的基石,家人提供的正面能量,可讓孩子的世界變大,而信仰是改變生命的力量,也指引徬徨無助的人,看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教會團契提升女兒學習信心

姜老師舉自己的小女兒為例,雖然高中之前的學業成績不是頂尖,但就在教會的團契裏認識好朋友,提升了自信心,而她和先生也發現女兒在體育方面的長才,看到女兒在身體的柔軟度、體能以及耐力的恩賜,女兒在進入大學的體育系之後,以優異的成績成為「實習校長」,後來也因著教會認識的好朋友的帶領下,發現自己對物理治療師的興趣,在研究所畢業後,就投入職場,現在樂在工作。姜老師想要鼓勵為人父母者「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要用愛心及耐心持續陪伴」。

謝沛諳同學分享

謝沛諳同學分享



謝沛諳同學則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什麼是人才」,他鼓勵大家要努力成為具備「能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的目標並朝目標持續努力」、「自律」以及「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人。

醫師爸爸全然支持做自己

謝沛諳同學說,他的爸爸是醫生,但爸爸全然尊重他選擇現在成為電機系學生的決定,而他也很清楚地知道,這條路是他有興趣、熱情及能力去KEEP WALKING的,而他也決定未來要投入「醫療機器人」的研發。

謝沛諳說,他除了對物理及數學等學科有興趣外,他也到台大的人文社會科學院去修課,並且熱愛足球,他鼓勵年輕人「多方嘗試,發現自己所擅長的事物」,他也鼓勵大家要去思考「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事情是你想做?」或是「你能為這世界作些什麼?」然後用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達成夢想,也幫助人們有更好的生活。

參與講座者合影

參與講座者合影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