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1 基督教論壇報 / 藝文影視

主為我死,我為主活─思想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如今已成影史第二賣座電影。(劇照來源:迪士尼影業)
英雄電影成為整個世代轟動的大熱門,給基督徒甚至是非基督徒的最關鍵的反思是,我們是否在現實生活中一直處於長期的「被動」,被關心、被理解、被拯救、被愛……每一件事情,我們渴望接受比給予來得更多。
◎徐硯美

1997年,我受洗時,牧師在贈送給我的聖經封底寫下一句話:「主為我死,我為主活。」這句話,至今仍很深地存放在我心中。

「活」這個字,根據創世記來說,當人被上帝所造,本是塵土,上帝用祂的「一口氣」吹進人的鼻孔中,自此,我們成為了有靈的「活人」。也就是說,氣、靈與活這三件事情是有一種順序的,同時,它本身就具有「傳遞」的意義。

我們可以對照創世記另外一段經文來看:「當神造人的日子,是照著自己的樣式造的。」(五章1節),這段經文,讓先前所說的三件事情,與上帝本身有了更深的連結。也就是說,人與神之間本來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正因為這樣,「犯罪」才會虧缺了神的榮耀,否則,人犯罪應是虧缺了自己的榮耀,又為何會跟神有關係呢?

賣座電影反映人性
會想到這些,其實是跟日前上映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有關。這部由漫威公司耗時十一年集結數十部英雄電影,串聯起一個龐大又複雜,既現代又具有史詩性質的「大片」,已經在上映短短不到三週的時間,超越了《鐵達尼號》成為了影史第二賣座電影,截至五月7日,它在全球的票房已經超過了22億美金。

這還不包括本片已是這個系列的第四部電影,前三部中,第三集《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也名列影史前十大賣座電影。更不要說如果將這十一年中數十部電影、影集的票房統整起來,我大膽地推測,它恐怕是人類史上最賣座的電影。

為什麼英雄電影會創造這麼大的「商機」?它到底反映著現代人甚麼樣的慾望?而這樣的慾望又反映著現代人甚麼樣的欠缺呢?透過這篇文章,我想要一層一層地往深處叩問,在這些英雄電影中不斷重複的一些情節與我們現實人生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在信仰上,我們可以有哪一些反思。

4118_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_2

薩諾斯高掛戰袍(劇照來源:迪士尼影業)



必要之惡與當行之善
英雄電影的特徵,大多有明顯的「正邪對立」性質。在漫威的這個系列中,在地球上,宛如早期「007系列電影」中的「惡魔黨」的邪惡方就是一個虛擬的恐怖組織「九頭蛇」(Hydra),由納粹德國的將軍約翰‧施密特(綽號:紅骷髏)建立(註:該角色首次出現於2011年的《美國隊長》),其主要思想蛻變自納粹,像是社會菁英化,消滅所有不服從之人,重建一個只有組織認可的「秩序化社會」;另一方面,是相對比較廣闊的地球外的整個宇宙,即外太空的邪惡方。這方面就相對複雜一些。

但簡單來說,漫威將其部分故事,像是《雷神索爾》系列建基於北歐神話上,而作者將北歐神話中眾神的世界觀建立在一個「九大宇宙」的空間概念下。於是,奧丁的養子邪神洛基(湯姆‧希德斯頓 飾)就成為在不同宇宙中的其中一個大反派;而他曾在《復仇者聯盟》第一集中與之聯盟的薩諾斯(首集由達米恩‧波提耶 飾,除外都由喬許‧布洛林 飾),也成為了最終整個代表正義的「復仇者聯盟」(由各個獨立的英雄電影中的主角集結而成的聯盟)的終極敵人。

特別的是,無論是「九頭蛇」或者是「薩諾斯」與以往的「正邪對立」不同,他們的邪惡本質,並非是要做一件「惡事」,而是他們都堅信一套信念,也就是現存的世界秩序與法則是錯誤的,於是要予以修正,而要能夠修正,殺戮與毀滅就是「必要之惡」。

是這個「必要之惡」的「必要」合理化了他們的侵略,無論是地球抑或者是其他星球。所以,「復仇者聯盟」所要對抗的,就是他們所認為的「當行之善」要如何阻止這些反派「必要之惡」的信念。這點,我們可以從「復仇者聯盟」的領袖,美國隊長所持有的武器,並非是刀劍,而是一個「盾牌」看出,作為一個符號,它代表的就是守護、防禦,而不是攻擊。

4118_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_3

劇中英雄各有不同軟弱。(劇照來源:迪士尼影業)



英雄何須聯盟?
而觀眾也會發現,之所以這麼多英雄需要「聯盟」,所強調的並不是他們每一個人能力的「強大」,而是凸顯出他們各種隻身一人時的脆弱,無論是鋼鐵人東尼史塔克(小勞勃道尼 飾)、美國隊長(克里斯‧伊凡 飾)、雷神索爾(克里斯‧漢斯沃 飾)、綠巨人浩克(馬克‧盧法洛 飾)、黑寡婦蘿曼諾夫(史嘉蕾‧喬韓森 飾)、鷹眼巴頓(傑瑞米‧雷納 飾)……等,他們無一不是有不堪回首的過去,就是面對現實的軟弱。於是,團結、合一、相互扶持、勇氣成為了他們由弱轉強能夠克敵制勝的關鍵原因。也就是說,他們示範了對抗邪惡的兩個關鍵:一,放下自己的軟弱;二,貢獻自己的能力。

但是,中間一定也有爭執與分裂,所以,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當中,《復仇者聯盟》因為一方堅持英雄要接受國際政府的監控管理,一方堅持假設連國際政府及所建構起的世界性的防衛機制,都遭到邪惡方的滲透,那所簽屬的協議將導致原本可以發揮的能力受到限制。兩造就因為這樣的意見不同,整個聯盟宣告破裂,為首的鋼鐵人與美國隊長從同仇敵愾,變得有了嫌隙。

4118_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_11

犧牲自我與不計代價
然而,這樣的嫌隙要怎麼去彌補?就是透過所有英雄電影不斷在強調的精神──犧牲自我。這裡所謂的「自我」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自我堅持的成見與想法;二是自我的生命。這兩種「犧牲」幾乎貫穿了整個英雄電影,包括每一個英雄的生命轉折,都是來自於這樣「降伏己心」的概念。到了《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觀眾更是會不斷地聽到「不計代價」這四個字。

我們若從《雷神索爾》系列來看最為清楚。高傲的奧丁之子,原是不可一世的天神皇室接班人,卻被奧丁流放到地球,從而學會謙卑。而在往後的系列劇情之中,他雖不時展現出他難以被降伏的傲氣,可是,卻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包括闖禍失去了父親、母親,以及目睹族人遭到殺戮等等,他的傲氣也一點一點被磨平。《鋼鐵人》系列也可以看到原本是世界最大軍火商人的東尼史塔克,如何在看到自己的軍火帶來的戰爭與受創的人民後,決定停產所有軍火,再從一個以天才頭腦睥睨一切的鋼鐵人,慢慢地蛻變成一個為拯救世界而一而再,再而三犧牲自我的英雄。

所謂的不計代價,往往就是在「為己」還是「為人」二者中間選了後者,因為,還有甚麼代價比把自己交出去,把自己所愛的放下,把自己所恨的也放下更重要呢?

以至於整個系列作中,也有不少原本是反派的角色棄暗投明,例如《星際異工隊》系列中的葛摩菈(柔依‧莎達娜 飾)與她的妹妹涅布拉(凱倫‧吉蘭 飾),她們原本都是大反派薩諾斯一手培育的養女。

4118_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_4

大反派薩諾斯培育的養女涅布拉棄暗投明。(劇照來源:迪士尼影業)



另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索爾的弟弟,曾經作為系列做一整集大反派的他,竟也與哥哥一同在戰場上對抗薩諾斯。他們對過去執著地放下,重新地踏上一條一百八十度不同方向的路。改變、揮別過去、戰勝軟弱,為的不是自己得到利益,而是為了大局,成為英雄電影的關鍵內核。

拯救是倚靠還是倚賴?
從人受造的過程、意義,與我們今天所看到造就上百億美金票房的英雄電影,到底有甚麼關係?

從消費心理學來說,電影作為一個虛擬想像商品,它所對應的,就是我們內在需要補償的,也就是我們的「欠缺」,我們是透過將自己「投射」到這些英雄角色當中,從而解消了我們日常當中所焦慮的,所抗拒去面對的。

而之所以能夠讓這數十部電影幾乎沒有一部票房失利,一部接著一部,我想代表著這十年,或者這一個世代,有一些本質上的「欠缺」是一直沒有被滿足的,以至於我們在現實中找不到滿足,就必須要透過消費這些電影來獲得暫時性的療慰,或者,是讓我們的自我感覺良好一些。

如果我們回頭看《聖經》,以色列人在整個舊約所表現出的整體人類的一種「諭示」,就是不斷地從已有的「救贖」轉向金牛犢、異教的神,他們也在找尋「英雄」,也在找尋「拯救」。另一方面,他們也在期待在他們中間能夠出現拯救者、帶領者,於是,從一個又一個士師到他們向先知撒母耳要求要「立王」。

這些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給予基督徒「不立偶像」的警惕,更重要的是回到我們自己的身上,為什麼我們會不斷地失去信心?為什麼我們失去信心不是回到上帝的面前,而是想要「換個對象」?甚至,已經在新約時代靠著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挽回祭的今日,我們仍舊無法改變這種「待拯救」的心理狀態?

4118_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_5

(劇照來源:迪士尼影業)



祂為我們真正打了終局之戰
我認為最關鍵地,還是回到文章開頭,牧師給我的那句話:「主為我死,我為主活。」或許,我們很多人對於救恩的感受,是停留在第一句,卻從未生出第二句的力量。那為什麼又會只停留在第一句呢?

首先,是沒有辦法明白主為我死的真實意義──恢復受造與神連結。是第一句話,提供了第二句話的「能力」,是上帝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逆轉了我們滅亡的結局,宛如《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中不斷提到奇異博士史傳奇跟鋼鐵人說,要逆轉局勢只有1400萬分之一的機會一樣,耶穌基督用祂自己的生命為我們承擔所有的罪,換回我們重生的機會。

祂先成為「英雄」,為的是要成為一個榜樣,同時也為我們真正打了一場「終局之戰」,因為祂所賜下的救贖,是從結局逆轉的,而不只是給予過程的幫助而已,以致我們有了先前所說「活」的能力。

可是,至今為什麼大量的人,需要聽到在英雄電影中不斷重複的「不計代價」,才能消除我們內在的一些焦慮呢?若反向思考,我們是否就是那些「太計代價」的人呢?當我們談到耶穌與許多雲彩般見證人的「犧牲」時,我們感到熱血沸騰,可是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當中「自我犧牲」就成為了一種口號。我們宣告要犧牲,但實際上,我們感到恐懼。從而不禁要問,我們是「倚靠」恩典,還是只是「倚賴」恩典?

英雄電影成為整個世代轟動的大熱門,給基督徒甚至是非基督徒的最關鍵的反思是,我們是否在現實生活中一直處於長期的「被動」,被關心、被理解、被拯救、被愛……每一件事情,我們渴望接受比給予來得更多,以至於當我們眼見有一群人出現在大螢幕上,為拯救世界而犧牲自我;以至於當我們每週走進教會,聽見有一位神為我們犧牲獨生愛子;我們在電影院中掬一把淚,我們在教會中口說「阿們」,卻並沒有因此啟動「我也要做些甚麼」,或者是「我為主活」的想法。

此時,每一週重複的禮拜與一部又一部的英雄電影,或許就成為相同的,因為我們可能消費了救恩卻不自知,我們透過看這些電影,逃避了一些我們原本應該要主動去做的事。心態上認同我們覺得對的事,進而合理化不作為這個思想,可能成為了整個世代,最可怕的侵略者。它慢慢改變了我們,而我們卻不自知。

我想,是時候覺醒了吧。

編按:《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為保護級

4118_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_8

(劇照來源:迪士尼影業)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