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牧者經驗談:差傳協會訓練中心任駿】重建舊約歷史場景 解謎探險宛如讀偵探小說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特約記者廖伊淇採訪報導】談起舊約,往往使基督徒聞之卻步,覺得內容枯燥教條化、訊息繁瑣重複使人混亂、猶太文化陌生難進入,連舊約的神似乎都冷酷不易親近。於是舊約經常被束之高閣,使徒行傳裡面那群天天查考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的人,似乎少了。

擔任台北南海路聚會處傳道,也在差傳協會訓練中心任教舊約課程的任駿弟兄,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讀起舊約,是可以充滿探險樂趣的。舊約解經知識容易取得,然而在個人靈修、帶領年輕人查經的過程中,要如何挖掘所羅門寶藏獲得喜樂?

偵探解謎之旅
舊約以各式文學體裁呈現,但多以敘事為主。任駿點出,讀這些敘事文就像看偵探小說,需要在腦海中重建場景,發揮想像力,找到斷垣殘壁中的疑點不斷提問,以還原出兩個重點:A.人物的動機與心境,B.基督將來的預表。

接著,透過歸納法查經、歷史書的敘事類比、了解舊約作者的慣用寫作等方式,搭配好的背景導論甚至外文導讀本,就容易把時空風土等層面帶來的困難阻礙掃清,不再枯燥。

從A點來看,可以發現舊約敘事文著重人的動機、心理意念的顯露、言行邏輯。觀察動機,一方面可以刺激自己的求知慾,避免過度美化人物與刻版印象;另一方面總是可以找到共鳴,從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軟弱。通常著墨越多的人物越立體圓潤,若忽略了經文中多聲道的表達,難免錯過了主要訊息。例如,我們通常不喜歡掃羅,但仔細觀察他生命中的掙扎,以及他「明知不妥卻沒法讓自己不去做」的悲劇性,會發現他是在藝術層面很有深度的人物,展現了人性的細微深層。就人物刻畫而言,任駿喜歡掃羅甚於大衛,因為人們太容易將大衛理想化;相較於掃羅,大衛顯得敬虔。

然而撒下十一章被刻意留下了,顯示出大衛與凡人無異,如果給他足夠的機會和誘因,大衛甚至可能比掃羅更惡。相較之下,掃羅沒有強佔別人的妻子、為姦淫而預謀殺人,屠殺挪伯城祭司是掃羅鞏固皇位的必要手段,大衛要所羅門即位之後屠殺約押,也是一樣的動機。雖然掃羅暴怒下犯了很多錯誤,但姦淫和陰謀的結合,在大衛身上才見到。

因此從舊約看來,大衛被揀選和其他人被揀選一樣,並非因專一敬虔,非因謙卑,謙卑容易被看成個人的功勞,他合神心意的特徵,應該是善於悔改,以及柔軟的心。

讀舊約使人收穫匪淺的還有B點,解開舊約與新約的關聯,如何預表基督將來的工作,並認識神豐富的性情。不認識神,便容易將舊約故事變成道德教導的陳腔濫調,把原本飽滿的亞伯拉罕或雅各,拆解成道德榜樣,一則是印證原有的儒釋想法,二則僅教條的模仿再製而已。

讓年輕靈魂傾訴
任駿帶年輕團契多年,認為不管新舊約,將敘事文體放入活動,進行角色扮演、故事接龍、改寫成現代化情境,都是輔導們可以在小組聚會時使用的好方式。

關鍵是,不要說教!透過引導讓年輕人自己思索,「這段經文幫助你對罪、對上帝的恩典有甚麼認識?」先觀察舊約的律法訊息,透過律法把罪顯明,看清人完全達不到神要求,完全無能,才能在此前提下好好解釋福音是甚麼?他舉詩篇第六十三篇為例,他曾以慢速念或撥放詩篇,讓學生把一篇經文聽兩次,抓住其中使他印象深刻的表達,再各自用圖像畫下來。學生會在其中找樂子,「品嘗」思考經文的美與趣味,在其中體會詩人的軟弱、遇到的試探,都是「罪」的成分;對神的感恩與信靠讚美,都是對「恩典」的認識。務必要了解罪的嚴重性,否則福音只是勸人為善,自己就可以做到的法則。

任駿也提醒青年輔導們,不能太把年輕人當下的反應放在心上,因他們的情緒受環境影響,唯有參與度是評估自己講道的參考點。

至於如何讓人專注參與?任駿認為,「西敏大要理問答」提供了講道者的一個重要原則:「根據聽眾的需要和能力,用諸般的智慧,把上帝的話應用在他們身上」。理想的舊約老師應該敏銳知道聽眾的程度,哪條界線是他們不能明白、有理解障礙的,如果他們不能專注並參與,也許代表需要多一點設計。

解謎的未終之戰
時至今日,從創世記開始的屬靈戰役仍未結束。神透過舊約濾鏡,今日給華人甚麼訊息?

當我們站在時間軸上回顧士師記十七-廿一章,「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像是利未人的妾被殺事件,這段歷史彷彿沒有一個人做得好,每個決定都有錯誤的成分,各人按照自己荒腔走板的標準行事;生活在後現代的今日,與士師記歷史十分相似,一切威權倫理都被解構了。

而撒母耳記上下更能看到與台灣相似的政治亂象:押尼珥是一個政治掮客,卻對統一不可或缺;約押如何謀殺他的政敵;寒門出身的掃羅如何被權力徹底腐化;如今罕有政治人物可以像約拿單一樣,甘心樂意把一個王國拱手讓人。「某些經文的確容易勾起我們對當下社會的某個想像」,任駿表示,「但神依然使用舊約每一段經文向你個人說話,別忘了不斷解碼精進!」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