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同婚上路—對話與關懷】同志和同運份子莫混淆 陪伴他們多走一哩路成新造的人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徐壯華牧師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五月24日同性婚姻法在台灣正式立法之後,教會如何堅守信仰立場,並以基督的愛關懷同志族群?曾經收養過同性戀傾向的孩子、接觸過上百個同性戀者及其家屬的大安便以利教會徐壯華牧師說,就是一個人陪伴另一個人,使其活得愈來愈像人的歷程。他的經驗是,一個已經進到關懷體系的同性戀者,通常要經過至少5年的時間、10個人「陪他走一哩路」的歷程,才有機會勝過情慾(指同性性行為)的試探,成為新造的人。

徐牧師強調,關懷的先決條件在於「認識與了解同志」,這方面台灣走出埃及輔導協會有提供相關課程。

當作福音朋友 不必另眼相待
曾經擔任台灣走出埃及輔導協會理事長多年的徐壯華牧師指出,立法之後,形同承認同性別兩人的結合是「婚姻」;然而在同志的圈子裏有關於「只結婚,不出櫃」的討論,從他多年陪伴同性戀者的經驗,是因「不忍爸媽受到家族的責難及左鄰右舍異樣的眼光」。

很多同性戀者雖然是因為原生家庭的破碎,而出現「喜歡同性的性傾向」,但在那個破碎家庭關係中,父或母若成為婚姻關係受迫害的一方,是同性戀兒女想要保護的對象;而「公開出櫃」這件事,會讓他們所愛的爸媽難堪。

以他多年關懷同性戀者的經驗,大部分人想要的是「兩人在一起實質權益,如醫療、財產及遺產分配」,他們希望成為「合法」伴侶的意願,遠高於婚姻。

徐牧師回想他曾收養一位16歲有同性戀傾向的女孩子,當時是因為那個女孩子的媽媽罹患乳癌,徐牧師因為擔任醫院腫瘤科的志工,那位媽媽在臨終之前,希望牧師協助照顧她的小女兒,而牧師師母也在癌母小女兒結束「保護管束」之後,就把女孩接到家裏來住。

因為長期接觸同性戀者的緣故,徐牧師發現那個女孩子有「喜歡女生的性傾向」,她還曾經帶自己的女朋友來給徐壯華牧師看,而在那個女孩子住在徐壯華牧師家裏時,徐牧師和師母就是把她當女兒一樣照顧,直到她的二姊後來承接照顧妹妹的責任。

還有一次,一對憂心的父母到教會來找徐壯華牧師說:「發現到國外去讀書的女兒,竟然跟女同學以husband及wife相稱,該怎麼辦?」徐牧師請那對爸媽稍安勿躁,因為他們的女兒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可能是那位「具有男性陽剛氣質」的女同學比較照顧他們的女兒所造成,後來,這段感情並沒有繼續發展下去。

徐壯華牧師說,按過去經驗,同性戀者會進到教會,通常都是由基督徒的朋友帶進來;他的建議是把他們當做是一般的福音朋友,不必另眼相待。徐壯華牧師舉例,同性戀者由過來人去陪伴及關懷他們會比較有果效,因為他們之間有著相近的經驗和文化,關懷者比較能夠以同理心去陪伴。

同性戀者陪伴是長期撒種
徐牧師也提醒,一個同性戀者的關懷,就像撒種,要按時施肥、澆灌、除草及呵護,才有可能成長,這個過程的時間通常都不會太短,但他的經驗是沒有碰過一個家族成員有同性戀者的家庭,沒辦法透過陪伴和輔導走出來。

「教會一定不能把同運份子和同性戀者混為一談,那不但會把同性戀這個族群擋在教會外面,也會造成跟年輕人的對話障礙。」徐牧師說,今天的同婚合法化,不是多數同性戀者所想要爭取的,而是同志運動攻占政治、媒體及教育等職場的結果。

站在聖經的真理上,基督徒和教會可以認同「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是罪」,但他要提醒的是「得到765萬票的公投第10案,同意婚姻是一男一女」這已經遠大於台灣的基督徒人數,所以當教會在做「關於同婚的訴求」時,要讓已是基督徒的弟兄姊妹清楚明白同性性行為是神所不悅納的,但對於佔全台人口約千分之二的同性戀者而言,我們要多一點愛與陪伴,把他們帶到主耶穌的面前,因為我們和他們一樣,都是罪人,都需要上帝的愛與拯救。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