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郊社之禮:馬偕逝世118週年暨新史料出土紀念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圖為台灣神學院內馬偕博士雕像(本報資料照片)
◎謝大立牧師(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駐堂牧師)

剛剛過的主日(6月2日)是馬偕逝世118週年的紀念日,我在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舉行了「馬偕逝世118週年紀念禮拜」,以「最後的住家」為題與會眾分享馬偕在福爾摩沙的宣教趣事。聖歌隊獻唱李奎然譜曲的那首〈最後的住家〉,並領會眾齊唱獻感恩予上帝。禮拜中的兒童信息,我也以Marian Keith撰寫的《黑鬚番》(The Black-Barbarian)第一章劈開巨石的故事,分享馬偕幼年堅忍、不輕易放棄的動人故事勉勵孩童學習靠主得勝。

漢學是馬偕和學生談論福音的入門話題

對於大多數長老教會的會眾而言,馬偕的故事是滾瓜爛熟,當日信息我從福音與文化的視角引導大家關注馬偕宣教的方法。我提問:「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中庸第十九章之三)、「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五節)這兩句話能完全明白意思的人舉手,當下幾乎是全軍覆沒,只有少數一、二位是有把握的。此時,會眾以為牧師講道離題了,我趕緊將責任推給馬偕,因這兩句漢學是馬偕和他的第二位學生吳寬裕在談論福音時的入門話題,對話詳述如下:

後來有一次,寬裕去海關油漆回來,路上遇到偕牧師手拿柺,撐雨傘,拿一捆十誡(十條誡)。相遇時,偕牧師就抽一張十誡給他。寬裕邊走邊看(沿路行,沿路看)。看到(kàu)第5誡,教人當孝敬父母,相當好(不止好),感激他。後來就決心要去。

過一個禮拜,寬裕去偕牧師的宿舍;偕牧師問他說:「你有讀書嗎?」他說:「有,一點。」又問說:「你有讀到上帝嗎?」回答說:「沒有咧!」偕牧師就說:「少年人,你說謊話。跟我說有讀書,怎麼說沒有讀到上帝。」寬裕回答說:「真的沒有。」偕牧師就說:「孔子有講:『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孟子講:『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聽到這些,寬裕就說:「好,這有!」偕牧師就又說:「那你為什麼剛剛說沒有?」寬裕回答說:「我以為是書的句子(冊句),不知這是上帝,老師沒有講過,不知道。」偕牧師說:「我來傳的就是這個上帝。」

後來,寬裕跟偕牧師相辭回去。就去問教他漢文的老師(先生)吳倫(Lûn)伯,把他和偕牧師所議論的話來問吳先生。吳先生問說:「他有書嗎?」寬裕說:「有啦!」吳先生又說:「若有,你去跟他借一本來給我看。」隔日,寬裕就去跟偕牧師說:「我的老師要跟你借一本書去看,不知你肯嗎?」偕牧師說:「把那本(部)新舊約66卷拿去給他看。」寬裕就拿去給他的老師看。吳先生一個禮拜就看完了(看清楚),寬裕就問先生看所看的是正或是邪。吳先生說是正。寬裕就又問老師的意思如何?先生問是否可以去嗎。寬裕跟他說無論啥人都可以去。先生就叫寬裕帶他去;兩人一起去。寬裕就跟偕牧師說那人是他的漢文老師。偕牧師拿一本易經給先生,叫他讀,讀了就叫他講意思。吳先生就說他不會講解,偕牧師稱讚他老實。那時,他們倆人跟偕牧師相辭就回去。在路上,寬裕問先生看這個教,好還是壞,先生就跟他說是好,寬裕就邀(招)先生一起作伴去看禮拜。

(引自吳許連理、吳約書,《故吳傳道寬裕的略歷》,林俊育、盧啟明、謝大立譯,(未刊稿),頁13-16。)

行文至此,讀者或許還是一頭霧水,到底這是在討論什麼,用點白話文來陳述吧!

孔夫子講的「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意思是「祭天地的禮節是用來奉事上帝的」。而孟子講的「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要對照上半句「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整段在表達的則是「西施雖美,若身上沾染了污穢,人見了也要掩著鼻子避開;反過來說,雖然容貌醜惡的人,若能藉由齋戒沐浴潔身淨心,也就可以去祭祀上帝了。」

馬偕由儒學思想引導瞭解基督信仰的上帝

馬偕藉由儒學思想中既有的上帝觀,引導寬裕瞭解基督信仰的上帝;並提醒上帝看人不是看外貌,而是在意人生命內在有否預備自己,帶著渴慕清潔的心來朝見上帝。這豈不正是宣教神學時常在探討的「福音與文化」對遇的最佳例證嗎?從這樣的視角來重新認識馬偕的宣教工作是不是有另一番的新意呢?原來,馬偕也懂漢學,至少他懂得運用四書中的上帝觀來向台灣漢人傳達基督信仰的上帝,善用福音與文化互相「適應」(Adaptation, Accommodation)的原則。到底馬偕在抵達淡水之前接觸了哪些漢學知識呢?他的學習來源到底是什麼呢?這有待進一步探討。

然而,讀者更感興趣的應該是上述這些記述是從何而來呢?去年八月我利用二週的休假,前往位於多倫多的加拿大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 in Canada)檔案館,以及加拿大聯合教會(The United Church of Canada)檔案館去蒐集馬偕的相關史料,並走訪馬偕故鄉左拉(Zora)小鎮。在史邁克(Michael Stainton)牧師以及檔案館的館員BobAnger、KimArnold的協助下,我閱讀了相當豐富的史料,其中就包括了一本黑皮小冊子「Kò͘ Gô͘ Thoân-tōKhoan-jūêLio̍ k-le̍k」(故吳傳道寬裕的略歷,檔案編號:2009-5004-1-5),全文以白話字(羅馬拼音)書寫。該書係由吳寬裕夫人吳許連理口述,五子吳約書記錄執筆。該書以吳寬裕傳道在世時所作的一本「教會的履歷」為本,由傳道娘進一步添寫而成。該批史料由馬偕第三代於2009年捐贈給加拿大長老教會檔案館。

當我看到這小冊子時,相當有興趣想影印整份帶回翻譯整理,結果Bob說在台灣淡江中學服務的宣教師甘露詩(Louise Gamble)已經著手在處理翻譯的工作了,所以我在徵求館方同意後(並附了基本的工本費),順手拍了前面20多頁的內文先帶回閱讀。沒想到,今年(2019)三月我再次安排休假前往普林斯頓神學院找尋史料,並順道前往波士頓拜訪賴永祥長老時,結識了白話字專家林俊育長老,我跟他提及這樣的史料,他口頭承諾願意協助整理成漢羅版以利閱讀使用。有關全文的整理、翻譯,在甘露詩宣教師的帶領下,至今仍繼續由林俊育長老、盧啟明傳道以及筆者協力進行中,初步規劃至少要有漢羅版、漢字版、華語版、英文版等。今年欣逢這份史料出土10週年,希望不久的將來,在加拿大長老教會檔案館的授權下,全文得以適切的形式公開,為本土信徒的史料增添新頁。

對人有愛對土地有情對上帝有信

2021年6月2日為馬偕逝世120週年
2022年3月9日為馬偕在台宣教150週年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