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躥山越嶺而來的鹿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像是在微笑的山羌。(孫瑋芒攝)
攝影/文 孫瑋芒(作家) 「聽啊!是我良人的聲音;看哪!他躥山越嶺而來。我的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聖經》雅歌書二章8-9節,以敏捷溫柔的小鹿形容來訪的情人。 登山或賞鳥時,台灣體型最...

攝影/文 孫瑋芒(作家)

「聽啊!是我良人的聲音;看哪!他躥山越嶺而來。我的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聖經》雅歌書二章8-9節,以敏捷溫柔的小鹿形容來訪的情人。

登山或賞鳥時,台灣體型最小的鹿科動物──山羌的叫聲,是我在鳥鳴之外,聽得最多的野生動物之聲。

櫻花季的一個清晨,我在玉山國家公園一處山崖上欣賞高山鳥訪山櫻花,底下的沙里仙溪谷遠遠傳來「嗚、嗚」的山羌叫聲,宛如狗吠。這種叫聲迴蕩在高山深谷,帶著野性,又有幾分悲涼;成為山野的低音部,襯托著櫻花樹上與冠羽畫眉的嬌啼。

行蹤隱密腳程飛快的山羌
山羌又名麂子,是台灣特有亞種,和梅花鹿、水鹿並列為台灣的三種原生鹿科動物。雄性頭上有角,但不似鹿角會分叉。

山羌行蹤隱密,看到排遺的機會遠大於看到本尊;生性膽怯,在野外與山羌的接觸,多半是一閃即逝,令人徒留悵惘。牠們比野鳥更敏感、更機警,遠遠見到人類接近就遁入密林,「啟始逃跑距離」為野鳥的數倍。

玉山國家公園一個下著雨的薄暮,我終於與山羌面對面。

塔塔加楠溪林道一個影子都不見,我獨自在巡遊,遇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一位女性員工,撐著傘、揹著Canon單眼相機巡山。我們打了招呼,我說是來拍攝野生動物的。「我們這裏也有山羌,會在林道出現。」她說。

謝過巡山員,向前走幾步,乍見一隻山羌在前方邊坡草叢中,與我相向而行。基於野外經驗,我在第一時間止步,克制親近野生動物的衝動,以免把對方嚇跑。

山羌起先把頭埋入草叢,想躲我。見我不動,牠就跳越林道邊溝,以小跑步過馬路;接著在林道外緣草地立定,抬頭看了看我,從容鑽進林道另一側的森林。

想起剛才遇到的巡山員解說哺乳類野生動物的難遇,她最後下了一個簡單結論:「就是要有緣啦。」

福山植物園巧遇微笑山羌
哈巴谷書三章19節說:「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攀登台灣百岳時,看到山羌、聽到山羌叫,我默念這句經文以自勉。

我曾經在雪山登山步道獨自夜行下山,密林中傳來山羌的夜吼。我認識這種叫聲,也和山羌作過近距離接觸,並不覺得淒涼恐怖。

通往大霸尖山的大鹿林道,全長19公里,每走數公里就遇到山羌在林道邊緣覓食。每當我在轉角處望見山羌,牠就如同一陣青煙那般溜逝,迅捷無比。帝雉倒是曾經和我打照面,相距僅五公尺。

宜蘭縣與新北市交界處的福山植物園,海拔高度400至1400公尺,林相完整;園方限制入園人數以維護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成為觀察野生山羌的最佳處所。我選在非假日與妻子前往,以避開人群,增加遇見山羌的機會。

 

 

母山羌與幼仔。(孫瑋芒攝)

母山羌與幼仔。(孫瑋芒攝)

 


來到生態池邊,向對岸望去,一頭小山羌在樹叢中吃草,一對圓睜的無邪大眼向我望過來。

此情此景,呼應了雅歌四章第5節,以小鹿比喻新娘的美麗優雅:「你的兩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對小鹿,就是母鹿雙生的。」一旁的山羌媽媽從密葉中現身,牠帶著小山羌林中穿行覓食,並回頭深情舔舐幼仔。

這回看到山羌親子同時現身,令我們喜出望外。

更有一隻山羌,從生態池過橋,大剌剌走過妻子面前,轉入另一邊闊葉林。

山羌雌性額頭呈黑色盾牌形,無角。雄性額頭黃色,有不分叉短角,每年脫落重新生長。

山羌是原住民的傳統獵物,後來又成為盜獵者的熱門目標,所幸繁殖力旺盛,分布範圍廣泛,尚未面臨嚴重生存危機。

我們沿著步道走入森林深處,遠處有成對山羌在林木掩蔽下活動,見我們走近,輕輕走下山坡,消失了身影。再走幾步,前方樹下又有一隻山羌低頭吃草。

我們停下步伐,不打擾牠。牠在步道外的林間空地,邊吃草邊靠近我們。數分鐘後,牠已不介意我們在場,抬頭看過來。我看到山羌的一對大眼晶瑩明澈,嘴角像是帶著笑意。

這是一隻友善的微笑山羌,我得到山羌最近距離的接觸,只差沒能撫摸牠的頭了。

這一天,我和妻子總共遇到七隻山羌。

 

 

 

 

4132_躥山越嶺而來的鹿_3

恆春鎮的「鹿境」,人與鹿交流。(孫瑋芒攝)

 


人群與鹿群交融之地
山羌可說是毛皮沒有斑點、雄性的角不分叉的鹿。我總覺得,看到身上有斑點的鹿群,才算圓滿。

台灣曾經是「鹿兒島」,梅花鹿漫山遍野,歷經荷蘭、西班牙殖民時期大量捕殺,加上日後棲地不斷開發,最後一隻野生台灣梅花鹿於1969年消亡。所幸如今還看得到台灣梅花鹿,是大滅絕之後由人工豢養種所復育。

墾丁國家公園社頂地區有梅花鹿群分布。野外的梅花鹿警覺高,不易觀察;恆春鎮「鹿境梅花鹿生態園區」飼養了上百頭梅花鹿,有「墾丁小奈良」之稱,由曾經旅行於世界各大城市的三個19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創立。經營團隊在官網宣示,「希望鹿境這樣的模式能夠成為人們和動物們互相平衡的一種示範」。

一個十月天,我和妻子在屏東縣滿州鄉欣賞了灰面鵟鷹過境,轉往「鹿境」賞鹿。一進門,迎面就是人群與鹿群交融的熱鬧景象。一群梅花鹿側臥在地上,鹿群中的遊客,有的在餵食購自園方甘藷條或狼尾草;有的歡欣地比手勢,與梅花鹿合影。喜歡可愛動物的女孩蹲下身子,撫摸梅花鹿光滑的毛皮。

這群迎賓鹿毛色為鮮明的紅棕色,一條黑帶通過背部正中央,身體兩側分布七到八排白色斑點。背向遊客的梅花鹿,露出臀部的大白斑。雄鹿頭上的角具有2-5叉,長度約300-660mm,雌鹿頭上不具角。

「鹿境」籠舍中飼養了不同年齡的鹿,毛色由褐色到紅棕色。雄成鹿頭上的角已經有三個叉,一隻年輕的鹿向我吐舌頭,兩隻年輕的鹿互相親吻。牠們溫和、淡定,沒有焦躁不安。

想起「鹿境」濃重的野獸氣味,興起一股懷舊感。人是多麼需要親近動物,並從中發現牠們的美與德性。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