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9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牧者為何憂鬱?教會應是信仰支持團體 彼此陪伴同行天路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基督徒應該是喜樂、身心健康的人嗎?按照聖經的教導應當如此。保羅曾經多次勸勉教會的弟兄姊妹「要喜樂」(羅馬書十二章12節;腓立比書三章1節,四章4節);耶穌也告訴門徒「心裡不要憂愁」(約翰福音十四章1節)。但是在現實處境中,許多基督徒,包含教導會眾「不要憂慮」的牧者,心中仍然有許多憂慮重擔,甚至罹患憂鬱症。

青年牧師憾事令人唏噓
上週,年僅30歲的美國加州河濱市豐收基督徒團契教會(Harvest Christian Fellowship)副牧師,也是關懷心理健康機構─希望之歌(Anthem of Hope)的創辦人賈里德.威爾森(Jarrid Wilson),在九月9日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威爾森牧師的死讓人唏噓,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身為憂鬱症患者的威爾森,多年前曾想自殺,直到他聽到福音,成為基督徒才重拾生活的盼望,並成為一名牧者幫助有同樣困擾的人,還積極勸人去除自殺的想法;但他最終卻選擇自殺。

這樣的憾事讓我們省思許多問題,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思考是:對於信仰與心靈成長,教會應該有什麼功能?

許多基督徒就可以依據個人的切身感受,提出不同的「各自表述」,對這個信仰團體產生不同的期待。然而,我們要提出,對於教會的期待必須回歸教會的「本質」來進行思考,也就是先認清楚教會「是什麼?」再來思考教會「能做什麼?」

對於教會內的牧者與會眾來說,比較簡單的教會本質描述可能就是「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7節)在這個簡單的定義下,思考教會「能做什麼」就可以讓我們進行另一個反思:「教會無法做什麼?」或者更具體地說:「教會的牧者或會眾無法做什麼?」

牧養工作不可承受之重
按照保羅的教導,教會內的所有會眾合在一起才能構成「基督的身子」,也就是完整的信仰群體,而且必須要「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腓立比書四章13節),才能做一些事情,個別的肢體能做的實在太有限;依據耶穌的教導則是「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十五章5節)

在這樣的原則下,我們就需要提出一個深刻的反省:教會內某些肢體,是否對於牧者或其他會眾有太多不當的期待,因而產生落差,嚴重者造成身心疾病。

既然耶穌的教訓是:所有被呼召加入這個信仰群體的人,都應該連於耶穌這棵葡萄樹。那麼我們就要提出一個嚴正的呼籲:教會就是一個「信仰支持團體」。在這個團體中,從牧者到會眾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身心障礙」─我們學習以生命陪伴生命,同行天路,每個人都可以在某些方面給予他者一些協助;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解決他者一切的問題。

彼此陪伴同行天路
而現今教會極嚴重的一個問題是;把牧者視為一切問題的答案,彷彿只要牧者開始說話或行動,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更糟的是:一些牧者也如此看待自己,因而在牧養工作上擔負「不可承受之重」!

當教會中「各自做肢體」的會眾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喜怒哀樂時,最大的功用就是「陪伴」,包括牧者在內都是陪伴者,也是被陪伴者。主要的目的就是讓這個信仰支持團體準確地走在「跟隨基督」的路上。

至於各自遭遇的「身心障礙」不一定能從信仰團體的成員中找到答案;但極可能在成員的陪伴中找到耶穌,解決問題。包括牧者在內,每個成員都應該也要有勇氣承認自己「軟弱」,而會眾也應該接受:牧者也會是一個「不體面的肢體」的事實。

教會做為「信仰支持團體」,其中每個人最重要的分享就是個人與耶穌相遇的經驗,藉此經驗彼此互助。借用諮商輔導界的術語,耶穌就是這個信仰群體「團督」與「個督」的督導者,而且祂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