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3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20年前一起救災重建 中部教會與救協重逢數算恩典見證「基督徒在災區服務最久不曾撤離」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中部教會與救協重逢數算恩典見證「基督徒在災區服務最久不曾撤離」(圖/廖伊淇攝影)
【特約記者廖伊淇台中霧峰報導】如同一位牧者所說的:「這一震,震出了愛。」921地震的一級災區霧峰,這日滿了神慈愛的光輝。中部多家災區教會與基督教救助協會於九月21日下午1時47分,由救協秘書長夏忠堅牧師敲響21響鐘聲,在眾人的追思祝福中揭開921大地震的廿週年紀念禮拜,以音樂詩歌追思罹難者,更以受災戶與當初家園再造工作室的志工經歷,見證神的慈愛與恩典!

救協秘書長夏忠堅牧師敲響21響鐘聲

救協秘書長夏忠堅牧師敲響21響鐘聲



(影片/全場唱詩〈相信有愛就有奇蹟〉)

見證與同受苦難的人站在一起

大里思恩堂希望教會的蔡鳳梅師母從受災戶的角度分享,1999年五月父親才過世,九月即發生921,房屋全倒,母親因而得了憂鬱症。身為獨生女的她,不得不一肩扛起這所有的責任。多重傷痛之中,如何能夠站起?神提醒她,苦難都是化了妝的祝福,「妳要在痛苦中掙扎,還是與同受苦難的人站在一起?」於是她毅然選擇剛強起來,「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十二章15節)住在組合屋中關懷同為受災戶的其他人。看著同住組合屋的受災家庭從恐懼痛苦中恢復,買房子重建完整的家,蔡鳳梅師母從主獲得新生的慰藉喜樂。

曾在名間家園再造工作室服事的徐朝琴牧師提及921災中陪伴受災戶感恩的事。本為退休教師的她,災後受台北靈糧堂差遣去災區為災民與同工備餐,當時其他宗教的攤位有許多求助者,基督教攤位前原本寥寥無幾,不料,有人前來求助「收驚」。「主啊,這我可不會,怎麼收?」主賜她智慧,讓她牽起災民的手,唱詩讚美神:「這世間有苦難,佇主的裡面有平安」,並重複大聲宣告「奉主耶穌的名,驚惶出去,平安進來!」災民手上的念珠竟掉了滿地,驚覺有效之餘,帶了更多人來找平安!當徐牧師調回台北時,那些受助者喜樂地來協助剩餘的備餐服務,她恍然大悟,「我以為我來救災,原來是主差人來幫助我。」名間靈糧堂也因災後尋求神的子民而成立,徐牧師鼓勵會眾不放棄神要兒女所行的,靠主能力成就祂的美意。

浸宣霧峰和睦中心的何志文牧師也是當年臨時受差遣,從重慶教會被派到霧峰救災,原本預計一個月後離開,卻因捨不得災民而留下至今。當時災民住在臨時收容帳篷,即使缺水之際須從遠處一桶桶提水,何志文仍領著志工一起清掃流動廁所,只為使災民有清潔舒適的住處;三年重建期下來,許多人深受感動加入志工行列,也信了主。隨著人數穩固,家園再造工作室轉型成和睦中心,如今不但以1919社服與兒童陪讀班服事社區,教會門口還在2016年增設 24小時社區愛心冰箱,鼓勵居民珍惜並共享食物。「基督徒在災區服務最久、不曾撤離!」他與同工以滿懷感恩與愛的善行,獲得了居民的認同。

徐朝琴牧師見證

徐朝琴牧師見證



何志文牧師見證

何志文牧師見證



對罹難者的追念與對神的感恩

蒙恩手語教會潘信宏牧師說,曾以為自己會去海外宣教,神卻要他災後留在東勢,以跨文化宣教的心態,向聽障朋友傳福音。「看見需要,就是呼召!」,於是夫妻在神的帶領下同心以商宣型態幫助聽障災民,實質成立蒙恩聽障烘焙坊,以手語關心工作夥伴,無聲製作月餅喜餅,透過「教會、協會、烘焙工坊三合一」的蒙恩教會,成為社會的祝福。

隨著〈隱形的紀念〉歌聲,黎茂生牧師率領新社行道會50會友上台一同合唱,表達對921罹難者的追念與對神的感恩,場面令人動容。1998年初出神學院到新社服事,隔年即遇到地震,在神給的功課中,教會即刻轉為家園再造工作室,黎茂生引領同工為災民送糧、整理頹敗的家園,輔導災民走出悲傷。當年第一批兒童陪讀班的孩子,一個個成為志工老師,繼續教養下一代;當年災區家訪員也成為老人事工的同工。站在台上合唱的孩子,最小的才兩歲,許多都是921災後出生的,台上的年輕唱詩班成員喜樂地說,「感謝神,讓我有了盼望!」

同為基督徒的台中市法制局李善植局長和社會局彭懷真局長出席。李善植局長分享路加福音廿一章「地要大大震動,多處必有饑荒、瘟疫」等末後的景況,鼓勵弟兄姊妹儆醒面對神再來的日子。新上任的社會局彭懷真局長表示,「我們需要起來回應神,在社會服務工作盡上自己的那一份!」

黎茂生牧師率領新社行道會50會友上台合唱

黎茂生牧師率領新社行道會50會友上台合唱



(影片/新社行道會50會友921紀念禮拜獻詩〈隱形的紀念〉)

隨時儆醒 不輕忽減防災

夏忠堅牧師表示,救助協會經921地震後,已將工作擴展全台, 16個家園再造工作室有7個轉型成了地方教會,也成立了1297個1919服務中心,並陸續推動重大災難與急難家庭救助、弱勢兒童課後陪讀、食物銀行,及老人事工旺得福等五個方案。紀念禮拜尾聲,夏忠堅提到救助協會的未來展望:

1.從家園再造工作室到1919服務中心
2.從災難救援到社區防減災
3.從災後重建到社區營造
4.從內聚教會到外展教會
5.從回應需要到儆醒等候

夏牧師最後強調,「我們應當隨時儆醒,不輕忽減防災的重要,更在救助上看到自己的責任。經過二十年回望,當下更需要的是讓救災和社區工作真正落實到每一個堂會,這才是我們的方向。」

夏忠堅牧師

夏忠堅牧師



獻詩

獻詩



(影片/會眾合唱〈賜福於你〉)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