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教師節談愛與榜樣之外,還需勇氣與溫柔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就在眼前;但如果來問,有多少老師還可以感受到學生與家長的敬意與謝意,答案恐怕是令人暗自神傷的。無可諱言,「教師」這個職業或工作,正顯著地從一個受人敬仰、帶著一定神聖性的位置掉落中,多年以來不見積極地改善作為,反倒是每況愈下,甚至是見怪不怪了!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F.Froebel)所說:「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Education is nothing but a concern for love and role model.)於今觀之,更是當務之急、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價值。在這價值錯亂、相對主義盛行的世代,更顯得意義恢弘與需求殷切!當今世代矛盾明顯加劇,人我間的信任與承諾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以致社會隨處可見摩擦、衝突及疏離。

在校園亦復如此,師生間除了是知識傳授的關係,多了的是家長、學生,在消費者思維下追求績效與效益的立場;以及校方、教職員端在資本化社會尋求最大獲利的眼光。兩相激盪下,過去那種青青校園、師道浩然的情景已日薄西山、不復可得。

教育產業化 師道工具化
檢視今天教育環境之良莠,針砭其利弊,我們認為下述幾點是可以多加探討的主因:

一、愛與榜樣日漸稀微:隨著工業化、資訊化腳步的移動,師生關係因著科技介入越發虛擬、薄弱,當學習關係越來越多擺在「經師」角色上,而非「生命影響生命」的「人師」職分,試問學生能從老師這裡學到做人處世的道理與智慧嗎?在偏重言教而輕身教的世代中,又如何期待學生在舉手投足、起心動念間,能展現一定的人文素養與人性關懷呢?

二、教育產業化的後遺症:教育無價,教育更是百年樹人之事業,因此絕不可以短期之獲利程度來決定其意義與價值。然而,揆諸當今台灣的教育潮流,雖不乏私人興學之美好範例;但更容易引發社會詬病的卻是私立學校,甚至是公立學校也一起追求教育上的「商業思維」與「工具價值」。

生命問題關乎價值與尊重
當市場、產品、績效、品牌、價格及獲利等商業觀點籠罩在教育領域時,試問老師與學生,乃至家長又如何迴避「論斤計兩」、「市場競價」的浪潮而不遭滅頂?這是極為嚴重的問題,也是教師或學生,人人被迫被「計價化」、「產品化」、「數量化」及「效益化」的原因所在。而在這種追求短期、產量及效用的主流之下,可想而知的是課程內容、教育品質、教學環境、師資培育等,各方面都陷入極大的偏頗與粗糙中,這是世紀之大危機,不可不慎。

三、家庭功能失調: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教育的環節斷裂了。良好的學校教育往往建基於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上;試想一個學生在家中有庭訓,在校則學習專業知識與全人發展,離校返家則將學校所學融入家庭生活,在生活中體現,也同時被校正所學習到的一切。

但觀諸今日實況,當家庭功能式微、家庭結構崩解,其實有許多的破碎、失能的家庭是無法扮演起支援學校教育的角色與發揮相關能力的。當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漸次萌生問題時,又如何期待學校教育能獨撐大樑呢?因為家庭、學校、社會,乃至產業都是唇齒相依、息息相關的。

108課綱強調「素養」的重要性,就目標性與需求性來看,確實是切中時弊,對莘莘學子而言,尤具意義。因為生命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只關乎知識、技能及能力的面向,更多的是與價值、態度及對生命的尊重緊密相連的;而這方面具體而微地實踐出來,其實就是「素養」的底蘊與意義。值此教師節前夕,我們誠懇地面對當今教育問題、校園沉痾,應如何振衰起弊?謹提供兩點給大家參考:

傳承與教養最重要的條件
一、除愛與榜樣外,現今的教師需要有「無畏的勇氣」:這是一種如同殉道者般的使命感與榮譽心,尤其對師道的尊重因消費主義而被弭平之際,其實如何教導、如何導正學生的偏差與問題,是相形艱難的一件事。

當面對頂撞、悖逆,甚至是批判、攻擊時,為人師表者是否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定與執著,如同主耶穌一般,即便面對當時生死交關的詰問,如彼拉多問耶穌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路加福音廿三章3),這種絕不因懼怕而妥協的心志,是為師者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非常需要的一個條件。

二、長存溫柔忍耐的心:聖經教導:「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拉太書六章1節)可見「溫柔」是這世代為師者必要的心腸與特質,藉由溫柔,如保羅形容的:「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7節),只有為父、為母的心腸,能幫助下一代在愛中建立自己,這更是自古以來傳承與教養時最重要的條件。

教師節,也許師尊不再「榮耀如昔」;但師道必永遠長存,我們藉福祿貝爾的名言,加以引伸、擴張說:「教育無他,在愛與榜樣之外,惟賴勇氣與溫柔。」共勉之!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