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提升偏鄉教育】LearnMode學習吧 線上教學縮短城鄉落差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陳逸文(受訪者提供)
策略總監陳逸文:科技再日新月異,不能取代的,是出於「人」的溫度。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台灣的城鄉,確實存在學習及教學資源的落差,妥善運用科技、整合資源,可以有效縮減地理位置造成的差距。」信望愛文教基金會「LearnMode學習吧」策略總監陳逸文弟兄受訪表示,在教育實務上,「識字量」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效的一項重要指標;根據官方統計,就讀台灣偏鄉學校的國三生,識字量比一般學校的小三生還少,連學測題目都看不懂,更遑論考出好成績。而在偏鄉的學校,除了學生學習資源相較城市匱乏,根據台師大公佈的《師培統計年報》,當地國小及國中教師的流動率更是全國平均數的3倍,所以無論是公部門還是民間團體,推動「線上教學平台」都已是時勢所趨。

國語聽說讀寫是基礎學力
在台北靈糧堂擔任執事的陳逸文同時也跟太太共同開拓「淡水靈糧福音中心」。所牧養的大多是學青(大學到國小)。陳逸文說,在信望愛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LearnMode學習吧免費提供本國語(國語)、外國語(英語)的線上課程,只要用手機、筆電、平板或是電腦,就可以24小時上線來訓練國語及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LearnMode學習吧也與博幼基金會以及知名出版社合作並取得授權,分別在英語初、中階閱讀,以及國小到高中各學程(國英數、自然社會、藝術人文及健康體育)等各學程資源,提供免費的線上學習資源,在平台上也已累積上萬筆的課程內容以及教學影片,現在也和國語日報社合作,每天都會提供當天部分版面的內容,讓偏鄉的國小學童線上閱讀。LearnMode學習吧也提供「一眼看天下」課程,幫助孩子培養世界觀,還有24小時的「免費線上家教」;只要是孩子遇到任何課業學習的問題,都可以在平台上按著對應的課程找答案。

「科技幫助教育,教育回饋社會,」陳逸文說,教育部的108課綱看重培養學生的「素養」,而「素養」的核心精神,就是可以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出來,成為「帶得走的能力」。陳逸文說,他很幸運,從大學到研究所,都有機會在台灣教育及教學資源最豐富的台灣大學讀書,現在還有機會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夥伴,把所學應用在建置在LearnMode學習吧的線上教學平台,運用科技,整合教學及學習資源,穿透時間、空間以及地理環境的限制,讓城市及鄉村與部落的孩子「只要想要學習,隨時可以開始」。

學生上課情況

學生上課情況



科技縮短城鄉資源 仍需有人陪
現在台北靈糧堂在雙北拓植的福音中心,有6間就是直接運用LearnMode學習吧的線上教學資源,協助來到教會的孩子精進課業。陳逸文直言,科技再日新月異,不能取代的,就是出於「人」的溫度。也就是說,不要期待有什麼線上教學平台,在沒有師長(包括學校及教會)以及家長的陪伴下,孩子就會持之以恆繼續用,並且學業成績大躍進。就算有,那也是鳳毛麟角。所以,若從務實的角度來看,陳逸文建議,偏鄉教師的流動率以及非正式教師(很多是代理、代課)的比例偏高,這都是不利於當地學生穩定學習的因素,教育主管單位需要正視。

「老師對於學生來說,不單是知識的傳授,更是生命的啟發。」陳逸文回想,他在念國小的時候,班上來了一個代課的年長老師,那位老師安排陳逸文去坐幾個比較頑皮的同學旁邊。原本屬於「乖乖牌」的陳逸文,慢慢也就變得有點皮。那位老師就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勸陳逸文要把同學帶往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跟著他們隨波逐流。

陳逸文說,那位老師的話,至今刻在他的心版上。他認為,科技的進步,可以拉近城鄉之間學生的知識學習落差,但永遠無法取代的,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溫度,而一個學生在求學過程中遇見的老師,對於他的一生,都會有關鍵性的影響。無論是實際在學校任教的,還是參與教會或民間團體的課輔班擔任志工,或是透過線上教育平台來協助孩子的,都很重要。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