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支持高齡就業的願景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立法院審查中高齡就業法,提到六十五歲以上勞工,雇主得以定期契約僱用。此外,政府也希望強化退休人力再運用,要籌建資料庫,地方政府可自行或委由民間辦銀髮人才服務據點,希望辦理訓練諮詢,促進高齡就業。

政府立法促進高齡就業
和中高齡就業過去處境相較,如今新的進展在於所謂「中高齡」已不再只是指法定退休年齡前的四十、五十歲左右族群的就業事宜。將四十、五十歲算為中高齡,是相對於二十、三十歲就業者的看法。現在將六十五歲以上納入,一方面是國民健康進步,的確有非常多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還有生產力。

另一方面,也是考量少子化的現實,若再不立法和積極開發高齡資源,光靠菸捐和拼命抓交通違規甚至超支舉債,國家照顧資源都難撐得久。這比起不積極立法鼓勵就業,還在繼續大量補助唱歌遊戲的關懷據點;若能繼續工作使人維持生活節奏,因職場而增加位份價值,當然更有建設性。也就是避免人口結構變化,造成嬰兒潮豐年後的荒年風險。

法律走出一步,如同宣誓原則;然而還有後續措施要規劃。在民間有些質疑,因為不論從時下一般公司行號的雇用意願,甚至高齡國民自己的心境,都還有許多要磨合,才能創造雙贏機會。這是不容易;卻是高齡社會進化必經之路。

回顧其他人口更早老化的國家,自1968年設立支持銀髮就業組織的經驗來看,通常必經幾個階段,包括藉由科學又生動的行銷,來破除社會和個人對老人的刻版印象,例如:覺得老人動作很慢、很固執、無法學習等等。

討論適合高齡者職務設計
其次,是由政府和工會與業者,三方共同討論合宜可行的職務再設計;考量工作型態與高齡者職場外生活處境的搭配協調,該有怎樣的工作方式與工作環境,例如:還要帶孫子或喜歡與孫子玩,希望保留有這樣的時間。甚至能讓工作的工具,更彈性化與人性化,不是讓高齡者來配合工具,而是發展能通用的工具設備,支持高齡者把潛力和經驗在職場發揮到極致。

還有幫助高齡新進員工增進與一般員工的溝通互動,以致降低鴻溝、避免孤立疏離。溝通的困難可能來自不同世代成長經驗,以致對不同工作態度與方式,對金錢和生活品質的價值觀,不同生命階段和生活處境差異,以及對未來的期待願景的不同。我們可以思考,不同世代在溝通的速度和溝通媒介,有何不同特性、學習方式有什麼不同?這些差異如何因彼此顧念和交流讓彼此受益,而非衝突或隔閡?

工作型態可更多樣彈性
接著是覺察釐清高齡者工作的目的和期待。既有釐清,就更清楚如何讓他們降低挫折,帶來成就感,例如:高齡者對待主管可能比年輕人更尊重;但他們對主管的肯定和在乎,可能也比年輕人更敏感。高齡者需要互動參與,多於追求金錢報酬最大化為滿足。因此,現行勞工退休給付和年金相關制度,如何配套的提供誘因,而不是懲罰願意投入的高齡者呢?例如:怎樣設計薪酬制度,且避免有社會公平疑義。

至於高齡者都出來工作,是否就搶了年輕人的位子?從他國經驗看,這取決於國民教育素質和彼此包容度。因為有良好的基礎教育,讓科技世代的青年有更多可能,創造以往根本不存在的行業,而不是等著和老人搶老人熟悉的傳統工作。

高齡者的工作型態可以更多樣更彈性,並且已經脫離核心家庭的養育責任,甚至還可以成為年輕人的借鏡寶典。並不是所有人的滿足與安全都能建立在新科技上,高齡者讓我們看到,許多生活品質能有賴學習經驗與人際互動。

以上這些是一般經驗原則累積,就基督徒與教會而言,每個人因生命重獲自由,而樂意盡心服務所處的世代乃是自然。既然思想到時代處遇,就包括高齡少子挑戰;許多系統神學課程最後也不免提到基督徒的「就業觀」。如今正式面對「高齡社會」,我們得加入思考這時的「工作觀」是什麼?也當明白,高齡長者在當今世代不是負擔,而是能參與服事,甚至在某些地方還成了主要服事者。教會不必等待政府立法,其實按著信仰教導,也應想到能來支持長者就業生產。

如今政府展開立法,無論平信徒領導的組織和教會機構,若是比一般人更明白聖經所指「人的價值」和「人與人當如何互相幫助」,還有「人來自於神的無限創造力」,我們能如何在上述各面向採取積極作為,這不也是很好的入世見證?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