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為何稱「和合本」聖經? 「聖經寫華文」激勵教會合一繼續往前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今年是和合本聖經百週年,很多人讀和合本長大,對如此熟悉、也陪伴我們度過信仰成長歲月的和合本聖經,為何稱為「和合本」聖經?

台灣聖經公會於十月26日舉辦和合本出版100週年感恩禮拜時,聖經翻譯顧問彭國瑋牧師談到過去和合本聖經推出前,一度出現各種不同聖經版本和爭議,經過宣教士的努力通力合作完成和合本聖經,影響華人教會的成長,也期望繼續激勵現今華人教會,也能在合一中繼續前進、成長、茁壯。

台灣聖經公會董事、中華信義神學院前院長俞繼斌牧師也以自身經歷,求上帝繼續使用原來和新修訂的和合本聖經,使更多人認識上帝,而且讓更多生命煥然一新,結出豐盛又甜美的果子。

翻譯顧問梁望惠祈願,我們能用這一代和下一代能懂的語言和表達方式,繼續宣揚上帝真道,在使用和合本的同時,也接納修訂版和現代中文譯本。

曾經合作破局 一度出現多種譯本

彭國瑋牧師說,和合本是一百年前西方宣教士通力合作完成的成果,很快也成為海內外華人教會共用的中文聖經,不但統一了神學語言,也統一使用的經文。這項「彼此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譯本」的事,其實是不太尋常的事,因為19世紀西方宣教士來到中國,在聖經翻譯上是各差會各行其事,曾有合作的嘗試但都破局。

19世紀最早翻譯聖經的是英國倫敦傳道會的馬禮遜,於1807年來到中國從事聖經翻譯;當時在印度,另有一批英國浸禮會的同工,由馬殊曼帶領,也在從事中文聖經翻譯,這兩組翻譯同工都知道彼此、互相通信,也討論問題,最後並沒有產生一本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聖經,而各自出版他們的聖經。《馬殊曼譯本》於1822年在印度出版,馬禮遜與米憐合作翻譯出版的《神天聖書》於1823年於馬來西亞麻六甲出版。

1842年鴉片戰爭之後,南京條約要求五口通商,西方宣教士到中國,思考是否能翻譯一本詞彙統一、完善的通用譯本,於是1843年英美各差會代表15位,在香港召開宣教會議,決定成立總委辦會,進行合一譯本的工作。

1847年召開第二次宣教會議前,浸信會在中國的宣教士宣布退出,各宗派在翻譯的過程中,也因為神學的爭議,分為不同派系;1854年委辦的新約翻譯完成,之後翻譯小組裡英國的宣教士宣布退出,整個合作又破局。後來翻譯小組裡的美國宣教士,以及英國宣教士和浸信會也分別先後發行他們自己的聖經。合一的譯本分為三個不同的譯本。

彭國瑋牧師(圖/李容珍攝影)

彭國瑋牧師(圖/李容珍攝影)



成就「和合本」影響華人成長

1860-1890年,聖經中文翻譯百花齊放,當時影響最大的聖經公會:英國、美國和蘇格蘭聖經公會,各有自己關心支持的不同的譯本。百年後的今天,華人教會已茁壯,彭國瑋常鼓勵弟兄姊妹多讀不同的版本,從不同角度了解聖經的信息。但在100年前仍在萌芽的中國教會,沒有標準的譯本,讓人莫衷一是徒增困擾,弊多於利。在此情況下,大英聖經公會在中國的代表韋威廉,在各差會、聖經公會中奔走,終於所有差會和聖經公會決定合作,各自貢獻人才,完成聖經合譯的工作。

這是為何成就「和合本」聖經,成為影響中國深遠的譯本,也因為有此譯本,華人教會後來可以茁壯成長。彭國瑋以當年和合本聖經誕生的合一精神,繼續激勵現今教會,在合一中前進、成長、茁壯。

梁望惠董事

梁望惠董事



用最清晰方式向當代人說話

參與和合本修訂本以及聖經中文譯本的修訂工作的翻譯顧問梁望惠提到,我們都是讀和合本長大,不但讀也背誦,對這本如此熟悉、珍愛,陪伴我們度過信仰成長歲月、安慰鼓勵我們,也指引我們人道路的和合本,要暫時擱在書桌旁,打開修訂本或現代中文譯本,心裡會有掙扎。

她分享,美國聖經公會於1961年宣告「我們不應該將聖經翻譯的文本視為最終的翻譯,聖經必須用絲毫不減的清晰度,向每一世代的人說話。」語言在轉變,語言要用最清晰的方式向當代人說話。中文是全世界最困難學習的語言之一,宣教士們不畏艱難,在華人助手的協助下,將畢生精力留下和合本寶貴的資產,唯一目的為將福音真理傳給華人。「現今我們秉持同樣精神,站在宣教士的肩膀上,用這一代和下一代能懂的語言和表達方式,繼續宣揚上帝真道。在使用和合本的同時,也接納修訂版和現代中文譯本。」

俞繼斌牧師分享他進大學認識耶穌之前,聖經對他而言是一本天書。身為尋道者的他,一直追求生命的意義,直到在信義學舍接觸到宣教士,在他們當中有很多特質讓他很羨慕,也希望像他們一樣,所以在教會不到一年就受洗。他受洗後獲贈一本和合本聖經,但卻讀不懂。他不只納悶,也很挫折,雖然受洗後想過基督徒的生活,卻一直抗拒自己是罪人,需要耶穌寶血為他贖罪的罪人。

俞繼斌牧師

俞繼斌牧師



聖經是寫給浪子如何回家的家書

俞繼斌說,當他開始在眾人面前承認自己是罪人,眼光突然被打開,聖經不再是天書,而是天賜之書。透過聖經為他打開全然不同的新世界,也把他帶進充滿驚奇、喜樂盼望而感恩的新生命。如今過一甲子,他仍喜愛、敬重、渴慕聖經,也樂此不疲的興奮傳講聖經。「聖經是寫給離家出走的浪子,如何回家的家書!」

他說,當紀念和合本百週年感恩禮拜時,感謝上帝把和合本賜給華人教會,更感謝上帝把這本聖經賜給他這個懵懂的人;也感激過去委身參與新標點和合本和和合本修訂本的同工,因為他們不辭勞苦,讓我們研讀聖經時能更清晰、更貼切、更順暢地聽見上帝對我們這時代這處境所傳遞的信息。

資深廣播人閻大衛,花七個月完成和合本錄成有聲聖經,放在YOUTUBE和遠東廣播電台網站。他說,為何我們要朗讀舊約,因為耶穌幼年時聽拉比的朗讀,祂也朗讀給門徒和眾人聽;為何要大聲朗讀新約?因為新約是耶穌和使徒的錄音機。用口說和耳朵聽是人最原始的溝通方式,但文字的發明使語言更精煉和長久,但也剝奪聽覺的體驗,可能錯過作者原始最真實的感情。

閻大衛

閻大衛



鼓勵朗讀聖經 感受當時人的情感

他說,聖經包羅萬象、多元又豐富,是用文字記錄聲音,寫下人類早期發展的各個面向。我們要還原聖經原始的表達方式,整篇整卷大聲唸出來,再用耳朵仔細去聽,才知道過去讀經損失了哪些?朗讀聖經可以重溫作者起初的感情,也可以同步感受當時人的心跳,以及悲歡離合的節奏;另外,朗讀聖經也可以延緩老化和癡呆。

他鼓勵每個人靈修讀經時,可以朗讀聖經,錄製一本屬於自己的有聲聖經,甚至透過小組或教會,錄製屬於自己小組或教會的有聲聖經。當我們朗讀時,全心全意用自己的感觀去體會上帝的心腸,相信必會有新的發現。紙本聖經很溫暖,數位聖經很方便,但有聲聖經最有感情。他對目前錄製的有聲聖經仍不盡滿意,主若許可,他希望七年後到70歲時能再錄製,他人生更老練時也反應在他的聲音裡。

相關新聞
【和合本出版100週年感恩禮拜】 台灣聖經公會承先起後 面對工業4.0 神繼續在說話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