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2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一堂在戶外大自然的生態永續課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謝宜蓉跟大自然學功課(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無論是身在低海拔的熱帶雨林,還是高海拔的喜馬拉雅山,觸目所及的大自然,都訴說著上帝創造的奇妙可畏!」

華人磐石領袖協會秘書長暨戶外領導中心執行長謝宜蓉受訪時表示,神藉著高山叢林自然生態的「大自然門訓課」教導她:「神造各樣有生命的活物,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所以,在海拔5000公尺的高山,即便是石子地,仍可長出厚厚絨毛外觀,非常「卡哇伊」的植物;而在土壤貧瘠的熱帶雨林,不同類別的植物以及動物,也可以共生共融,克服惡劣的氣候及環境,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低海拔雨林共生植物

低海拔雨林共生植物



貼近自然是生活日常
謝宜蓉從神在大自然的創造,更深切體悟到「藉著他(指耶穌)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歌羅西書一章20節)人必須要與自己、他人、上帝及大自然和好,才能扮演好管家。

從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及台師大公民教育與領導活動學系畢業後,謝宜蓉就投入戶外教育與活動領導的帶團實務以及教學。

當初她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是因「喜歡玩」;但後來在研究所因為修習「冒險教育」這門課程,在冬天必須自行負重爬上海拔三千多公尺的南湖大山。那天山上下著大雨,她起初心裏很不是滋味,但她記得指導老師對大家說:「無論是起霧、下雨(雪)還是氣溫陡降,都是大自然運行的一部分,每個進到山林裏的人,都要知山(指行前做好準備)以及敬山,因為萬物都是上帝所造的,必須要謙卑以對。」謝宜蓉說,這也讓她體會到,休閒不單是「玩」,更是必須要學習的。特別是台灣是個四面環海,且3000公尺的高山就有268座的地方,所以休閒不單只是休憩,更是對所要前往之處的環境,要有充分地了解。例如氣候以及生態分佈,必須事先充分做功課,才不會讓自己身陷險境。

海拔5000公尺的喜馬拉雅高山植物

海拔5000公尺的喜馬拉雅高山植物



喜馬拉雅高山生態

喜馬拉雅高山生態



休閒不單是休息 更是學習
謝宜蓉舉例,像戶外領導中心去年11月就推出「天巒池到合歡北峰」的行程。在四天的行程裏,就特別加入「一日領導團隊」(Leader of the day)的概念與實作,讓參與者學習到互相支持、領導、尊重以及接納。因為走到戶外不只是為了完成挑戰,更是在挑戰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給人有更富饒的生命。山會給予,而每一個人都會因此有不同學習和領悟;特別是日前公部門宣佈「開放山林,但後果自負」的新政策後,當我們為著休憩的目的進入山林前,就更需做好準備。特別是冬天,3000公尺(含)海拔以上的高山,氣候是屬於另一個相對劇烈變化的天氣系統,即便是「可到達性」最高的武嶺(3275公尺),都很容易引發高山症,嚴重可能致命,不可不慎。

從高山到雨林的探索經歷與旅程中,謝宜蓉更深體悟到「神的創造都是獨一無二的,且神看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謝宜蓉說,她在喜馬拉雅山海拔高度超過4000公尺處看到狀似麥克風的花朵,在貧瘠的土壤及寒冷多變的氣候中,依然挺立綻放。更讓她驚喜的是,在高海拔的喜馬拉雅山上,竟能看到迎風飄曳綻放的向日葵。還有在海拔超過五千公尺的碎石地上,竟然長出模樣可愛、毛絨絨的不知名植物。這讓謝宜蓉深刻體會到「生命會自己找出路」,上帝給在不同生長環境下的動植物,都有最妥適的創造安排,讓它們在惡劣的環境中,可以存活並茁壯。這也讓她深刻體會到「我的幫助從何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篇一二一篇1節)

在喜瑪拉雅山綻放的向日葵

在喜瑪拉雅山綻放的向日葵



在雨林學會共生共享
謝宜蓉還曾帶團到厄瓜多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這趟旅程更讓謝宜蓉體悟到神的創造是奇妙難測,人心則是難以測度的。謝宜蓉說,亞馬遜雨林是地表上生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場域,因著土壤是世界第二貧瘠的緣故,所以生活在其中的動植物,都必須要「共生共融、分享資源」才能存活。所以在亞馬遜雨林的植被樣貌,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一株植物是單一物種。通常一株植物都有多種植物生長其上,而雨林的植物多半都有刺、甚至含有劇毒,那是神在創造時就賦予的生存及防衛機制。雨林區的動植物即使是枯萎、死去,都會化做是其他動植物生存下去的食物,以及土壤當中的養分,而這就是「萬事互相效力」的實踐。

謝宜蓉說,對於她這個同時具有戶外活動帶領者及老師雙職身分的基督徒來說,亞馬遜雨林的動植物以及當地的原住民「共生共存」的生活形態,其實就是神藉著創世記一章28-30節給屬祂的百姓的啟示和教導。

因為人性的貪婪和私慾,我們把神賦予我們「治理」這地的權柄,濫用成為對大自然資源的「掠奪」。現今極端氣候的發生,正是人們恣意掠奪資源的後果及警訊。在這個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災害頻仍的時刻,教會和基督徒是要起來「做光做鹽」,扮演守護神所創造的大自然的守望者,還是旁觀者?這是每個教會及基督徒都必須要思考的文化責任。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