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從藝人李興文為兒道歉聲明看親職教養】督責與愛從小教導孩子悔錯負責任 讓孩子知道父親永不放棄擁抱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藝人李興文的兒子日前在知名傢俱賣場直播脫序影片,引起社會譁然。李興文十一月4日在臉書發表聲明表示,「深切自責,並認為自己是一個教子無方的父親感到慚愧,並向大家道歉。」李興文因望子成龍,對兒子從小管教嚴格,對於兒子行為的脫序「我責無旁貸」,文末並提到「兒子已經是一個25歲的成年人,所犯的錯誤必須要由自己承擔。」

藝人李興文在臉書po出對兒子脫序行為的道歉聲明(圖/網路截圖)

藝人李興文在臉書po出對兒子脫序行為的道歉聲明(圖/網路截圖)



「沒有一個男人天生會做父親,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親子之間相互傾聽、理解及學習的涓滴成流的歷程!」三位為人父親的親職教養專家「台灣鷹爸」徐柏岳、台灣家庭第一協會執行長戴雨金及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協會監事朱建平受訪時均表示,管教和督責孩子是父親的權柄,孩子犯錯時,給予即時且適當的責罰,幫助孩子知錯且悔改,這是父親的職分;但若只有嚴厲管教,缺乏給孩子愛與包容和溫暖的擁抱,就會出現親子關係的破口及裂痕。

同為基督徒的三人表示,聖經中「浪子回頭」的父親在小兒子回家後,第一個動作是「抱著小兒子的頸項與他親嘴」,這個動作也讓小兒子向父親表示悔改。這提醒每個為人父親的,要孩子為所犯的錯誤付出應有的代價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即便犯錯,爸爸依然愛你、不放棄你,家門永遠為你而開,是你永遠的避風港!」

台灣家庭第一協會執行長戴雨金

台灣家庭第一協會執行長戴雨金



戴雨金:每個男人都想做好爸爸
戴雨金說,從李興文的聲明,可以感受到李興文對於孩子脫序行為的罪咎感與無力感。「相信每位爸爸都願意做個好爸爸,只是在環境的壓力下,心有餘而力不足。」戴雨金強調,父親對孩子的管教,是一種「親密關係」的延伸,但在實務面上,很多爸爸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用負面且帶有否定的話語去指責孩子,甚至在公眾場合公開責罰(包括言語和肢體)孩子,都會讓孩子不但肉體上疼痛,心靈更是傷痕累累。孩子只會感受到父親的嚴厲,不會是愛,造成的結果就是「不斷犯錯」來刷存在感;但每個看似脫序的行為,都是孩子在跟爸爸「示警」,並非毫無意義。

戴雨金說,現今台灣社會很多的爸爸其實是在家庭中「缺席」的。很多爸爸因為華人文化的影響,會在有限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服膺「對孩子說重話、出重手,這樣孩子才記得牢」的管教方式。但事實上,這剛好適得其反,因為孩子很清楚「這個爸爸在家時,我就很容易被打罵」;所以當他到了有自主能力(通常是青春期)時,對於父親的負面情緒就會爆發。

他鼓勵父親們,在管教孩子的權柄使用上,要記得「恩典與律法」並重,孩子犯錯要「教」,但教導與管教的背後要有「愛」和「傾聽」,這樣才能「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台灣鷹爸徐柏岳

台灣鷹爸徐柏岳



鷹爸徐柏岳:最好的教養是陪伴
「最好的教養是陪伴,唯有當孩子感受到他是蒙愛的時候,父親管教的權柄才會有影響力!」軍職退伍的《鷹爸快樂教養法》作者、「台灣鷹爸」徐柏岳說,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獨特的創造,做父親的需要付上愛和時間的代價陪孩子成長。

華人父親對兒子常有「望子成龍」的期待,但從猶太人的教養觀來看,「父親不加諸自己的期待在孩子的身上,才是對孩子最大的祝福。」而對孩子的教養,即使是兄弟都不能copy,父親需要按著孩子的獨特天賦與性向,了解及聆聽孩子的心聲,幫助他們摸索並看見自己生命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從小就要灌輸孩子「為自己的生命、生活及選擇負責任」的認知,而非以「孩子是否已到法律成年的年紀,做為負責任的界線」。

徐柏岳的兩個兒子以諾和以樂都念軍校,但他們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很多人誇獎以諾和以樂很聰明,但他總是勸勉兩個兒子「聰明要加上一份愛,才是智慧」。徐柏岳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章10節)他的經驗是,父親在孩子小時候就要以身作則活出聖經的教導,並在生活及生命中體現,這是吸引孩子自發性認識信仰很大的關鍵。

很多爸爸在參加親職講座時會問他:「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開始有叛逆及脫序的言行,也不去教會,該怎麼扭轉?」徐柏岳總是提醒這些為人父親者「傾聽孩子及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像是孩子回家,就會用力甩上房門,這不是叛逆,更不是脫序,而是在跟爸媽示警「我心裏有事!」

徐柏岳說,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也就是「自負法律責任」的年齡,但他仍然鼓勵兩個孩子「身為你們的父親,我在情感上尊重你們的任何決定,但發生任何事時,要記得把爸爸放在你們生命號碼牌的第一號!」徐柏岳說,父子的親密關係是一種愛和生命的關係,阿爸天父就是我們每個為人父親的最好的榜樣,記得告訴孩子:「無論何時何地,爸爸永遠張開雙臂等你回家。」

親密之旅國際培訓師朱建平

親密之旅國際培訓師朱建平



朱建平:教養因材施教沒有標準答案
「教養孩子要因材施教,沒有標準答案。」朱建平表示,太多親子之間的破口和衝突,都是父母在教養孩子時,不是照著孩子的性向與天賦,而是「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或是照著父母的期待要孩子做升學和就業的選擇。從過去的實務經驗中,父母在缺乏親子之間的溝通和傾聽,就強加自己的期待到孩子身上時,就容易出現親子之間關係的破口。

朱建平表示,站在信仰的教導,基督徒知道孩子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父母只是孩子的管家,而非所有權的擁有者。上帝創造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基督徒父母親很重要的是「扮演把孩子帶到上帝面前、帶進信仰的關鍵引導者」,這是一生的職責。他要鼓勵每個為人父母的,當對孩子感到灰心、失望,甚至覺得孩子怎麼那麼「不受教」時,想想我們所信的那位阿爸父是怎麼「原諒我們七十個七次」,就不會一直困在孩子的過犯,而能用為父的心去擁抱孩子。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