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如何看0-6歲國家幫忙一起養?】經濟補助有催生效果 關鍵在「婚育及家庭價值觀的恢復」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台灣進入少子化世代,政府不單要撒幣催生,也要恢復婚育及家庭價值觀,建立讓年輕人敢婚敢生的育兒照顧體系(兒盟提供)
今年新生兒恐創9年新低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此次選舉,朝野政黨總統參選人不約而同提出「0-6歲國家幫忙一起養」的相關政見,訴求「放心生、一起顧、好好教」以及「減輕家長的負擔,讓年輕人敢生、敢養,讓阿公、阿嬤有孫子可以抱」。而在台灣基督教聯盟(台基盟)發佈的「對2020大選聲明」內容中也特別提出呼籲,面對眼前少子化、高齡化的急迫危機,政府及所有的候選人,必須提出友善一男一女家庭的政見,讓人民敢婚敢生、有力養育「台灣下一代的接班人」。皆將選舉聚焦在婚育及家庭的重要性。

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有多嚴重?從內政部最新公佈的「戶口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民國108年)一到十月,新生兒出生數僅有14萬6421人,比去年同期還減少4231人。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台的新生兒總數僅18萬1601人,是過去8年最少,今年則可能不到18萬,再創新低。而從民國106年(含)之後,新生兒人數都跌破20萬,且逐年降低,因此,如何幫助年輕人「願婚、敢生」,已成了刻不容緩的議題。

兒童福利聯盟資源發展處處長陳雅惠受訪表示,根據兒盟今年發佈的「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和育兒現況」調查報告顯示,20-44歲的女性(包含已婚及未婚),46.4%回答「沒有一定要生孩子」,而不生孩子的原因排名前2名則為「經濟無法負擔」以及「不想要現有的自由和生活受影響」。值得注意的是,20-29歲還未生育的女性,高達62.4%的受訪者回答「女人的一生,不一定要生孩子」;而已經生一個孩子的婦女,願意再生一胎最大的動力則是「為孩子添一個手足」。75.4%育有一名子女的已婚婦女,不願再「生」的原因就是家庭與工作之間失衡(蠟燭兩頭燒),加上缺乏家庭成員(主要是先生)的支持。

兒盟:不單0-6歲,更延伸到小學

陳雅惠認為,這次朝野總統候選人提出的「把育兒津貼發放的年齡從現在的0-4歲,增加到6歲,金額從現在的2500元倍增到5000元」以及「生第二胎補助6萬元,每年補助6萬元,直到6歲」,對於現今普遍「低工資、長工時」的年輕夫妻來說,經濟層面的挹注的確不無小補。兒盟給政府的建議是,政府發放育兒補助時,無論是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還是選擇將孩子送到幼托機構的,發放的額度都應一視同仁,因為在兒盟的調查中,有30%的已婚婦女回答「媽媽在家帶孩子也有收入」,對她們來說也有催生的效果。

本身是國小學童家長的陳雅惠也建議政府,在催生的政策上,除了讓家有0-6歲的家長可以受惠之外,也必須針對孩子進入小學,特別是低年級學童的照顧一併進行政策規劃,因為低年級學童一週有4天中午12點就放學,大部分的雙薪家庭必須再花一筆錢來讓孩子「有處可去」。陳雅惠說,政府不單是針對0-6歲的孩子廣設公托、準公托,週間也可以跟民間團體,像是教會合作開辦課輔班以及才藝學習班,讓家有幼童的家長減輕課後照顧壓力,這同樣也會有催生的效果。

兒盟公佈「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和育兒現況」調查(兒盟提供)

兒盟公佈「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和育兒現況」調查(兒盟提供)



延玲珍:婚育不僅生子更在教養

台灣真愛家庭協會執行長延玲珍老師說,根據她長期從事婚姻輔導的經驗,「經濟」(柴米油鹽)的確是夫妻婚姻關係出現破口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特別是現在很多年輕夫妻婚後組成的都是小家庭,缺乏來自原生家庭長輩的支持系統。因此,政府在國家財政可支應的情況下,在幼托照顧以及津貼的層面,讓育齡階段的夫妻減輕財務的負擔和壓力,她認為對於催生、減緩台灣少子化的情形,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助益。

延玲珍強調,婚育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一環,但婚育不是只有「生孩子」這件事,而是親密關係和磨合及學習,而這都是從「婚前輔導」開始做起的。她提醒,台灣的少子化固然是國安問題,但其實台灣還存在著男女「奉子成婚」後,在兩年之內離婚,後續衍生的兒虐、家暴以及棄養的問題,而在一般的情況下,夫妻在結婚3年之內就會生下第1個孩子,政府不單是要給他們經濟上的「資」援,更要提供他們在親密關係的經營以及養育孩子親職能力的培力。這方面她建議,教會和從事家庭教育的機構,可以跟公部門尋求合作的機會。

黃烱榕:須建立生養眾多文化

台灣基督教聯盟副祕書長暨平鎮浸信會主任牧師黃烱榕牧師說,他所牧養的教會,包括他的兒子等全職同工,結婚後「至少生2個起跳」,但教會從沒有針對會友或全職同工「生養眾多」提供任何發獎金或是津貼的誘因,但適婚年齡的年輕人就是「願婚、敢生」,這就是教會多年營造的「愛家」文化氛圍。

黃烱榕牧師說,他不是說政府經濟的補助以及幼托的照顧不重要,事實上,教會所在的桃園市正是因為在「催生」的實際補助,成為全台最年輕以及人口持續正續正成長的NO.1;而是教會在這個不婚不生的世代裏,最大的優勢不是「生幾胎發多少錢」,而是「層出不窮的愛家榜樣,讓年輕人可以見賢思齊」,所以在台基盟發佈的「對2020大選聲明」中,也特別提到政府要看重少子化問題的嚴重性,而教會願意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協力對象。

平鎮浸信會的年輕人敢婚感生,不靠教會撒幣補助,而是看到教會婚姻榜樣,見賢思齊(黃烱榕牧師提供)

平鎮浸信會的年輕人敢婚敢生,不靠教會撒幣補助,而是看到教會婚姻榜樣,見賢思齊(黃烱榕牧師提供)



詹昭能:結婚已非年輕人必選項

世新大學愛情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暨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說,根據他所參與的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調查,現今的大學生已不把結婚當成是人生的「必要」選項,誠如兒盟的「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和育兒現況」的調查,台灣少子化的最大危機,除了願意生小孩的育齡婦女總數減少外,更大的危機是年輕世代對於「家庭」的價值觀崩解。而已經進入婚姻的男女,不生小孩的前兩名原因,就是經濟因素以及找不到生兒育女的價值和意義。

「看似最壞的時代,其實是教會傳講家庭主流化最好的契機。」詹老師說,生養孩子,「養」比較是經濟層面,「育」則是價值觀和情感層面,政府現在努力解決的是透過經濟補貼,減輕家長「養」的經濟負擔;而在「育」的方面,特別是在對於婚姻及生兒育女的價值觀層面,這是教會可以更多跟社會與公部門對話及培力的部份。

朱建平:建立0-6歲照顧體系

台灣幸福家庭職能發展協會常務理事朱建平則表示,「0-6歲,國家幫忙一起養」在實務上固然可行,但更重要的是「建立0-6歲照顧體系」。國家用經濟誘因鼓勵年輕夫妻生育之外,很重要的是,國家有沒有給家長們有一個從國家而來的幼托照顧體系,讓家長從孩子出生到上小學之前,可以放心「交給國家養」。他的建議是,公立的幼托機構一定要廣設,而且送托的時間一定要有彈性,舉例來說,公幼的放學時間訂在下午4點半,就是非常不合民情的政策,一定要修訂,這是他的建議。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