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7 基督教論壇報 / 閱讀活水

《來自天國的禮物6》天上的歡喜:金錢重要,還是生命重要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Good shepherd,' by Jean Baptiste de Champaigne (1631–1681)
◎呂一中(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至十六章9節 路加福音十五至十六章,耶穌講了五個比喻。其中「失羊」的比喻和「失銀」的比喻,講述的是兩個失而復得的快樂。 ...
◎呂一中(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至十六章9節

路加福音十五至十六章,耶穌講了五個比喻。其中「失羊」的比喻和「失銀」的比喻,講述的是兩個失而復得的快樂。

這其中關於失銀的比喻,其實和猶太人遺失財產的判例(裁決)有關。現代人在家中掉了硬幣在地上,不會緊張也不會馬上找,但比喻中的這婦人不一樣,非得點燈馬上找,到底發生什麼事?

用比喻說明失而復得的快樂
第二世紀到第六世紀成書的猶太經典塔木德,記載了許多猶太人的民俗,其中有一套失物的處理方法。哪些遺失物直接留給撿到的人?哪些遺失物該招領?招領的期限多久?都立下許多規則。這些就是他們累積的判例,這些判例就主導當時猶太人的生活。

在塔木德第二章,記載許多遺失財產的判例。根據這些判例,舉凡散落的水果,散落的硬幣,丟失在公共場所的小捆穀物,壓榨的無花果圓餅和麵包房烤的麵包,(用繩)拴在一起的魚、肉塊,自然狀態下捆紮的羊毛、捆紮的亞麻莖以及染成紫色的毛線,誰撿到就是誰的,不需去尋找失主。因此就算硬幣是掉在家中,但最後不一定物歸原主。

這樣說來,婦人為了要確保自己的失銀,最好的方法就是馬上尋找,以免被他人尋獲而造成紛爭。

在耶穌的另一個比喻中,小兒子要求分產、帶錢離家,在饑荒中變成乞丐,回來後被哥哥排斥,但父親卻接納他,恢復他的身份。

就結構來看,這個比喻和路得記幾乎一樣。以利米勒和兩個兒子客死異鄉,路得和婆婆拿俄米成了乞丐返鄉,至近的親屬不願協助他們恢復在家族中的身份,但波阿斯接納她們,恢復她們在家族中的身份。

人得救的快樂遠勝於找回金錢
流浪的小兒子和以利米勒都是背離者,也都從富有變成貧窮,在回來之後都有排斥者,也都有接納者。當然,兩者的敘事也有不同之處,路得記敘述背離者拋棄同胞遠去異鄉,但在耶穌的時代,背離者則是在本地投靠、幫忙羅馬政府收取關稅的「包稅人」,和依附他的稅吏們。

耶穌為什麼要講這個比喻,因為在耶穌時代,猶太人失去了對背離者的容忍。對於當時的猶太人,那些稅吏的罪已經定了,他們就是罪人。然而對於耶穌來說,任何罪人都可以向上帝認罪,要進天國,人人都有可能,縱使是這些背離者。

自第三個比喻開始,「失羊」和 「失銀」之間的關係就變複雜了。如果「失羊」和「失銀」兩者只能選擇一個的話,人必要尋回,但錢卻未必一定要找回,甚至可以被捨棄。例如比喻中大兒子控訴小兒子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他將錢揮霍掉:「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路加福音十五章30節),但父親卻沒有因此不接納小兒子,說明這時人得救的快樂,遠勝於金錢損失的不快樂。

然而,主耶穌只是偏袒稅吏嗎?絕對不是,接下來「不義的管家」就顯示出耶穌對這些稅吏的警告。耶穌提醒這些稅吏,他們的處境極為艱困,他們除了被同胞憎恨之外,他們還可能被雇主算帳解雇。

羅馬的包稅制度引發民眾不滿
因此,主耶穌這五個比喻裡面,除了批評法利賽人之外,他希望稅吏浪子回頭,因為他們的處境很艱險。耶穌不斷地用「兩難處境」來說明問題嚴重性,「浪子比喻」的處境是不見容於同胞,「不義的管家」是說明現在稅吏依靠的包稅人,可能聘用他人使稅吏無所依靠。前述「失銀」的比喻與猶太人的習慣法有關,但是「不義的管家」,則就與羅馬帝國的稅務規則有關。

按照羅馬稅制,猶太全地主要的人頭稅都歸「希律」徵收。至於比喻中不義的管家,他的主人就是羅馬稅制裡的「包稅人」。「包稅人」向羅馬政府競標當地徵收「關稅」的權力,價高者得標,但是「包稅人」必須要一次預先付出五年稅收的額度給羅馬政府。「包稅人」在得標之後,就聘請稅吏長和稅吏幫他徵稅。因此稅吏長和稅吏的直接主人是這些「包稅人」,間接的依靠則是羅馬政府。

此後各地的關稅額度,就是由這些包稅人訂定,然而在執行上,稅吏長和稅吏常常會為了替自己增加利潤,就任意抬高稅金額度,訛詐這些進出口商人。影響所及,這些商人必定要抬高民生物資的物價,從而影響到所有人的生活。

羅馬帝國的包稅制度,容易產生弊端,甚至曾經引起反叛,就在主前88年,土耳其地區的米特里達提王率領大部分的希臘城市起義,光是一天的起義,就殺了八萬個羅馬的外包課稅員,以及兩萬個羅馬商人。然而縱使如此,那些膽大包天的稅吏長和稅吏,依然剝削自己的同胞。

公義的賦稅制度能造福同胞
對於這些管家而言,他受雇替「包稅人」收稅,自己又中飽私囊。因此他們一定是自己有一本帳務,給主人看的則是另一本帳務。耶穌的比喻,就是說明主人已經洞悉他們的伎倆,才要解雇管家並要他交代確實的財務狀況。耶穌的這個比喻,目的當然是要求這些稅吏長和稅吏,不要再訛詐這些商人。

在耶穌的比喻中,被管家減免債務的,很可能是進出口商人繳納的關稅,一個是由一百簍(每簍約五十斤)油減為五十簍,另一個則由一百石麥子減為八十石。這些進出口商人被減免的關稅,並不會影響到包稅人的權益,但作為管家的稅吏長,藉著減免關稅失去自己的利潤,目的是要換來被人接待而不至於行乞的保障。但被減免債務者,也就是那些進出口商人,卻有錢失而復得的快樂。

此外,當這些商人的關稅稅賦減輕之後,物價就相對平穩,社會也相對穩定,並且可以造福他們的同胞。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