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一雙絲襪百年才能分解!台灣時尚之光潘貝寧倡導環保 「以一變多、一衣多穿」改革時尚產業浪費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潘貝寧談環保值尚觀念(圖/李容珍攝影)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談到時尚服裝,都會聯想到高挑的模特兒、身上穿著美麗繽紛的服裝,走在伸展台上,好像遙不可及。然而,當「全球的『時尚系統』(包含時尚產業與市場)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危害人類和污染地球最嚴重的產業」,被稱為時尚界「台灣之光」的潘貝寧,於十二月1日下午在台北一場講座中,分享「『以一變多』的永續時尚」時,提出新的模式進行時尚改革,以實踐「永續值尚」,將時尚界系統性問題轉化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不論從生產到設計、剪裁,創造環保永續、0污染與0浪費的作法。

孫貝寧談到現今時尚浪費和永續值尚觀念

潘貝寧談到現今時尚浪費和永續值尚觀念



上帝創造美好資源 不該被破壞

本身是基督徒的潘貝寧受訪表示,人與環境都是上帝所創造,原本都是美好,而且值得珍惜。「我們沒有權利去破壞或蹂躪,但是我們卻不知不覺在做破壞或蹂躪的事。」這是她每次在各地演講,不論進到小學、大學、業界或接受國內外媒體採訪時,都希望大家能意識到資源的珍貴。如何防止人類和環境資源的持續破壞性開發,正是當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潘貝寧在會中談到,從整個趨勢來看,我們處在氣候環境變遷、地緣政治移權、第四次工業革命、意識形態分化的時代。有人提到,十年以後,臉書上已過世的人,會比存活的人多;地球上埋在地裡的衣服,會比在店裡的更多。當很多工商業都在風行顛覆性的改變,很多創新的科技也不斷吸引人時,但她要強調的是:「我們應該要投資於有長久『連續性』的常數,而非『顛覆性』的變數。」

她指出,時尚是全球化的產業鏈,已有超過千年歷史,卻也是第二大污染產業,總營收達三兆美元的產值。若將這套「傳統」時尚產業系統解構,主要是有品牌商(不斷推出新的衣服、款式和形象)、生產者、消費者;但是我們看到的只是美麗的模特兒穿著時尚衣服,背後卻有看不見的手透過這套系統製作出幾百萬件衣服,消費者只是被叫來買東西的人。這套時尚生產系統最大的動力是「品牌」,而不是消費者,然而這套系統已經開始發出警訊呼叫,很多人卻沒有理會。

衣服活得比人久 消費遠比回收快

從「時尚數學」來看,潘貝寧說,產業品牌是資本高、利潤低;門檻低、競爭高。要自創品牌很簡單,但是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最重要的是要有人願意購買。有些快時尚,過去一年推出兩季或四季,現在到每年四十檔期,可以推出八千到四萬款的新衣。但真正上架僅佔20%,還有80%做好的樣品被淘汰;另外,每一季幾乎有一半沒有賣掉,這些沒賣掉的衣服不是被埋在地裡就是被燒掉。

她提醒,每製造一件牛仔褲,需要四萬五千公升的水;若一塊美金買一瓶裝的水換算,當水愈來愈稀有的時候,好比花四萬五千美金購買一條牛仔褲。我們常穿的運動衣、雪衣、登山衣或絲襪,都是化纖產品,連一雙絲襪都需要50-100年才能在地下分解。所以,每件衣服都活得比我們長久。現今全球有70億人口,從石化業發展至今70多年,整個地球只回收7%的塑膠製品,遠遠趕不上我們消費的速度。以時尚統計來看,我們有40%是從快時尚購買,2018年生產700億件上架的衣服。據歐美統計,每人每年丟掉34KG的衣物,等於超過頭等艙行李箱的重量。

「我們仍在使用20世紀的模式,來過21世紀的生活,怎麼能對未來想出解決的辦法?」她說,當地球資源不斷在縮減,很多動植物快要滅絕,我們應思考如何在產業上,用最少資源提供給最多的人,未來才有生存和競爭能力,才可能永續。身為服裝設計師、廠商、生產者或消費者,該如何改變想法?她認為,我們要讓資源延用愈久愈好。

一衣多穿的穿衣模式

一衣多穿的穿衣模式



身為服裝設計系博士、劍橋大學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碩士的潘貝寧,在時尚界工作後,意識到時尚系統問題的嚴重性,在針對整個時裝供應系統進行深入研究後,她以創新客製化商業模式和設計流程作為核心理念,2006年在英國創立DePloy品牌,成為倡導循環經濟、永續精神,以及零浪費的領航品牌,被歐盟選為40新興品牌之一,並獲英國Drapers時尚獎亞軍;潘貝寧本身也多次接受國內外媒體的採訪報導。

她說,創立DePloy品牌「不是為我做的,而是為我們做的」。DePloy是「以人為尊」,以派遣、客製化的策略,實踐「永續值尚」,將時尚系統性問題轉化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減少資源使用和浪費,增添價值和多功能性。她也談到「永續值尚」系統,不但採用天然材質,在製工和設計的背後,是具有慈善、人本、創意、續久、效益、責任、多元值尚、貼心設計、修飾結構、環保永續、專誠服務的理念。

兼顧實用時尚 讓人展現獨特之美

她也提到,DePloy品牌焦點放在人身上,團隊每季前往全球十個到十二個城市,接觸不同的客人,了解他們需要甚麼東西?有何困擾?在想甚麼?所以她也從各地的人互動中尋找靈感,並透過其專精周到的剪裁和完美合身設計,顧到實用與時尚性,讓每個穿著的客人,都能顯出上帝創造他們的獨特之美。

品牌不是為己,是為大家而做

品牌不是為己,是為大家而做



很多媒體問她,永續環保是否較貴?是否有錢人才買得起?潘貝寧認為,一件好的衣服可以穿很久,比購買幾百元衣服,還要不斷換新購買,價值其實更高。但是我們又不喜歡一直穿同樣一件衣服,所以她才會設計一衣多穿,讓衣服拆解、組合的優點,不只減少資源消耗、變化度高,來滿足人的不同需求。

她以設計飛行員夾克連衣裙,可以拆成一件夾克上衣,下面是可以單穿的裙子,扣子打開又是風衣的穿法。她說,在製作這件衣服的同時,就已省去80%的人力和物料資源的浪費。她希望設計的衣服有更多款式的變化,讓穿搭也變得好玩。她設計的襯衫,有多一片可拆的宮廷式領片,若穿的時間不長又不想整件洗,可以只洗領片,也節省洗劑、能源和水;另外也利用製作衣服剩下的邊角料,做成帽子或頭飾的裝飾。

潘貝寧至今仍會看到客人穿著十二年前設計的衣服,而且每次穿,都接受讚美,這也讓她感受到有盡到設計師責任,工作也完成了。她說,服務的客人中,最小的14歲,最年長94歲。潘貝寧記得有一位女客人想為自己生日party訂作衣服,但因尺碼很大,需要兩個人才有辦法量身材,對方看起來對自己也不是那麼有信心;但是當對方最後把衣服穿上時,整個人亮起來,姿勢儀態也全然改變,讓潘貝寧對於自己一生想要做到對人如何展現自己獨特特質的願望好像已達到。後來對方回來告訴她,從未穿過一件衣服,讓自己覺得那麼尊貴。

潘貝寧感恩地說,她年輕時就開始思考神給她的天份,要如何對人有用?她曾經從事過建築,最後選擇服裝,她認為,自己只是應用不同介面從事設計。過去建築的孕育,對她是很棒的基礎,但因她看見服裝問題比建築大很多,當她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時,尤其為人設計置裝時,可以與客人親切互動,真得可以對人「make difference」,進而影響和感化對方,也讓對方感到「自己的獨特」,就覺得很值得。

潘貝寧與建築師父親潘冀(左)以及母親孫寶年教授(右)

潘貝寧與建築師父親潘冀(左)以及母親孫寶年教授(右)



父母親和上帝的愛對她的影響

潘貝寧的父親是知名建築師潘冀,母親孫寶年是海洋大學講座教授、臺北基督學院董事長和校園福音團契董事會主席。在潘冀《星空下的一家人:建築師潘冀的築夢教養》新書中,潘貝寧提到,她從很小的時候就深感自己是個格外受祝福的人,因從未欠缺過最飽滿的愛,所以從未缺乏過自信心;又因從未懷疑過上帝的真善美,所以沒有深層的畏懼。不論身處何境,這鞏固的後盾總是賦予她無限的光鮮能量與暢快自由去探索、思考、衝刺與翱翔。

被稱為「時尚永續先鋒」的她受訪時提到,我們處在地球資源破壞的環境,雖然許多集團或政府決策者不重視此問題,仍有些人聽到她的呼聲,開始做調整改變,她對未來仍然心存盼望。為了地球和人類的永續,也邀請大家能採取永續值尚的作法,加入時尚改革的行列。

許多親友們熱情參與。(天下文化提供)

許多親友們熱情參與。(天下文化提供)



現場訪談(圖/天下文化提供)

現場訪談(圖/天下文化提供)



DePloy品牌服飾

DePloy品牌服飾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