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0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進入後現代的家庭 陳宇嘉:當孩子及長輩先到教會,家人接著信主比例提高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陳宇嘉老師(圖/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108)年一到十一月新生兒出生數僅16萬1千人,是民國100年以來新低;而65歲以上長者則已突破352萬人,且長者人數持續以每年至少5%的速度增加中,預計到了2025年,65歲以上人口會佔人口比的23%。

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學會十二月21日舉行會員大會,邀請前東海大學幸福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台灣護理專科學校老人服務科教授暨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教授陳宇嘉分享「台灣社會人口老年化少子化之家庭變遷及親密關係發展趨勢」。陳宇嘉老師指出,最近10年,台灣的大專院校跟「老人」相關的科系,已從個位數增長到50個,但幼保相關科系則從80多個降到30個以下。

老人系增加 幼保系劇減

陳宇嘉指出,隨著台灣醫療技術進步,1950年時國人平均壽命為54.37歲,從臥床到死亡約莫3-4年;自2017年國人平均壽命已突破80歲大關,平均臥床時間則拉長到15年。但社會上扶養老人的工作人口從1960年代的20.7人,降至2014年的6.3人,推估到了2025年就會降到3.4人。現今家庭青壯年照顧壓力倍增,反應在親密關係的變遷就是「家有一老,未必是一寶」,近10年老人受虐及家暴,光官方統計數據就增加近4倍。

「少子化世代的孩子及年輕人樣貌已經大不同,家長及教會要重新去理解和認識他們!」本身也是教會長老的陳宇嘉說,約莫10年前,當時讀國中的女兒有一天從學校回來,不像以往稱呼他爸爸,而是直接叫他的名字(宇嘉),當下他覺得女兒怎麼變得沒禮貌,是不是在學校學壞了;進一步詢問女兒,女兒說:「學校的英文老師告訴同學,外國都是這樣稱呼爸爸的」。

在大學任教超過30年的陳宇嘉說,現在接觸的18、19歲學生,包括教會的學青,已經很少人在叫他老師了。他要提醒教會的是,在現今這個多元文化的情境下,面對我們所服務(或服事)的對象,特別是年輕人和銀髮族,我們有沒有「跟上」台灣已經邁入老年化少子化的時局?心意更新而變化去關懷以及牧養他們。

陳宇嘉老師分享

陳宇嘉老師分享



高齡健康及臥床老人皆需牧養

陳宇嘉舉例,過去70歲被視作「老人」,像最近安息的東海大學前校長梅可望,年逾90歲還跟他相約去大陸爬黃山,像梅校長這種年事已高,但頭腦及行動仍敏捷的長者現今台灣所在多有。教會對於社區有長輩長期臥床的家庭,還是這種年事高但依然「動」力十足的家庭,需要採取不同的牧養及關懷策略去接觸他們。他的經驗是,台灣進入後現代主義之後,當家中的孩子以及長輩先進到教會後,青壯年(家長、主要照顧者)接著信主的比例會提高很多。

「台灣的婚姻家庭出現不婚不生及少子化趨勢,跟女性教育水準及勞動參與率(勞參率)同步提升有極大關聯。」陳宇嘉說,1983年時,台灣女性的勞參率約為40%,直到西元2000年,每年的新生兒出生數都能維持在30萬人的水準。現在女性的勞參率已超過50%,女性進入婚姻的時間愈來愈晚,雙職婦女比例的提高,也造成生子年齡延遲,生育子女數拉低。目前每年的新生兒出生數已跌破20萬,若扣掉外籍配偶的婚生子女,只計台灣媽媽婚生子女的人數,台灣少子化的情勢將更加嚴峻。

陳宇嘉說,2017年二月,台灣的兒少(18歲以下)和老年人口(65歲以上)正式出現黃金交叉(兒少13.31%,老年13.33%)。他提醒,由於現在家庭普遍孩子生得少,年輕人「以自我為中心」已是常態,而傳統家庭生育、養育、經濟、情愛以及家族互助關係的功能已經轉變。

他以在勵馨基金會擔任董事長及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擔任理事長期間的實務經驗直言,台灣的怨偶若是沒有因為親族關係羈絆而維持婚姻關係的話,離婚的對數將會更多;而在都會區,則普遍存在「集體主義轉向個人主義」的現象,不婚不生以及高離婚率更普遍。

配偶的爸媽 夫妻要一起關愛

面對台灣老年化、少子化的家庭與親密關係的變遷,基督徒可以怎麼做呢?陳宇嘉引用創世記二章24節「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鼓勵從基督徒的夫妻開始做起,「婚後不單要顧自己的父母,也要用心和行動去關顧配偶的父母」。他的建議是,若有照顧家中長者的需要,可以採取「同住不同居所」的方式,也就是各自有獨立的居住空間,大家可以相互照顧,但不介入彼此的生活(如夫妻相處以及親子教養)。

陳宇嘉並從婚姻輔導的實務上,提出夫妻親密關係經營要避免出口的幾句話,包括:「我又沒有說錯啊,事實就是這樣啊!」、「我講的東西都很有邏輯,你為什麼都講不聽啊?」、「我講的哪一件事是不符合公平和正義的呢?」

他提醒,婚姻關係的維繫不在於「講理」,而是聆聽、認同、合時及合宜,這在雅各書一章19節及箴言十五章23節都有清楚教導。溝通要建立在「相互理解」、關懷要建立在「不帶權威及批判」,無論是夫妻相處,還是與長輩及孩子溝通,都要建立在「信任、愛、尊重和敬重」,而非一昧地以權柄及順服去命令對方。更重要的是,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伴」,當家人常常一起行動時,感情就會更加凝聚。

東西壞了就修 婚姻也是

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學會蘇秀慧舉一個網路上的小故事鼓勵大家,她說,「古早的年代,東西壞了就修;現今,則是東西壞了就丟」,我們的婚姻家庭也是這樣,關係一定會有裂痕及損壞的時候,基督徒靠著信仰的幫助,我們可以不斷地在愛裏修復,因為耶穌是最好的醫治者。

陳宇嘉老師與會者合影

陳宇嘉老師與會者合影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