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4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台灣學生最怕失敗?】別用失敗定義自己 上帝不會讓你走到窮途末路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韓 蕓婧 追蹤
是來自士林行道會的高中生陳鴻辰、國中生楊恩奇、大學生黃怡菁。(受訪者提供)
【記者韓蕓婧採訪報導】2019年十二月3日公布的「2018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研究結果中發現,除了各國學生課業成績表現,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心態在各國相較之下,結果顯示,全球最害怕失敗的竟然是台灣學生。

害怕他人期待失落 學習傾訴及面對
值得省思的是,現今台灣學生的教育困境是,逐漸走向害怕失敗的競爭心態過於學習心態。在焦慮緊張的氛圍下,雖然孩子們每天都努力完成繁重的課業,卻失去了得到教育的真正意義。每當遇到挫敗時,學生是如何看待及面對內心的失敗感呢?

「我們對失敗感到害怕是因擔憂達不到父母的期盼。」就讀泰北高中設計群科的陳泓辰同學,以及明德國中楊恩奇同學異口同聲地說。陳泓辰同學表示,雖然現今常聽見長輩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但分數體制的教育環境,多少還是會帶來比較心態,學生也會用成績定義自己是成功或失敗。楊恩奇同學則說,課業壓力很大,常常會因為成績考不好感到挫折。但他也笑著說,偶爾會將內心的負面情緒,以寫日記的方式來抒發。

陳泓辰分享,對他而言,教會的弟兄姊妹非常重要。每次遇到失敗時,他都會將自己的困擾及內在感受真實和教會朋友分享,「他們會鼓勵及安慰我,也會和我一起禱告,和他們的關係比學校同學更好。」每當聊完後,都會有再次面對失敗的勇氣,相信失敗是可以為自己帶來新的學習和成長,也不會再陷入挫敗的心情裡。

目前就讀華岡藝校舞蹈系的湯約信同學,今年才16歲。他坦言,自己最常感受到失敗感,是來自於家人及朋友。當身邊的人對他抱有期待,而自己都做不到時,他就會感到自己非常失敗,總是帶給別人失望。所以每當碰到挫折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逃避。但他也分享,在逃避的過程中,他會反覆思考,「自己應該怎麼做」、「上帝希望我怎麼做」;他會藉著聽音樂和禱告,來撫平自己的思緒,學習勇敢面對失敗,不再逃避失敗。

過去用失敗定義自己 如今學著感謝
今年大三,在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就讀護理系的黃怡菁分享,從小到大,弟弟的成績特別好,身為姊姊的她,經常會有強烈的挫折感,也害怕失敗。「過去,我經常陷入在害怕自己做錯事情,對任何事情都會卻步。」但如今因著基督信仰,剛受洗的她,開始慢慢改變對失敗的看法。她坦言,即將進入實習階段,她也同樣會有害怕失敗的感覺,但唯一不同的是,她不再對失敗感到懼怕,不再覺得自己一文不值。

她學習換角度看待失敗。她告訴自己,「哪個企業家不曾失敗?」每個人都會失敗,不用把失敗看得太負面,甚至可以學著感謝失敗,藉著失敗的經驗,得到成功的果實!

就讀文化大學經濟系一年級的楊佩蓉受訪時表示,她通常不會讓失敗感停留太久,會先檢討自己是否不夠努力,很快地就可以從挫敗感當中走出來。但據她的觀察,班上有許多同學為了考試過關經常選擇作弊,逐漸也形成班上的文化,相信這也是在同儕之間的競爭下,因害怕失敗,而選擇不折手段來達到目的。

「對我而言,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失敗的!」作為基督徒的楊佩蓉深信,上帝不會讓自己走到窮途末路,即使遇到挫折,她也會透過禱告讓內心能夠有平安,選擇交託給神,鼓勵自己下次要再更努力。

此次PISA調查結果,再次提醒了大眾,孩子成績固然需要進步,但如何平衡教育讓學生在更活潑的教育環境,並可以開放態度去接受任何挑戰,而不是害怕挑戰失敗。其實,成績以外的學習面向也非常重要,幫助孩子正視失敗的原因,正面看待失敗化為經驗,成為持續往前行的動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