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0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傾 聽】下一代的聲音:互相抹黑的選舉文化令人痛心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韓 蕓婧 追蹤
年輕一代看待選舉文化的心聲,珍惜手中的投票權,期盼台灣往更成熟方向發展。(林佳勳牧師提供)
【記者韓蕓婧採訪報導】踏入選舉日,過去拉票階段,各候選人使用網路分享政見;甚至隔空對嗆、相互謾罵的情況,也宣告落幕。在動盪不已的選舉浪潮中,許多有機會參與2020總統大選投票的年輕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的選舉呢?

關心選情 警惕自己不被情緒主導
來自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四年級的首投族吳品萱分享,第一次以台灣公民身分行使投票權,難掩興奮。雖然終於有機會參與國家大事;但也略顯緊張,很珍惜自己手中的那一票。「我是上了大學以後,才開始關心國家社會的事。」她說,因就讀傳播科系,教授難免會在課堂上提及與政治相關的內容,自然而然自己也會多加留意政治及公共議題。

大多以網路媒體獲得資訊的她提及,在選舉期間,見識到許多違反新聞倫理的假消息,和互相攻擊的報導。台灣選舉文化中,常常使用的殺手鐧,就是「抹黑」其他政黨候選人,確實令人感到痛心。但也因為如此,每當吳品萱在網路上瀏覽政治相關議題時,都會從其他資訊辨明對方所說的是否屬實,以便不誤用手上的投票權。

「很多時候,與身邊來自國外的同學聊天時,也會對台灣的政治各抒己見。往往在過程中發現,他們竟然比我還了解台灣的選舉,更關切台灣的選情!」「例如我們會特別關心薪資調整及新南向政策,或許是因這些議題更貼近我們現實的生活圈吧!」吳品萱認為,年輕人需要關心選舉,因為我們有責任讓國家變得越來越好。一代接一代,政權會不斷更迭,我們必須思考,當我們這一代接手時,將來所傳承給下一代的又是什麼?

所以,她在關心選情時都會警惕自己,不要陷入相互攻擊的迷思中,也不要被流言蜚語挑起憤怒的情緒。她也引用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21-22節──「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鼓勵,在混亂的選舉文化中保守自己,知道如何從大方向看台灣未來的局勢,不斷為國家禱告!

不要言語過激 傾聽對方想法
就讀彰化大葉大學應用日語系四年級的林采瑩,也是2020總統大學的首投族。她觀察,許多候選人為了吸引年輕人,會選擇與網紅合作;但如果是以抹黑的招數,希望贏得人民選票,或是發動網軍用留言攻擊政治人物,林采瑩直率地說:「看看就好。」要了解候選人,她還是會透過參考政見、觀看候選人在媒體上的發言,以及過去的政績來評斷,避免被網軍帶風向。

「曾經,許多年輕人對政治沈默,但如今願意站出來表態,是希望自己手中的票能夠改變現今的政治文化!」她說,也許這樣會引起更多兩代對立的氛圍,但其實對立一直都存在。若能讓兩代各自立場浮出水面,相信對整體社會會帶來新的方向。因為重點在於,談話過程中,兩代如何學習不要言語過激、不要一味否定;而是去傾聽對方,及表達自己的想法。她相信開啟這樣的對話模式,會讓台灣選舉文化走向更成熟的發展。

「我們容易過了就忘,選舉也是一樣。」她期待,無論是選舉前後,身為台灣公民應該持續保持關注,透過網路或是從自己生活的社區,開始進行觀察及監督。

當公民對國家社會真實樣貌有了足夠的了解,對未來選舉也會有更大的幫助,而不是再被網路留言蒙蔽了雙眼。

林佳勳牧師帶領中興大學長青團契

林佳勳牧師帶領中興大學長青團契



尊重他人 想要成為什麼樣的選民
孫兆逸是中國文化大學行管系四年級的學生,對於現今的選舉文化,他會選擇以自己重視的相關議題,如運動、環保、教育等,來切入了解候選人的政見。再從對方的政見及所提出的政策,評估是否能讓百姓有參與感,感受到其變革的決心,而不是開空頭支票。

他說,台灣是民主國家,我們有選擇投給誰的權利,所以應該更珍惜,不是過了熱度就不在乎了。即便不是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當選,也都應該持續關注,並經常將關心的公共事務帶到上帝面前代禱。

本身是基督徒的他,在選舉期間的拉票活動中看見,兩代之間因立場不同的分裂。他相信,上帝在乎過程比結果更甚。其實在選舉過程中,最重要的主角是參與在其中的每一個國民,因為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知道上帝在掌權。

所以,他經常向上帝禱告的,不是祈求某政黨當選,而是幫助彼此在對立氛圍中,懂得尊重他人想要成為怎麼樣的選民。他發現,現今許多人只知道自己不喜歡哪個政黨;卻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喜歡其他的政黨?這也是為什麼立場不同會產生對立的原因。當我們知道自己支持的背後因素,就會學著尊重別人所選擇的立場!

關心政治事務 不是政治口水
目前在林口長庚醫院擔任專任研究助理的鄭博修,過去曾有兩次的投票經驗。他認為,因網際網路發達,今年的總統大選,有些政黨在政見發表上確實是能夠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並可以將資訊更透明化,完整地呈現讓民眾了解該黨的訴求;相較過去的選舉文化,讓他感受到有明顯地在改善。

平日對國會及立法的事務資訊都有大略關心的他笑著說,主要是想知道政府是否有真正在做事,並讓平日的觀察成為大選的投票考量之一,以免讓不適任的候選人成為總統。他表示,自己大部分接受資訊的管道是網路新聞,也會到政府部門官網查證。

除了長期關注政事,在選舉期間,聆聽候選人描述的政見是否合乎邏輯,也是鄭博修會去思考的方向。他覺得,選舉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要關心的是政治上的事務,而不是政治上的口水,幫助我們釐清每一個候選人的政見及政績。

在中興大學長青團契擔任輔導的台中大專中心林佳勳牧師分享,由於現今網路快速,特別在選舉期間,只要有特別的新聞報導或影片,學生多少都會在團契中談及。「信仰與政治、社會是需要有對話及實踐的可能性。」林牧師說,學生不會忌諱去觸碰政治相關問題,甚至會在團契時談論。雖然網路四處充斥的報導,會刺激學生的想法,但當有了對話空間就會發現,其實學生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沒有辨別力。

孫兆逸

孫兆逸



再三求證才有足夠資訊表達訴求
「我們是在對話,而不是在說服對方!」林牧師表示,每個學生接收的訊息都不太一樣,有的或許是來自網路媒體、也有的可能是受到長輩影響;所以在談論選舉議題時,他不會去定論他們的對錯,而是去聆聽他們看待不同候選人政見的想法;同時,也引導他們懂得傾聽別人的立場,達到真正的對話。

林牧師表示,在談論過程中最常聽見學生關心的議題是「自由」與「權利」。她說,這一代的年輕人大多是在擁有「自由空氣」的文化下成長,所以他們沒辦法想像失去民主的日子;但他們也會擔憂,民主是否會變為只是選舉的操作手段。在學生互相交換意見時,林牧師也鼓勵學生,要了解每一個候選人的政見,並清楚了解自己所期待的是什麼?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怎麼樣的未來?

以下是林牧師經常告訴學生關心政治及公共議題的三部曲:
一、若有投票權,無論立場為何,都一定要投票!因為作為台灣公民,你可以有的權利及義務來表達訴求。
二、面對選舉結果,無論是否合自己心意,都要接受並把結果放入代禱行列,持續為在位的執政者禱告。
三、「禱告很重要,但也要懂得如何與政府對話。」選舉結束後,不是全然接受政府的決策,而是站在公民的角色監督政府所要執行的政策;即便不接受政府的決策,也要知道如何表達自己不認同的立場。

最後林牧師也提醒,年輕人能夠透過網路媒體平台吸收政治資訊是好的,但一定要先對事情主動進行求證,才能夠有足夠的資訊與對方對話,表達自己的訴求。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