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3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基督教藝術》創世神的形像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于禮本(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依照不同文化傳統所遵循曆法的差異,2020年的華人年節落在一月末,而猶太新年(Rosh Hashanah)則落在九月中旬。按照慣例,猶太民族將一年初始的...
于禮本(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依照不同文化傳統所遵循曆法的差異,2020年的華人年節落在一月末,而猶太新年(Rosh Hashanah)則落在九月中旬。按照慣例,猶太民族將一年初始的第一日「新年」(提斯利月)至第十日「贖罪日」的這段時節稱為「敬畏的日子」(the days of awe),用以紀念上帝的創造天地萬物,以及亞伯拉罕獻祭以撒與神。

在聖經中,神的許多名號,各自彰顯出祂的不同特質;同樣的,在藝術表現上,神的形像也隨著強調重點的不同而發展出多元樣貌;下文將簡介幾種與「創世」意涵相關的類型。

創世的「基督全能者」
在藝術表現上,創造萬物的神與其創世有著各類不同的強調重點;例如,早在西元四世紀的地下墓室穹頂壁畫,便透過半身人物形像搭配希臘文第一個字母A(alpha)與最後一個字母ω(omega),呼應「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示錄廿二章13節),凸顯神創始成終的權柄(圖1)。這個形像與創世的連結並不透過創世六日中的細節,而是透過文字符號,強調自存永存的神是世界的開端。

4197_創世神的形像_2

圖1. 科摩迪拉墓窟(Catacomb of Commodilla)內的雷歐尼斯墓室(Cubiculum of Leonis)穹頂壁畫;西元4世紀末;羅馬近郊。



此種形像在日後拜占庭藝術中的「基督全能者」(Christ Pantocrator)類型(圖2)裡獲得延續:正面直視觀者、右手祝福、左手持拿象徵權柄與智慧的書本。然而在字意上,希臘文舊約翻譯中的「基督全能者」源自希伯來文的「萬軍之耶和華」(YHWH Sabaoth)與「全能神」(El Shaddai),在拜占庭與東正教中多與施行最後審判的神連結,延續了此形像早期所具有的「創始成終」之意。

4197_創世神的形像_3

圖2.《基督全能者》,西元6-7世紀;木板熱蠟畫;聖凱薩琳修道院,西乃山。



「基督全能者」尤其常以壁畫或鑲嵌畫形式出現在教堂半圓後殿(apse)的壁面或穹頂,如義大利的切法盧(Cefalù)主教座堂;當信眾面對高處巨大尺寸的「基督全能者」時,深感自身渺小、需要謙卑以對之情,也將不覺油然而起。

創世的三位一體之神
在創世過程中,至高之神的三位一體特質在經文中有著明確的交代:「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世記一章26-27節)

在藝術表達上,早在四世紀的石棺浮雕中(圖3),便可見透過三位老者(延續了希臘羅馬藝術傳統中的哲人形像)的方式來強調三位一體的創世神:第一位老者按手在夏娃頭上作勢祝福(夏娃後方是躺臥地上沉睡的亞當),並轉頭回望第二位坐在寶座上、同樣舉起手祝福的老者,而第三位老者則站在寶座後方,手握椅背,看著前方兩位同伴的行動。藝術家透過三人之間彼此交錯的眼神與相向的姿勢,傳神地將三位一體的「我們」與「共事」等親密特質烘托出來。

4197_創世神的形像_4

圖3.《教義石棺》(Dogmatic Sarcophagus)或稱《三位一體石棺》(Trinity Sarcophagus)(細部),西元4世紀前半葉;克里斯蒂亞諾博物館(Museo Pio Cristiano),梵諦岡。



一般而言,三位一體之神的概念最常透過(戴冠)老者(聖父)、蓄鬚青年(聖子)與白鴿(聖靈)同時出現的方式來暗示,在創世題材中也不例外。僅有極少特例,如奧地利國家圖書館典藏的手抄本插圖(Schwabenspiegel, 1423; Wien;  Österreichische Nationalbibliothek,cod. 2780, fol. 8r),在描繪亞當於伊甸園中被造時,是透過一個身軀連結三個頭、三個頭卻共享一個光環的形式,直白地表達出「三個位格」卻「共為一體」的造物主;但這種樣貌或許與觀者的經驗距離太遠,終究並未成為普遍被接受的形式。

創世神作為宇宙的設計者
中古時期發展出一種造物主的新形像:宇宙的設計者(artifex mundi),如奧地利國家圖書館中一本道德化聖經(Bible moralisée)的首頁插圖所示(圖4)。在此,「設計規劃」的概念主要是透過手持圓規的建築師形像來表達。

4197_創世神的形像_5

圖4.《神是世界的建築師》;道德化聖經(Bible moralisée)首頁插圖(編號Vienna 2554);繪製於巴黎,西元1220–1230;奧地利國家圖書館(Österreichische Nationalbibliothek);維也納。



首先,建築師自希臘古典以來,在社會上便相較於其他藝術類型(如繪畫、雕刻)更受重視,他們被認為是博學多智、精通幾何邏輯、善於設計規劃的「藝術家」,而非僅具精湛技術的「工匠」。在中古時期的建築師肖像畫中,畫中人物往往拿著最能代表其專業特質的圓規,它所象徵的是數學、幾何、天文、和諧與平衡等的精確計算與拿捏。

在堪稱為大教堂興建黃金時期的中古世紀,用建築師來象徵造物主對世界的巧思計劃,既反映古典以來至中古當代對建築師的尊崇,也傳神地暗示出在宇宙萬物的精準運轉背後,必有一位奧秘智慧的設計者,方能創造出如此複雜奇妙、宏偉豐富、契合無間的整體。

在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這件插畫中(圖4),如同建築師的造物主左手拿著球狀宇宙,右手以圓規勾勒其形;在看似混沌的宇宙中,已然可見中央位置的光暗(晝夜)分離、周遭的日月星體,以及外圍的藍海綠地。

造物主彎腰前傾與屈膝邁步的姿勢,營造出其創世之際的力量與動態感;而相較於球狀的多彩宇宙,祂居高向下的俯視與象徵神聖空間的金箔背景,則對比出可見的物質世界與不可見的屬靈天界;透過顏色與形體的差異,隱約流露出「有限」與「無限」的對比。在這種崇高、全然主掌、充滿力量的形像中,藝術家卻也賦予了造物主一個小指微翹的持拿圓規手勢,饒富趣味地凸顯祂在創世宏舉時的優雅及遊刃有餘。

4197_創世神的形像_6

圖5. 威廉‧布萊克,《亙古常在者》(Ancient of Days),1794;蝕刻版畫,大英博物館。



創始成終的神  超乎人的想像理解
時隔數百年,原本盛行於中古時期的「宇宙設計者」圖像隨著浪漫主義對中世紀的懷舊思潮,再度成為藝術家的啟發,如英國詩人畫家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的《亙古常在者》(The Ancient of the Days)(圖5)。

畫名中的「亙古常在者」是神眾多名號之一:「我正觀看的時候,有寶座設立,上面坐著亙古常在者。祂的衣服潔白如雪,頭髮如純淨的羊毛。寶座是火焰,其輪為烈火。有火如河湧出,從祂面前流出來……。祂坐著要行審判,案卷都展開了。」(但以理書七章9-10節)

這段內容所強調的是神的施行審判,但布萊克並未忠實再現文中描述(僅有人物的白髮與畫中的橘紅橙黃色調可令人聯想到寶座的火焰),反倒著墨於神的創世大能:白髮老者屈膝蹲跪在光源中心,飄逸的白髮暗示著此間空氣的劇烈流動,呼應光與暗、晝與夜的分離,一如周圍浮動的黑雲正向四方散開所示。白髮者俯身探出肌理緊實有力的臂膀,手中的大型圓規指向下方的一片漆黑,金黃色的圓規支腳幾乎形似閃電,同時隱約勾勒出一個等邊三角,與白髮老者所在的圓形光源成為兩個彼此對應平衡的幾何結構。

布萊克透過顏色與形式上的張力與對比,重新轉譯了中世紀的「宇宙設計者」。乍看之下,畫面與畫名似乎有離題之嫌,殊不知藝術家結合了創世的畫面與帶有審判意味的畫名,巧妙地將作品意涵回扣到神「創始成終」的權柄與特質,為創世神作為「宇宙設計者」的圖像增添了一層更豐富的意義。

這些視覺藝術一方面傳達了信仰內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同時代與文化的心靈態度;如早期側重的全能永在、全然掌權的至高形像,也有自古至今皆強調的三位一體特質,還有中古世紀因著對自然的關注與教堂建築的巔峰發展而以建築師比擬宇宙設計者的模式。在這些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審美特質的作品背後,則更深層地蘊含著一個對「創世主」所展現的尊崇、敬畏、驚嘆與自謙之心,一種即便超乎想像,卻仍致力理解的渴望。最終,也正是這種深層悸動賦與了作品靈魂,並建立起與每個世代觀者有所對話共鳴的基石。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