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保持距離勤洗手!開學全台學校防疫大作戰 教會兒童主日學挑戰更大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教育部及兒科醫學會的醫師及公衛專家站出來宣導開學防疫(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下週二(二月25日)就是全台中小學的開學日,教育部今天(二月21日)與台灣兒科醫學會的醫師與公衛專家在台北市和平實小共同召開記者會,針對親(家長)師(老師)及生(學生)提出2019新冠肺炎(COVID-19)的防疫衛教,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說,只要班級有1名師生確診,該班就停課,每校2名師生確診就全校停課,避免「疫」外的群聚感染「每位親師生都很重要!」

兒童主日學須落實防疫

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詹前俊醫師受訪時提醒,在現今社會少子化的衝擊下,很多學校的班級總人數還比不上教會主日學每週聚會群聚的人數,由於新冠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是飛沫及接觸傳染,兒童主日學的孩童是近距離接觸的高危險群,在防疫的準備上必須非常警醒,聚會期間勤洗手及落實量體溫都是必要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必須相距至少2公尺,避免相濡以沫的傳染危機。

家長若發現孩子身體不適就不要讓孩子去,以免傳染給他人,若兒主教室位於不通風的環境,就要調整場地,教室內的活動區、桌椅、門把、教材及玩具務必落實消毒,若任何一個教會(兒主)出現確診病例,恐怕所有的聚會都會比照教育部的標準必須暫停「每個教會都很關鍵」。

台大醫院兒童部主治醫師張鑾英

台大醫院兒童部主治醫師張鑾英



教育部安排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在記者會中,從小兒專科醫師的角度提出校園防疫注意事項,她說,兒科醫學會根據目前的病例分析,兒童罹患「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機率約介於1至5%,主要的傳染途徑就是飛沫及接觸傳染,接觸傳染的途徑有「手、玩具、沙(球)池及受汙染的環境」,飛沫傳染的媒介有「咳嗽、打噴嚏及擤鼻涕」,在沒有對外窗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是飛沫傳染威力最強的場域,而勤洗手是防止吃入汙染的水、食物或是手受汙染的糞口傳染的唯一途徑。

張鑾英醫師提醒,因為教育部已發佈的新冠肺炎停課標準門檻不高,站在醫師的角度,她要提醒家長當孩子出現不適症狀時,務必「在家休息、不上學」,若是在上學時間內,出現呼吸道不適症狀時,務必要戴上口罩且與師生隔離,並盡速就醫。

張鑾英醫師強調,由於新冠肺炎是屬於「無症狀」就可傳染的冠狀病毒型流感,所以勤洗手就很重要,而家長、學生及老師都必須一起落實勤洗手,從防疫「料敵從嚴」的角度,請大家務必落實「在接觸學生及兒童前」、「接觸學生及兒童後,尤其是生病學生及兒童及其物品或週圍環境」、「擤完鼻涕或上完洗手間後」、「吃東西前」以及「要碰觸自己的眼、口、鼻前」都是必須洗手的時機。

勿在密閉空間內久留

那麼包括學校(教室)以及教會(主日學)的防疫環境整潔及消毒哪些是必須注意的?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主任王采芷從公共衛生的角度提出建言。她說「開窗通風:保持環境通風」、「環境每日清潔」、「重點消毒:學生常接觸物品表面」以及「設有充足洗手設備:洗手台擺放洗手乳等清潔用品」都是最基本的清潔消毒原則。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系主任王采芷老師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系主任王采芷老師



王采芷老師提醒,教室、用餐區、室內活動區及地板的每日消毒是最基本的,此外門把、開關按鈕、課桌椅、櫃子及玩具,每天也都要以500ppm的漂白水消毒,特別是沾有孩子們口、鼻或呼吸道分泌物的衛生紙、嘔吐物及排泄物,務必要妥為棄置在有蓋的垃圾桶,棄置的口罩亦必須以夾鏈袋裝好密封,不可隨意棄置,而消毒水的調配,建議是以10cc的漂白水加入1公升的漂白水混合。

林騰蛟次長及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共同宣佈,二月25日開學後,將巡迴全台超過60間學校辦理衛教宣導,後續也會結合全台醫院的小兒部及兒科診所,建構區域型的顧問網絡,讓全台4000餘校的高中職(含)以下的學校,都可就近做防疫諮詢。

校園防疫示範

校園防疫示範



防疫示範

防疫示範



和平實小消毒

和平實小消毒



防役提醒

防役提醒



消毒

消毒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