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談敬拜更新】蔡慈倫:不是技巧,是要兼具愛上帝和愛鄰舍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何毓芬 追蹤
蔡慈倫院長受邀至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分享敬拜的更新。(何毓芬/攝影)
【記者何毓芬台中報導】「今日教會敬拜的更新,要從『人』開始!」台灣神學院院長蔡慈倫牧師於二月受邀至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舉辦「敬拜的更新」專題講座,傳遞敬拜及禮拜程序背後所要傳達的信仰意涵。

蔡院長表示,「落實萬民皆祭司的信仰」是宗教改革很重要的一個神學主張,禮拜不只是一個程序,而是講述一個人與上帝相遇的故事,而敬拜預備一個環境,讓人們在當中遇見上帝。因此,教導會眾明白禮拜程序背後所要傳達的信仰意涵是相當重要的。禮拜不該是單向的領受,要讓會眾有機會參與、聆聽並回應上帝的話。

敬拜更新在於與上帝的關係
「敬拜是一輩子要學習的事!」蔡院長表示,敬拜是聖靈的工作,沒有人可以控制一場禮拜在會眾身上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教會需要在「形式」與「自由」之間取得平衡。面對時代現況,教會在禮拜的神學與實踐中,必須有所整合。

接著,蔡院長引用禮拜學者Evelyn Underhill在《Worship》一書中主張:「敬拜是關乎敬拜者對上帝的概念,以及他(她)與上帝的關係,這會決定敬拜的內容、態度與品質。」她認為,敬拜更新必須從事奉上帝的人開始!今日教會敬拜的更新不在於技巧,乃在於更新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並建立我們對上帝的認識。

她也指出,敬拜上帝不只是將我們自己的生命獻給上帝,也要在愛我們的鄰舍上結出看得見的果子,強調真實的敬拜必須兼具愛上帝與愛鄰舍。例如:神學院或教會透過舉行聖餐禮拜,將所收集的奉獻作為慈善救濟使用,基督徒也可以透過代禱與奉獻來關心身邊的鄰舍,還有那些身處在苦難中的人。

禮拜見證上帝的揀選與拯救
如何讓禮拜成為一種見證?蔡院長提到,當慕道友或非基督徒踏進教會參加禮拜,他們會從禮拜過程中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基督教信仰,我們所敬拜的是怎樣的一位神。基督徒在禮拜中的投入與用心,不僅見證這位道成肉身的上帝配得我們敬拜,也見證上帝對我們的揀選與拯救!

近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未來也有可能會面對暫停聚會禮拜的情況,教會該如何因應這樣的情況?蔡院長提到,基督徒活在這個世界中,面對緊急時刻,還是要用新的方式做出適當調整,例如:利用網路線上直播來敬拜或講道,即使無法來教會參加禮拜,也能在家敬拜上帝。

苦難中教會成為盼望的記號
蔡院長指出,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當政權、經濟及科學都無法找到解答的時候,看見人類的有限以及對死亡的恐懼。復活節前40天的「大齋節期」,首日稱為「聖灰日」(Ash Wednesday),再次提醒我們:「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三章19節)給今日教會及基督徒一個思考反省的機會。

然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今日基督徒最大的省思,就是意識自己在死亡面前是如此軟弱、無助與害怕,提醒我們要回轉歸向上帝,來到上帝面前認罪悔改。如同,以賽亞書五十五章6節所言:「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

「若不是上帝的恩典和憐憫,我們無法站立在上帝面前來敬拜!」蔡院長表示,在疫情蔓延人心恐懼害怕的時刻,教會要起來悔改與回轉,在苦難中被堅固與建造,透過上帝的愛與犧牲,成為一個盼望的記號!她也勉勵基督徒要有走出去的勇氣與力量,幫助那些正在苦難當中的人們,在這時代中成為耶穌復活的見證人。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