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滯留德國海德堡重災區】彭盛有牧師在疫情中感受教會如家氛圍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韓 蕓婧 追蹤
彭牧師在疫情爆發前就申請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記者韓蕓婧台北——德國連線報導】「我怎麼也無法設想到,自己竟然身處在歐陸的重災區。」於去年九月,趁著安息進修年申請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教授彭盛有牧師,原本在返台前已經安排了到歐陸不同國家的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並到德國不同城市華人教會講道,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新冠肺炎對德國的突襲,不僅改變了他所有的計劃,他也因此被滯留在德國。

與家人關係 不因距離感到遙遠
其實,起初彭牧師是與師母相伴到德國海德堡進行研究,由於師母只有半年的安息年,之後需要回到學校任職,所以兩人在春節返台後,就只有他一人回到德國繼續完成下半年在海德堡大學的研究及寫作計劃。當時雖然已經爆發新冠肺炎,但沒想到短時間內,病毒快速蔓延全球,就連德國也淪陷其中。

彭牧師說,自己不能回家的原因,除了是目前在海德堡的事奉及工作仍持續以網路進行之外,最大的考量是現階段長途飛行的交通及安全性,後來還是決定留在德國不移動,相信這是對人對己最好的選擇。

想到每天起床後,都還能透過通訊軟體與師母保持緊密聯繫,彭牧師笑著說:「雖然無法實體見面,但是我和師母時刻都在聯繫,我們並沒有因距離而感到遙遠。」疫情在德國迅速爆發,置身在重災區的彭牧師坦言,台灣的家人多少會有些擔心,但他也感恩,因現今網路科技的發達,他與家人可以更頻密地聯繫,經常和家人報平安不讓對方掛心。

城市有了喘息機會 重新對恩典有感
在三月中旬,新冠肺炎驚人的感染傳播力讓海德堡市政府即刻公告,除了醫療和維持生活基本需求的商店以外,企業一律都必須停止營業,全市也暫停上課上班,甚至公共場所也禁止兩人以上的聚會。面對這段疫情高峰期,彭牧師也盡可能讓生活變得非常單純,除了做好個人防疫措施,也降低社交接觸的機會。

「其實我的心情是平靜安穩的。」他相信,這份平安是從耶穌基督而來,當我們熟讀聖經,對教會歷史有一定的認識時,在面對全球性疫情所帶來的苦難,應不至感到驚慌失措。因為已有雲彩般的見證人走在前頭,將在苦難中堅定依靠上帝,活出信實生命的榜樣展現出來,讓我們知道面對苦難或死亡,平常就要有所預備。

眼看應該川流不息的觀光重鎮——海德堡古城,如今卻僅見零星幾人在街上晃悠,整個古城頓時從熱鬧中安靜下來,彭牧師說,雖然疫情確實對個人層面帶來極大的衝擊,人們的生活習慣也被迫改變,但此次疫情,也讓這塊土地有了喘息的機會。

整個城市回歸安息,對正在安息年中的他而言,更顯出深刻意義,也是一次難忘的體驗。他認為,這讓人們對過去習以為常甚至無感看待的人、事、物,重新有了新的眼光。他相信,當生活不再是理所當然及消耗忙亂時,對恩典有感的審美眼光就會開始浮現出來。

「在哪兒都不能去的情況下,我反而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勤讀聖經、靈修默想,每一天總是從上帝的話語中重新得力!」「神並沒有讓我孤身作戰。」他認為身為神的兒女,除了每日關注確診數據的變化並為之代禱之餘,基督徒應深化每天與神的親近時刻,學習將生命焦點重新轉向耶穌基督。

彭牧師看見原本川流不息的海德堡古城街道,如今只有幾個人在晃悠。(圖/受訪者提供)

彭牧師看見原本川流不息的海德堡古城街道,如今只有幾個人在晃悠。(圖/受訪者提供)



無實體聚會卻深感「教會如家」
他也感謝神看顧他的需要,除了與家人的遠距聯繫,他與當地華人教會的信仰群體,也經常透過網路通訊彼此扶持代禱。他分享,當海德堡政府宣布禁令後,當地教會的弟兄姊妹不時都會聯絡他,詢問「是否有足夠的糧食和生活用品?」若沒有的話,他們隨即開車到超市購買所需物資,送到他住的地方。這些溫暖舉動讓旅居在海外的彭牧師來說,「找到一個屬靈的家是如此地重要!」

他深深感受,實體聚會只不過是建築物的代表,教會並不會因為無法聚會而失去功能,因為真正的教會是一群生命與生命鏈接所活出來的信仰見證!他坦言,雖然只能藉著網路彼此聯繫,但散發出來的真實關心卻是不亞於面對面的噓寒問暖,這段時間更讓他真實經歷到「教會就是家」的氛圍。

此次疫情讓教會不得不轉型走入網際網路,但他認為,相信這一次的疫情能震動教會,更深地重新反思「教會作為『教會』的真正意義與符號」。到底上帝是如何看待教會?

他認為教會不該一味想著疫情趕快結束,教會就能恢復原來的實體聚會模式;而是要打破舊有的思維,對這世代的牧養有更高的遠見。他相信教會並不會被時間、空間及地區所限制,而是讓虛擬的網路媒介,成為牧養靈性、活出信仰的有效平台,以及更廣接觸未得之民的管道,尤其是對教會如今大量失去的年輕人族群!

教會超前部署 活出休戚與共的生命
他鼓勵,教會應該要有台灣防疫措施般的「超前部署」,不是只有實體聚在一起的肢體才是牧養的目標及對象,也並非以實體的建築物與團聚方式作為理解信仰的唯一框架;而是能夠看見什麼正在影響這世代,教會可以如何主動介入成為無形的保護者,讓「教會是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正實際落實在社會的每個角落。

彭牧師分享,海德堡大學的系統神學教授邁克爾·維爾克(Michael Welker)非常關切在德國訪問學人的需要,在患難中經常聯繫並及時給他支持及幫助。日前兩人分開時,維爾克教授的一句話讓彭牧師備受激勵:「無論情勢多糟,秉持上主對我們的呼召,把握時間,竭力研究、寫作、事奉。」期盼無論身在何處,每一個基督徒都能不被距離及疫情打敗,真正活出休戚與共(Solidarity)的生命!

「這不僅是疫情的挑戰、或經濟和文化的挑戰,這更是一場信仰的挑戰。」最後他也邀請大家同心禱告,不是求主挪去苦難、助我們消災解厄、趨吉避凶,而是懇求主賜我們在苦難中所需要的忠心信靠;不僅依靠科技醫學成果、專家決策,更是倚靠掌管生命的主!

以下是他所發出的禱告文:
求主保守祂的教會,在諸多實體出席的限制下,繼續以祈禱和事奉展現教會作為真實教會的標記;
求主引導祂的教會,讓神的兒女有智慧地陪伴在苦難中尋求意義與支持的人;
求主憐憫祂的教會,在死亡和恐懼持續來臨的時刻,堅定倚靠基督的憐恤恩典,提供貧窮者與脆弱者最實際的幫助。

42100916c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