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2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疫」外重生-企業篇】經濟活力如何再起?學者預估疫情過後會瞬間爆發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對經濟的衝擊遠超過SARS和金融海嘯,各國紛紛提出大規模的紓困方案救急。美國、英國、日本、南韓、新加坡等主要國家紛紛祭出巨額貸款紓困或現金直接補貼,都創歷史新高。其中以受創最重的美國,提出2.2兆美元的紓困,金額最為龐大,台灣也提出1.05兆的方案,除了為防疫,也協助產業和民眾度過疫情的衝擊。

疫情過去 經濟才可能再起
面對許多產業面臨關門以及失業潮,產業未來如何重生?考試院考試委員、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楊雅惠表示,現在疫情鋒頭不論如何傷到經濟和產業,仍要以「防疫」為優先;其次,面對許多人失業或放無薪假,要讓人民生活能夠起碼維持,政府相關部門要好好規畫。

畢竟「人的生命最重要」,她說,疫情若沒有過去,經濟再怎麼救都救不起來;反之,只要疫情過去,經濟自然就會好起來,而且當經濟起來之後,整個經濟結構也會變得不一樣。

她提到,疫情不知道會拖延到何時?死傷會嚴重到甚麼程度?到底要先救企業,還是救失業?她認為,此時,應該想辦法讓整個國家和社會的人民「繼續生活下去」,至少讓每個人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水準。

由於現在失業的人大幅增加,雖然過去有提供六個月的失業救濟金,現在可能範圍要擴大,包括突然失業的家庭中唯一的工作者。但也要評估,經濟部和勞動部應先推算,對於現在有哪些人被資遣或放無薪假?政府透過失業救助,讓這些人可以繼續維持起碼的生活水準。雖然已不可能回復到過去高收入、高消費的生活。

政府的救助措施,需有規畫,需要補助多少,時間多長?她建議可先考慮三個月。她表示,政府紓困經費資源再多,仍然有限,每個產業都希望政府救,政府也無法每個產業都救,而且有些產業要救,也難救得起來,只能讓這些產業轉型時間拖長一點,不要一下全都倒閉。

她說,過去餐廳很多,現在有些已經倒閉,有些旅遊觀光業也受重創,甚至被淘汰。若能撐得過去,說不定有機會再度壯大。所以未來大中小企業的組合,可能會變得不一樣。

對於救企業的部分,因有些企業是本身在市場機制中可以自由進退,若要救企業,除了爭取各企業轉型的時間之外,要特別關注台灣長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有關的企業,必須先好好守住。

她說,為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各國常推的是「降低利率」。一般降低利率是為刺激景氣,讓廠商願意投資,但是以美國為例,三月份先後降了兩次,其實再降低多少利率,也欠缺廠商投資意願,所以要靠降低利率來振興經濟,效果有限。另外,美國推出無上限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可以先暫時穩住金融情勢,後續效果仍不穩定。

個人和產業 更深與神對話
未來個人或企業如何重生?她預估,疫情過後整個經濟活力會瞬間爆發,也會有很多商機。但若屆時民眾仍然擔心潛在的疫情,經濟復甦的力道就會較緩慢。未來網路有關的產業必會興起,譬如視訊產業或相關產品必然看好;有些產業會轉型,即使餐飲業型態,目前也增加外送,把售價降低。

她提到,疫情浩劫下,讓我們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教會很多活動也暫停,但也讓我們在這段期間,回到個人與上帝的對話,更深刻地尋求上帝對個人或產業的帶領,以期做好預備,東山再起。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