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9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疫情成婚姻終結者?夫妻宅在家如何相看兩不厭?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發燒,許多的夫妻因為放無薪假、在家辦公或是居家自主健康管理或隔離,宅在家相處的時間增加,「相看兩相厭」,摩擦與衝突也增多,關係變得比疫情還僵,很多夫妻因此鬧離婚,甚至就真的勞燕分飛,如何在疫襲中重燃愛的關係?

台灣2-3月離婚8888對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燒的美國紐約,因為政府下令民眾居家隔離,很多人被迫跟配偶長時間相處。沒想到夫妻間的齟齬反而增加,甚至鬧離婚。紐約州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受理離婚登記」。

中國大陸也因疫情出現離婚潮,要辦離婚手續還得「排隊等」。而台灣離婚是否有受到疫情或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尚不得知。但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台灣疫情開始發燒的2-3月,離婚的怨偶(8888對)就比去年的2-3月(7961對),劇增927對。似乎可以佐證夫妻長時間宅在家,若彼此沒有愛,的確是對婚姻關係的莫大挑戰。

曾任東海大學幸福家庭研究中心主任的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校長陳宇嘉老師受訪時提出他的觀察和建議。陳宇嘉老師說,過去沒有疫情的時間,夫妻倆無論是各自上班,或是一人全職在家,彼此都可以保有一定的空間距離。但因為疫情宅在家,無論是居家辦公還是放無薪假,都讓夫妻被迫膩在一起,產生衝突及摩擦的頻率自然增加。所以他建議,即便是因疫情必須長時間宅在家,都要讓配偶保有獨處的私人空間和時間,減少夫妻相看兩相厭,因而產生衝突和摩擦。

再忙,都要保留跟配偶談心時間
陳宇嘉老師和師母楊慧滿,大學念的都是東海大學社工系,後來也都從事教職。現在陳宇嘉老師和楊慧滿師母的兩個孩子都已經是大學生。兩人多年來的夫妻相處之道就是「經常彼此交談,即使回家時間很晚,都要分享自己今天的心情,哪怕只有幾分鐘的時間,對於夫妻親密關係的維繫和增溫都非常有益!」

今年二月接任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校長的職務後,陳宇嘉老師開始了台北、台南兩地辦公的模式,陳宇嘉老師說,他從學校教職退休前,白天教書,由於還擔任勵馨基金會董事長以及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等職務,晚上都還有工作或是教會的服事。現在孩子都已經長大外出求學,所以他也把工作之餘的時間,更多留給家庭及太太。

只要是人在台南的時間,他和太太就是夫妻一起共餐聊天、散步,以及一起討論教學的事情。

關係不修復 像隨時爆發火藥庫
陳宇嘉老師指出,現在台灣婚齡在20年以上「資深夫妻」的離婚率提升,他的實務觀察經驗就跟「孩子長大離家後的空巢期」有關。很多夫妻其實感情早就有裂痕,或是有溝通不良的問題,往往只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吞忍著。

外人卻感到驚訝,為何看起來「好好的」夫妻,卻突然離婚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陳宇嘉表示,婚姻關係若是進入「忍耐」,而非「捨己與包容」的程度時,那麼就像已經裝滿火藥的炸彈一般,只要星星之火點燃引信就可能爆炸。也就是說,當新冠肺炎讓原本感情就有裂痕的夫妻,宅在家的時間變多,任何一個看似平常的「小」衝突,都可能一發不可收拾,成為「婚姻終結者」,所以更多時間陪伴配偶,哪怕只是一起吃飯、聊天及散步,都是在「愛的存摺」裏積累存款(表情達愛)。

談到今年台灣與中國及紐約的高離婚率,是否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陳宇嘉老師說,已經是「怨偶」,但卻還沒有辦手續的夫妻,會因為看似很小的衝突,就決定「放對方自由」。新冠肺炎期間的「互看兩相厭」就會是一個引爆點。

但也會有原本是關係若即若離的夫妻,因為共同抗疫,及照顧生病的家人,重新培養革命感情,而重修舊好。重點還是願意為對方捨己,才能把心的距離拉近。

宅在家 也可以當志工接觸社會
還有就是「換個角度和眼光,正面去面對疫情的衝擊。」陳宇嘉老師說,與其宅在家,夫妻大眼瞪小眼,相看兩相厭,到社區或是機構及教會當志工,會是個不錯的選擇,讓自己還是有多元社會接觸的機會、可能性及能力。

陳宇嘉老師說,師母和他剛結婚時相處的模式是「由丈夫做決策」。過去有一段時間,太太是專職照顧兩個小孩,所以她的生涯決策都希望先生參與,但他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卻是「各自獨立做決定」,夫妻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和文化,需要相互包容及調整。既然成為夫妻,不單是兩個人文化的交集,還要彼此恩待、包容。多學習「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事情,這樣就比較不會碰撞。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