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華神五十週年線上辦講座 從歷史看今日中國教會的十字路口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華神八德校區(華神網站圖)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從歷史來看,中國教會屢仆屢起、歷經坎坷!」專門研究中國近代基督教史的美國戈登康威爾神學院姚西伊副教授於四月20日上午,分享「20世紀基要主義運動之歷史特點及其對中國教會的塑造」專題時表示,一千三、四百年來,基督教前三次進入中國失敗,直到第四次清末鴉片戰爭,對基督教教會開放,教會才開始建立起來,直到現在。到了20世紀初期,特別是從辛亥革命後到1949年,一群「基要主義(屬靈)運動」基督徒為維護純正信仰,對抗自由主義運動而引起的張力,影響到中國教會,乃至於港台和海外華人教會。

他也提到,不論在哪個國家或地方的華人教會,受本土基要主義影響,宗派色彩較淡,屬靈語言和崇拜都相差不大。

教會歷史大框架

教會歷史大框架



這場由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辦的ZOOM視訊網路「五十週年-林道亮博士紀念講座」,姚西伊副教授分享「從歷史看今日:中國教會的十字路口」主題,第一場專題。

主持的華神院長蔡麗貞表示,這次講座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在世界各地的弟兄姊妹參與,是華神創校五十週年第一波活動。剛好碰到疫情,除了校本部按輔導小組方式以及高雄分校的同學,大部分聽眾透過視訊參與。

蔡麗貞院長

蔡麗貞院長



這場由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辦的ZOOM視訊網路「五十週年-林道亮博士紀念講座」,姚西伊副教授分享「從歷史看今日:中國教會的十字路口」主題,第一場專題。主持的華神院長蔡麗貞表示,這次講座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在世界各地的弟兄姊妹參與,是華神創校五十週年第一波活動。剛好碰到疫情,大部分聽眾透過視訊參與。

蔡院長禱告時提到,這次疫情加上中美貿易戰,我們看見大國崛起,一個龐大政治體系對教會的關注,對教會的規範。中國教會面對十字路口,讓我們一起屏息注目於上帝的引導,在關鍵時刻,緊緊跟隨神,讓我們可以迎接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基督教進中國 第四次才成功
姚西伊一開始提到,中國教會思考未來的時候常喜歡看向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和西方國家比較,忘記過去走過的路或先輩留下的傳統,因太急於向西方學習而忘記歷史,這會很危險。若對未來思考不是以過去為基礎,求得關於未來的答案未必適合現在的處境。「歷史是最好的導師。」研究歷史的姚西伊也愈能體會聖經說:「日光之下無新事」,我們雖處在全新的時代,使用的工具和技術手段可能日新月異,但人性是不變的;若我們能從過去成功經驗學習,也從過去的失敗吸取教訓,未來就可以少走彎路。中國教會歷史也是一樣。

講員姚西伊教授(網路截圖)

講員姚西伊教授(網路截圖)



他提到,基督教傳到中國,第一次景教於7-9世紀進到唐朝,是失敗的;第二次是元朝時期,也裡可溫(元朝對基督教總稱)傳到中國,也沒有成功;第三次為明清時期,天主教耶穌會士來中國,又被禁教;直到第四次,19世紀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才向福音開放,教會才站得住腳。

他說,19世紀是傳教士主導的時代,也是傳教運動在中國拓展的時代,中國教會剛成形。到20世紀上半完全不同,特別是辛亥革命後,到1949年,中國教會開始發展。今天中國教會面貌、特點和傳統,都是此時建造起來的。若沒有20世紀上半期的發展,也就沒有現在華人教會的發展。

然而,20世紀上半期最關鍵的事,是「基要主義(屬靈)」(福音派前身)與自由主義之間引起的張力。唯有瞭解這兩大神學傳統,才能理解20世紀上半期中國教會發生的事,乃至於今天中國教會為何會分三自和家庭教會?包括港台和海外華人教會,為何有很多派別和傳統,也受這兩大運動影響。

姚西伊說,基要主義源於19世紀內地會戴德生,到20世紀上半期基要主義發展成基要主義運動,到20世紀下半期演化成為福音派運動。現今很多華人教會常定位自己是福音派,其實和歷史上基要主義運動一脈相承。

20世紀初,因著自由主義新派神學興起,用理性和科學主義來挑戰聖經的權威,否定純正信仰,認為基督教以外其他宗教也有部分是真理,與福音不衝突,都要肯定,否定基督真理的獨一,因此保守的基要主義教會聯合發起抵抗新派神學運動。

直播高雄分校現場(圖/華神高雄分校提供)

直播高雄分校現場(圖/華神高雄分校提供)



不同教室看直播

不同教室看直播



基要主義運動影響傳教士和中國
他也提到,自由主義興起主要因啟蒙運動發展,科學、理性主義和世俗化在全世界不斷擴大影響,也樹立新的偶像、新的迷信。在中國興起五四運動,破除偶像,凸顯「民主與科學」權威,這股社會文化運動也影響到教會,特別是用科學理性來改造基督信仰、以學術思維研究和批判聖經,來迎合時代潮流,在美國發展成為現代主義神學或新派神學、或稱自由主義神學。引起北美保守派激烈反彈,而興起基要主義運動。

姚西伊表示,在中國基要主義運動發展,有分「中國本土」和「傳教士」的基要主義運動。由於中國是最大宣教工場,因著傳教士看不慣自由主義新派神學的快速發展和傳播,對教會和工場造成混亂,1920年發起中華聖經聯會,發展到多達兩千位傳教士,他們大聲疾呼要抵制新派神學對福音佈道的攻擊和拆毀。另還有南北長老會、華北神學院(基要派神學培訓大本營)、內地會與協進會、中國主日學和會。

他說,中國本土的基要主義運動,稱為屬靈派,在中國教會迅速擴大,古約翰在東北掀起復興運動是第一砲;接著上海也有復興運動,之後興起的是本土教會領袖,在中國教會影響擴大,藉由奮興運動,成為基要派帶領人,包括計志文、王明道、倪柝聲和宋尚節…中國教會也藉由奮興運動凝聚在一起。宋尚節等人具有國度胸懷,不僅在中國,也在海外華人當中傳教,中國基要派在20世紀上半期開始跨國、跨區宣教牧養,影響不限中國本土,其中倪柝聲影響為最大。

本土屬靈奮興家形塑現今華人教會
這些本土屬靈奮興佈道家,宗派色彩淡薄,核心信仰很難說是屬於哪一個宗派傳統,他們在神學上博採各家之長,又跟和合聖經結合塑造成中國教會的屬靈體系思維。所以在20世紀上半期對中國教會影響最大的是基要主義運動以及和合本聖經。現今不論是中國,或是在那一個國家地區的華語教會,無論屬靈語言、思考方式、講道內容和崇拜方式都相似,這都與基要主義傳統有關。

中外基要主義共同性,是在強調聖經權威、上帝論與基督論、神蹟奇事、廣傳福音和基督獨一論。

姚西伊談到,基要主義對中國教會的塑造有四面向:一、20世紀的基要主義是從內地會戴德生打下基礎,因此強化中國教會性格基要主義的因素。二、中國基要主義塑造福音派中國教會的屬靈傳統,綜合各家各派之長,超越傳統宗派分野,形成跨越宗派、地域、國度,獨有的屬靈話語和神學觀,再加上和合本聖經,成為中國福音派獨特遺產。所以不論去到任何華人教會,是浸信會、衛理公會或長老教會…宗派色彩相對比北美淡,在講道、信息、崇拜和屬靈語言非常相似。

三、中國屬靈派基要主義傳統是傾向低教派,不太重視禮儀或教義文化,講道最重要,不像聖公會傳統屬高教派,看重傳統禮儀。四、中國本土屬靈派教會受中國本土文化影響多少,有不同說法,但若從中國文化潛移默化影響有跡可循。他提到,王明道的講道寫作,對古代經典耳熟能詳,看得出其博學功力,具有中國特色,但這特色如何有系統論證仍待研究。

22日和23日,姚西伊將分享「中國基要主義與社會文化關懷;歷史與現實」和「中國教會神學教育的過去與今日及教會現狀檢討與未來展望」。20日至23日三場回應人是邢福增教授、宋軍博士和曾慶豹教授。

講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