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孤寂感,疫情中的隱形危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何毓芬 追蹤
【記者何毓芬台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許多國家為了防堵疫情擴散、避免群聚感染風險,紛紛祭出鎖國、封城及管制等防疫政策,規定人與人之間至少要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因受疫情影響,不少人必須居家檢疫、隔離或是在家上班,無形之中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甚至容易使人產生「孤寂感」。

4成台灣民眾會感到孤寂
今年《遠見雜誌》進行「2020年孤寂大調查」顯示,超過4成台灣民眾會感到孤寂,其中30歲以下年輕人超過6成有孤寂感。孤寂感彷彿成為一種隱形危機,在防疫關頭是否也該兼顧身心平衡?

前台中榮總精神科專科醫師、現任卓大夫診所院長卓以平醫師受訪表示,「孤寂感」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感受,因著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而產生孤獨、孤單、寂寞的感覺,以至於在情感上沒有辦法與人有正常的連結。當人感到孤寂時容易產生憂鬱、焦慮、不安、自卑及低落等負面情緒。此外,孤寂感並不等於「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有些人單獨一個人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孤寂;有些人在群體中反而容易覺得孤寂;有些人則是在身心疲憊的時候容易產生孤寂感。卓醫師說,一個人的時候通常比較容易陷入孤單、孤寂,平時除了要多與人相處、溝通和聊天之外,也要學習如何與自己獨處。

卓以平醫師

卓以平醫師



長期孤寂容易誘發身心疾病
卓醫師提到,有國外學者研究發現,孤獨感的危害等同於每天酗酒或每天吸15支香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長期感到孤寂容易對人身心造成一種壓力,使體內「壓力荷爾蒙」提高、免疫力下降,並且容易提高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機率。此外,也容易誘發憂鬱症、焦慮症,並且加重憂鬱症患者的身心壓力。「長期被孤寂感籠罩不可輕忽!」卓醫師也提醒,倘若孤寂感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或社會功能,應該適時尋求心理諮商師或身心科醫師的診斷與幫助。

根據《遠見雜誌》調查顯示,台灣30歲以下年輕人超過6成有孤寂感,為何年輕族群孤寂感特別嚴重?卓醫師表示,曾有國外學者研究發現,孤寂感不只好發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身上,50歲以上面臨更年期或中年危機的人,以及80歲以上年老獨居者或喪偶者,都容易產生孤寂感。

他進一步提到,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容易感到孤寂,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一、青少年(10-20歲)時期—「生理層面」:青少年體內荷爾蒙快速變化,容易產生憂鬱、焦慮及孤寂的感受,男女開始重視外表,自信心容易受到影響,與人相處互動會有些隔閡。「心理層面」:這個階段的青少年進入「轉大人」的階段,不想在家受父母拘束,卻又在外感受同儕之間的競爭比較,於是選擇逃避面對、封閉孤立自己。「社會環境」:花費許多時間在讀書考試,人際互動被課業取代,進入虛擬世界中尋求人際關係,這種關係短暫且易被破壞,以至於容易產生孤寂感和疏離感。

二、社青(20-30歲)時期: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想要獨立生活不靠家人、享受人生。為了賺錢開始找工作,又得面對職場適應壓力,忙碌一整天回到家卻充滿空虛感與孤寂感,只好嘗試在虛擬世界中尋找寄託情感的另一半。

擺脫孤寂建立健康社交關係
疫情期間如何調適身心擺脫孤寂感?卓醫師提供以下五個建議:
一、盡量減少觀看新聞的時間,不讓自己心情受到負面訊息的影響。

二、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與健康生活型態,盡量少喝酒、少熬夜、少抽菸。

三、培養興趣:從事一些自己喜歡有興趣做的事,例如:運動、看書、吃美食、喝咖啡等。

四、保持社交關係:防疫期間仍然可以透過見面、電話或通訊軟體與親友保持聯繫。例如:參加教會小組或團契,或與相同信仰或價值觀的朋友保持正向連結。

五、參與志工活動:藉著參與一些志工活動和公益活動,學習付出與關懷,從中感到被肯定、被鼓勵。

卓醫師表示,藉著孤寂感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與人、與家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重新學習建立健康的社交關係,享受上帝創造關係的美好。

他也鼓勵教會牧者及基督徒多一些關懷與陪伴,幫助身旁家人朋友走出孤寂。「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最後,卓醫師引用詩篇一Ο三篇鼓勵在疫情期間感到孤寂的朋友:「當你感到孤寂的時候,要知道有一位愛你的神永遠與你同在,你並不孤單!」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