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成全你的兒女─思想電影《醇美人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徐硯美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一二七篇3節)這段經文,常常被父母用來「合理化」對於兒女的期待,甚至是一種「控制」。其實這跟另外一段以弗所書的經文是一樣的,「...
◎徐硯美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一二七篇3節)這段經文,常常被父母用來「合理化」對於兒女的期待,甚至是一種「控制」。其實這跟另外一段以弗所書的經文是一樣的,「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這些經文,假如都用一種「所有權」及「主從關係」去解釋,其實背後是充滿著人的「私心」的。

原因就在於,這些經文都缺不了二件事──上帝是「賞賜者」、上帝是「模範者」。所謂的「私心」就是在詮釋這段經文時,刻意迴避了上帝的這兩個身份,以至於我們是用我們有限的「愛」,去框架住了人原本無限的可能性。

有限的愛淪為控制
但是,當我們的眼目轉向無限的可能性的時候,理應是鼓勵孩子敞開心去面對的,怎麼會想要限制他們呢?原因就在於我們往往將自己在面對「未知」時的恐懼,甚至是所受過的創傷,變成了一種不好的記憶,從而當孩子也同樣在面對未知時,我們便將自己的代入到孩子的身上,進而也把自己的保護機制投射在他們的身上。

於是,美其名的「我都是為你好」就成為自古以來親子之間最深的傷痕──孩子覺得在這句話中失去了自由;父母覺得在這句話中感受到背叛。

然而我們可能沒有想過,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因為我們失去與「愛」的連結開始的。倘若我們知道有一份無限的愛,在我們轉身之時就已經豐盛的預備時,前行的每一步,就能夠坦然無懼了,而上帝的同在,就是如此。

祂用祂的話語,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祂沒有說成為我們的「腳」與我們的「路」。祂是要與我們同行,而不是要控制我們的方向。這就是上帝作為一個愛的模範者最好的「示範」。

希望子承父業的父親
《醇美人生》是2020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故事敘述主角以利亞(馬莫多‧阿西 飾)的家是一個世代開「烤肉餐廳」的家族,這間烤肉餐廳在家鄉的生意非常好,從白天到晚上,客人絡繹不絕,門庭若市。這間餐廳的負責人也就是以利亞的父親路易(寇特尼‧伯納德‧凡斯 飾)也因為這間餐廳的成功,在家鄉受到居民們的尊重與愛戴。

以利亞在他父親底下工作,父親對他期待很高,他希望以利亞能夠承接下餐廳,因此在各方面都對他有嚴格的要求,例如,幾點鐘抵達店內,肋排從烤箱拿出之後多時間內要切好……等等,進而父子之間經常有些關係緊張之處。

而此時家中的母親希薇亞(奈西‧娜許 飾)就成為二人之間的緩衝,她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同時,路易也是一個深愛妻子的丈夫,於是家中的關係,就在希薇亞的愛中有了調和的空間。

直到有一天,以利亞提出自己想去上一個侍酒師(Sommelier)的專業課程,並且努力通過「世界侍酒大師公會」(Court of Master Sommelier,簡稱 CMS)的考試。這件事情徹底引爆父親的怒火,他認為以利亞的心性不定,對未來的想像朝三暮四,前一段時間說要做DJ,這下又說要去考侍酒師執照;他也對侍酒師這個職業不了解,認為兒子要去當個「酒鬼」。

後來,以利亞還是毅然決然地報名了課程,甚至賣了自己的車子,籌措學費;而他的父親也試圖挽回兒子的心,他把賺了大半輩子的錢,拿去投資開了一間「二店」,甚至用一個非常現代的裝潢,還為兒子設計了一個小吧檯,他覺得如果兒子把這份「正事」做好,也許可以花一點時間在店裡玩一玩自己的「興趣」。但,最終二人還是不歡而散。

不願父母失望的兒子
到了學校的以利亞非常認真地學習,他與同學組成讀書會,相互砥礪,很快地,他與班上最頂尖的幾個學生成為好友,甚至,受邀到法國進行交換學生。法國對侍酒師的養成無疑是一個最好的環境,產地與風土文化,都能夠讓身為學員的以利亞能夠快速地成長。

可是,他手邊的錢已經花完,他必須跟家人請求支援,父親路易當然對兒子的請求表示拒絕,但是母親希薇亞卻將自己的儲蓄拿出給兒子,助他圓夢。然而,此時以利亞不知道的是,母親希薇亞的癌症復發了,他住讀法國的這段時間中,希薇亞的病情每況愈下,直到最後,以利亞不得不趕回美國,見自己母親的最後一面。

回國之後的以利亞,見到喪妻之後憔悴卻又要撐起兩家餐廳的父親路易,此刻,他便在心中做了一個決定,他要放棄侍酒師的課程,即便考試在即。他沒有對任何人提起,包括對自己的父親,而是像以往一樣出現在父親的店裡,做他一直以來所做的事情,當一個最好的「幫手」。

成全就是最深的愛
但是,在一次父子倆前去一家餐廳用餐時,路易聽見以利亞跟那間餐廳侍酒師的對話之後,他明白了這件事不只是兒子的眾多的興趣之一,而是他所熱愛且願意付上生命代價去追求,去學習的事物。於是,他問起了兒子的侍酒師執照考試,這才知道兒子因為父親所以選擇要留在餐廳當中。

路易此時告訴以利亞,自己在爺爺要他接下餐廳的時候,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所以他在餐廳的工作上,是盡了全力在找答案;可是,以利亞已經有了清楚的目標了。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用父親的要求以及母親的離世當作藉口,此時明白了兒子心志的父親,反而願意成為孩子的幫助,讓他全力以赴。

聖經的瑪拉基書四章5-6節說:「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裏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恰好,《醇美人生》的男主角的名字,也叫做「以利亞」。我無從得知是否是編劇刻意為之,但是,我們確實在這部電影當中,看見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成全就是愛。

哲學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強調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保存自然的自主性(Natural Autonomy),並且能夠保持獨立與完整性。而控制的愛,所帶來的就是因為不自由而帶來的焦慮,焦慮而帶來的反抗;另一方面,就是習慣保護而產生的依賴。

我一直覺得聖經使用「轉向」去形容父親與兒女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巧妙的,從哪裡轉向呢?父母應從自己的創傷轉向,從不好的經驗中轉向,從對未知的恐懼中轉向,從把孩子當作自己未完成的志業的錯誤期待中轉向;而孩子呢?從依賴中轉向,從缺乏專注轉向,從不負責任轉向,從因為自己的失敗而幼稚地憤世嫉俗轉向。

而之所以能夠「轉向」,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帝成為了那位愛的模範者,祂給予指引,卻不干涉,給予陪伴,卻不限制。而成為父母的我們,時刻要回想一件事,就是終其一生,我們也都在當神的兒女,感受祂如何愛我們,成全我們,從而也讓我們學會:愛孩子,成全孩子。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