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後疫情時代的牧養1】大馬牧師:教會也會面臨倒閉壓力,重新思考存在使命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韓 蕓婧 追蹤
【記者韓蕓婧整理報導】日前,馬來西亞神學院主辦了一場「疫情之下的教會——與各宗派牧者對話」的線上直播,其中大馬衛理公會代表黃迪華牧師分享了後疫情教會將會面臨的實際考驗,並帶領基督徒重新思考教會存在的使命,同心合意建立教會知道神掌權,也明白透過這場疫情,上帝要和我們說什麼呢?

無可避免的網路牧養策略
黃迪華牧師說,「這波疫情對教會而言,就是一場考驗。」確實疫情下的教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它同時也是一場試驗忠誠度及歸屬感的時候。

他提出,近期教會在難以恢復實體崇拜下,必須做的是加強虛實整合的牧養工作。他坦言,過去使用網路進行教會工作,他是抱著能免則免的態度;但如今,全球局勢提醒了我們,網路牧養是避免不了的新事工。此次浪潮宛如上帝的手,推著我們持續往前走。這也讓黃牧師開始主動學習摸索網路,他也感謝因著有群一起同心的同工,讓教會有機會引進新的思維追求有愈來愈完善的網路牧養策略。

既然虛實整合是避免不了的未來趨勢,黃牧師在運用網路上也提出了幾點教會需要觀察和注意的地方:當長期使用線上聚會,教會肢體不再隸屬哪家教會,而變為線上會友?對教會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黃牧師說,現在的我們應做好心理準備,讓後疫情教會的虛實整合模式能善用在教會事工的發展。

此外,教會也應該在這段期間,更多關心收入大受影響的教會肢體。他分享,有一次在電話問候時,得知在短短一個月的行動管制下,一名教會弟兄就虧損了50%的營業額。這也意味著這個家庭正面臨經濟困境,因此教會更應該成為他們的幫助者,而不是陷入擔憂教會奉獻減少的問題上。

黃牧師也說,確實許多教會也正承受經濟的壓力,尤其是偏鄉教會,日常的經費已經非常有限,當碰上教會開支緊縮時,很可能會面臨關門的狀況。一名西馬大主教也估計,疫情後將會有三分之一的教會因財務問題而關門。

西馬疫情後可能有三分之一教會關門
「無論過去花了多少經費建造的禮拜堂,很可能在未來都要面對倒閉的挑戰。」但黃牧師認為,這並不是要叫我們感到失望,而是提醒我們重新去新思考教會存在的使命。當然,建築教堂的工作是一件美事,但這始終不是教會的主導方向,從這波疫情讓我們看見,家庭與小組才是教會更應該被重視的本質。

他鼓勵,教會能夠在未來虛實整合的事工上著重於「栽培門徒」,因為在關鍵時刻真正能產生影響的是門徒的生命,從恢復家庭屬靈領袖及門徒培育的靈命建造開始,讓教會不再是被局限在建築物的存在,而是讓聚在一起的門徒生命成為真正的教會,相信這也是初代教會留給我們的楷模!

後疫情可嘗試的新形態牧養模式
長期牧養青少年的長老教會代表黎文杰傳道在經過疫情期間,對教會牧養的觀察及風險評估後,針對後疫情教會可以嘗試進行的新形態牧養方式提出了思考及轉變的四大面向:

一、增加學習範圍
過去,會眾對來到教會的印象就是學習屬靈知識,像是靈修、讀經、神學探討等;但未來教會其實能夠擴大學習範圍。「增加」(Add-On)提升弟兄姊妹對公民衛生的意識、情緒認知等等,都是很好的學習課程。

在疫情爆發前,黎文杰傳道邀請了主內一名藥劑師弟兄分享,幫助教會肢體提升防疫認知,也鼓勵弟兄姊妹將聽到的知識告訴周遭的親朋好友,以致面對疫情衝擊時,教會能有效地做出反應,並成為社會的光和鹽。

二、媒體科技的學習
無可否認,上一代教會牧者在媒體科技的運用上相對弱勢,對於在網路上創造福音管道的能力相對是困難的。所以,未來教會也能更多嘗試運用新科技與弟兄姊妹連結,像是影片、照片、文宣等;若其上有更加多的創作能力,是能夠與教會肢體及社會產生共鳴,並透過新的方式持續傳揚福音。

三、教會未來的合作方式
黎文杰傳道指出,過去實體教會的合作方式,主辦教會對於受邀者是有絕對的主導權;但線上教會合作方式可以更多元化。當然,很多教會還是會擔憂「搶羊」的現象,教會之間的誠實及互相尊重也非常重要,所以未來教會在溝通時,可以更具體的提出合作方式,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狀況,帶著相同的使命彼此幫助,讓網路上的未得之民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

四、大型聚會活動的轉變
相信即便未來教會恢復了實體聚會,但近期要再邀請會眾參與教會大型活動,難免還是會有一定的困難之處。所以教會需要擴張個人佈道的形態,建立教會小組的佈道能力,在線上就能持續進行傳福音的使命。

最後他說,雖然疫情帶來極大衝擊,甚至一開始讓教會亂了陣腳,不知道該如何持續做牧養及關懷的事工,但是神的工作絕對不會因此而暫停,因為福音是不斷傳揚出去的,並不是要在具體的形態下才能完成。所以教會更應該興起,勇於在未來教會看似迷茫的時刻,不斷心意更新而變化,持續依靠上帝突破困難!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