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那雙看不見的手─思想電影《星星知我心》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劇照來源:Proxima facebook
◎徐硯美 「雖不見你,觸不到你,但是我知你正在對我低語;喔!主耶穌,喔!主耶穌!我深知道你一直就在這裡。」──〈那雙看不見的手〉 如何感受愛的存在? 我第一次聽到這首詩歌,是六龜育幼院的...
◎徐硯美

「雖不見你,觸不到你,但是我知你正在對我低語;喔!主耶穌,喔!主耶穌!我深知道你一直就在這裡。」──〈那雙看不見的手〉

如何感受愛的存在?
我第一次聽到這首詩歌,是六龜育幼院的院童演唱的,而演唱的團員,幾乎都有一個破碎的家庭。當這首歌的歌詞一字一句從他們的口中唱出,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美妙的樂音,而是上帝如何使用一個破碎的器皿,去承接祂完整的恩典,所以,不可能不被感動。

世上許多事情都需要「證明」,讓「看不見」的變成「看得見」的,而習慣從「證據」來認知事物的我們,是否也會要求那看不見的愛,必須要能看見,否則就會開始質疑起愛的存在呢?

事實上,領受愛,或者說感受愛,不一定是物質上的,禮物的饋贈、親暱的陪伴、美好的語言,這些都是愛的一部份,卻不會是全部,而且,對於這些的需求,都還是讓我們自己停留在「被愛」的層面,這樣的愛,並不是一份完整的愛,因為,愛是一個必然的雙向關係。

我們能不能在沒有這些物質與行動時,仍然保持我們的愛呢?其實有一個最大的關鍵──我們有多相信我們所愛的那個對象,也愛著我們。

4226_星星知我心_2

劇照來源:Proxima facebook



單親媽媽即將飛上太空
今年初在台上映的《星星知我心》(Proxima),是由奧斯卡提名《少女離家記》編劇艾莉絲溫諾克爾擔任導演,並找來國際知名音樂大師坂本龍一擔任電影配樂。

故事敘述一個長期接受太空人訓練、夢想登上太空的科學家莎拉(伊娃葛林 飾),終獲通知要被派到太空,進行國際太空站的任務。但是,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女兒史黛拉年紀尚小,且剛剛搬家,因此也都還在適應新環境,包括學校的同儕之間,都還沒有找到一個可以熟絡起來的朋友。莎拉想要委託前夫照顧女兒,可是,前夫也是歐洲太空總署的一個天文物理學家,工作十分忙碌。

作為極少數的女性太空人,能克服生理的種種限制,與男性用同一個訓練強度訓練已屬不易,可是,難以克服的是與女兒將要分離,且這樣的分離,在具有高風險的太空任務中,顯得更加令人畏懼。

這種無法確定自己百分之百能回到女兒身邊的恐懼,在訓練過程中,又無法時刻與女兒聯繫的擔憂;再加上一種身為母親、沒有辦法陪著女兒一同克服對新環境的不習慣的罪咎感,讓莎拉感到無比沉重。

不僅如此,事實上執行太空任務的篩選極其嚴格。以美國NASA為例,符合條件獲選為太空人的已經不容易,但是能通過重重關卡,獲選執行太空任務,並接受訓練的僅有0.8%,所以莎拉的獲選,等同於她是世界級的優秀太空人,只是,她身邊的「他們」也是。

在這樣同樣擁有優秀能力的群體中,性別歧視很嚴重,莎拉常常要面對同事之間若有似無的玩笑,貌似好意的「勸退」,指責因為跟女兒通話而訓練遲到的她,認為她是否就應該在家陪女兒就好等等。

長時間分離  母女感情生變
而這段在地面訓練的時間,長達數個月,莎拉與史黛拉分隔二地,訓練的日程表排得非常滿,莎拉也鮮少有時間可以跟史黛拉通上電話。二人開始漸漸生疏,史黛拉開始不接電話,或者是接起電話後,說不上寥寥幾句話,就把電話轉給莎拉的前夫。

有幾次,前夫帶著史黛拉到莎拉的訓練中心探望莎拉,甚至爭取到機會,讓史黛拉可以跟莎拉有一天的相處時間,可是,都因為莎拉的訓練排得太滿,讓史黛拉僅能遠遠地看著莎拉。即使莎拉努力地撥出一段時間,可以跟女兒一起游泳,但不到一下子,工作人員就來催促莎拉離開。

最後史黛拉鬧起了彆扭,憤怒地回到飯店中,而看著她離開的背影,莎拉還得進行當天的夜間訓練。回到飯店時,史黛拉已經眼角掛著淚睡著,那種挫敗感,讓莎拉幾近崩潰。

莎拉後來做了一個決定,她對前夫說:「我們最好不要一直太常打電話給對方,太難受了,我必須全程專注。」聽起來,好像在事業與女兒之間,她選擇了事業,可是,觀眾看著莎拉說這句話的神情,就會知道,那句「太難受了」才是她真正想表達的,因為她沒有辦法再承受自己讓女兒失望。

劇照來源:Proxima facebook

劇照來源:Proxima facebook



愛能超越一切距離
我想很多人會用「親職責任」來討論一個母親「應該」做些甚麼,可是在《星星知我心》當中,我們卻會發現,或許她做了許多刻板印象中母親「不應該」做的,可是卻不減損這個母親愛孩子的心,這才是最關鍵的。

有的人可能也會說,這樣的愛,少了陪伴,少了時間的給予,還是愛嗎?女兒感冒發燒了,甚至騎單車把手摔骨折了,母親都不在她的身邊,這還算是愛嗎?我認為,莎拉並非不想,只是不能;而她最後一刻,也是為了履行對女兒的承諾,打破了規定,只為讓女兒能夠在火箭升空的前夕,兩人一同近距離地看一次火箭。

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最後莎拉所乘坐的火箭要升空時,她的前夫揹著女兒在肩上,女兒默念著所有升空前的準備程序,直到火箭升空。然而,電影的前半段就提及史黛拉是個有閱讀障礙、數學障礙的學童,所以,要背下那麼多的程序細節,連莎拉的前夫都感到驚訝,因為他從來都沒有跟女兒說過這些,她是如何得到這些資訊,又如何將它背起來的呢?這份毅力,不正是最好的「愛」與「被愛」的證明嗎?

有一本書叫做《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它是一個插畫家,突然意識到有一天摯愛的母親將會離她而去,所以她希望母親能夠寫一本「媽媽離世指南」,告訴她要如何度過失去她的日子,包括「煮一鍋咖哩治療心碎」、「想念我時唱一首歌」,或是「記得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等等。

我想說的是,不是距離造成愛的阻隔,而是愛能超越一切的距離;不是陪伴賦予愛的存在,而是愛的存在讓陪伴有了意義。所以,一切的本質,還是回到我們是否相信愛的存在。

回到開始所提到的六龜育幼院的院童,他們為何選擇了那雙「看不見」的手作為生命的依靠?是否在那些看不見的時刻裡,愛還是超越了一切,擁抱了他們呢?

編按:《星星知我心》為保護級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