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 基督教論壇報 / 休閒旅遊

讀小說打排球樣樣來:從比利時安養院經驗談起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由職能治療師帶領多位長進行「坐著的排球賽」(照片皆作者提供)
◎周傳久(媒體工作者) 筆者有一次參訪台灣本地的長照機構,在下午時段,看到長者被推去參加「團體身心活化」課程,只因課表這樣安排。卻見已經打瞌睡的老人,被照顧者從後方硬拉著雙手臂抬舉,帶領者繼續喊...
◎周傳久(媒體工作者)

筆者有一次參訪台灣本地的長照機構,在下午時段,看到長者被推去參加「團體身心活化」課程,只因課表這樣安排。卻見已經打瞌睡的老人,被照顧者從後方硬拉著雙手臂抬舉,帶領者繼續喊「吸氣」、「呼氣」,看了不禁想,這對已經睡著的長者,是否有意義?

還有的機構安排了許多活動,老人家卻擠在同一個空間,噪音干擾讓他們一臉無奈,卻無人聞問。更有的,上午十點,整排掛著鼻管低頭互相看,只等著要被推去洗澡。莫怪有人說,老了以後不要被送去機構讓人糟蹋!

↑啤酒品嚐小組

↑啤酒品嚐小組



安養生活註定很無聊嗎?
過去五年,比利時安養機構花很多心力,發展讓長者感到幸福的活動。研究者從六個機構共121位非失智者,追蹤六個月發現,這些長者因為生活改變,透過社交參與,降低用藥幅度。

主導這研究是布魯塞爾大學職能治療教授派翠西雅芸特(Patricia De Vriendt)。她與安養機構合作,透過活動帶領員、照服員及職能治療師訪談和觀察,精確找出長者期待的活動和興趣相近者。後來一些機構就較少發生長者被勉強參加「延緩失能」活動,每天生活感到更有盼望。

筆者踏進比利時聖伊莉莎白安養機構,一樓可以看到五位住民一起打牌,一旁則有曾去學習啤酒配方的照服員,帶領失智者品味多種新配方啤酒。對以啤酒聞名的比利時來說,長者對啤酒熟悉有興趣,他們平常就認為別國的啤酒「簡直像水一樣」,後來住民共同選出一種配方拿去啤酒廠生產,甚至成為機構待客禮品。

啤酒品嚐小組一旁採光良好的區域,則由職能治療師帶領多位長者暖身,要進行「坐著的排球賽」。球網由機構附近喜歡打毛線的長者編織而成。治療師宜安按照大家的認知和體能排位置,規則是球打到一邊,該邊長者要互相不落地傳兩次才能擊回。治療師自己坐在一邊發球位置,將失智最嚴重的排於對面最中間前排,所以那失智者四周都有人幫忙。

這種球賽沒有勉強誰參加,並且和其他機構之間還有巡迴賽,以致行動不便的他們,開始有目標要去別的機構和更多朋友互動。擔任裁判的是志工,旁邊有長者的女兒在拍片。她說,爸爸有了這種喜歡的活動,變得清醒活躍得多。

另一個房間是小說朗讀活動,由志工讀小說情節給老人聽。書是幾位老人一起選的,愛情、戰爭、神話各種都有。有的老人聽得很亢奮,有的好像打瞌睡,其實有在聽,還會不時插話進來。

↑小說朗讀活動

↑小說朗讀活動



為長者設計感到幸福的活動
治療師宜安說,新一代的延緩失能活動,不再是由長者配合職能治療師,做些制式的體能活動,或者固定種類的生活機能練習。而是調查清楚他們的興趣,由治療師根據對這些長者體能認知的理解和需要,融入活動中,感覺就更不像在「治療」。

就如這排球賽之前的暖身和平常做的彈力帶運動融合,大家更有參與動機。治療師不時觀察和詢問鼓勵長者,長者也彼此相互支持,願意走出臥房的越來越多。

派翠西雅芸特教授就說,「我們應想想,設計的活動到底是要長者配合照顧者,還是照顧者配合長者?」是照顧機構來分配,還是徵詢長者意願而產生?

她將機構的長者活動分三種:一、因應基本生活,例如刷牙、吃飯;二、為健身維持獨立自主和環境安適;三、不是為應付基本生活,而是追求有意義的活動,如閱讀、看電影、郊遊。這是想做的事,而非生理維持而必須做。長照人員要特別為離開家、長期處於機構的長者著想,根據其以往生活,創造新的生命意義。

本於這樣理解,機構可以進一步調查和設計新活動,詢問老人為什麼會參加這些活動?為什麼這些活動對你的生活是重要的一部分?「這關乎價值問題,是你的人生和權利。」派翠西雅芸特解釋。

讓長者有「明早起床的理由」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照顧機構將長者活動當作每日生活的安排骨架,以維持住民生活意義為中心,而非求管理方便。從個別面談,了解這些身心比較脆弱者的想法,將興趣相投者聚集在一起,組成小團體。幫助住民相識,不只這種活動一起參加,接著還可以一起參加更大型的活動。

新的照顧方法不僅是要找到新活動,同時取消過多的例行活動和不必要活動。派翠西雅芸特說,根據調查,世界有六個「藍色寶地」(blue zone)是公認世界上最長壽的人住的地方,他們共同的特徵是吃多蔬菜、氣候好,更重要的是都有「明天起床的理由」,追求想做的事,也就是生活有目標。

這就是發展新活動的理由。即使是很小的設計,就像每天一起床的活動,也讓人有小確幸。所以照顧者得明白,為什麼特定活動對長者重要。反之,也有長者每天一早起床就害怕,因為不知道今天來的不同照顧者會怎麼對待他,洗澡時會怎樣。

「所有人都知道活動很重要,但最好深思活動背後理念。」有次,某位活動帶領者無助的告訴派翠西雅芸特,有位老太太不願意參加活動。經過訪視發現,這位老太太陪著生病的先生進住照顧機構,後來先生過世。她仍很健康,可以外出散步、讀書。她在機構從不想參加活動,因為不想在那群人當中。

每到週六,她去超市買菜,因為她喜歡烹飪。又喜歡把浴室很多東西拿出來,好好把浴室清洗一下,這才是她喜歡的。所以活動帶領者要明白,此人並不需要活動帶領者安排的活動。

實現長照階段的生命意義
教授引述管理學效能Smart原則說,為長者安排的活動設計要追求明確、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有時限,她認為要先定義清楚目標,然後才能講效能。切莫變成例行公式,餵食、洗澡,卻看不到人背後的價值和需要。

有意義的活動能啟動老人活躍動機,活動有非常多樣的可能。台灣的安養機構可以學習歐洲的經驗,面對新來住民,例行性測量住民身心狀況,但不要只為了做而做,而是要用更溫暖的方式評量的結果,合併考量生活史,看這些怎樣相互影響,可以怎麼支持長照機構住民發展及實現長照階段的生命意義。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