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川普的Kung Flu與挪亞的咒詛:動盪社會與政治激情下的信仰熱情(下)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潘霍華主張,如果國家機器錯誤運行,教會應採取政治行動以制止錯誤繼續下去。不過他仍認為教會要節制,能為自己和世界的罪哭泣,斷不能在自義中批判別人。唯有 認罪的心、無私的愛才能化解仇恨,解決世界的問題。
◎蔡玉玲(洛杉磯正道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

我們也要以保羅與潘霍華的理念與行動為例,再對當代基督徒面對種族歧視議題並社會和政治參與進行思考。

基督徒常會以新約中耶穌基督十架救恩的愛與犧牲為典範,即保羅在加拉太書三章28節的觀點來主張:認為種族歧視是人罪性與罪惡所衍生的問題;我們在基督裡要不分種族、膚色、性別和社會階層,都要彼此相愛。但這是教會信仰上的理念層面,不必然是社會公義的實踐層面。

教會投入社會運動需謹慎
教會對於社會公義的實踐,保羅處置脫逃奴隸阿尼西母,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幫助我們思考和學習。他以堅定卻溫柔語氣,懇求腓利門不追究阿尼西母的脫逃,希望腓利門接納他,不把他當奴隸,乃是親愛主內弟兄。保羅並沒有以基督裡的自由,要對抗社會制度或發起奴隸解放運動。羅馬帝國社會人口中,奴隸比例非常高,據說五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奴隸。

有些熱情熱血的基督徒認為「教會」應該要積極參與政治與社會運動,去彰顯基督的愛,保羅的作法卻是以「個人」實際行動去愛為奴者和並為他們發聲。保羅對阿尼西母的疼愛真情流露,但他仍尊重腓利門的權柄。

這是多數基督徒可以做、也應該做的,以個人實際行動去對弱勢者或受歧視者付出關愛與扶持。我們對於社會的不公不義現象當然不該沈默,更應幫助保護弱勢與受歧視者;但個人的參與,仍應在體制下有謹慎界線,這才是真正愛護社會的基督徒行動。

主張以教會或宗派為單位積極參與政治或社會運動者,應該尊重想要以個人或低調方式去關愛「他者」的行動與方式,而不是認為教會如果沒有團體性的行動或聲明,就是教會沒有足夠表達對社會的關愛。重點是參與的方式是什麼樣子。

比如,筆者過去在台北的教會林森南路禮拜堂,曾都是將年底結餘全部奉獻給社會弱勢團體和弱小教會與機構,結果每年神的賜福永遠都是更多。林南教會可以公開討論各樣社會與神學議題,也樂意包容不同意見者的聲音。至於個人行動性的政治與社會參與,屬個人領域應自行負責。

同樣,想參加「黑人的命也是命」的示威抗議活動是個人自由,但以教會做為一個信仰團體,在教會網頁或週報公告或鼓勵自己的會友參與由某一單位機構發起的示威抗議活動,卻就未必合宜。因為任何政治與社會運動都可能因為參與份子中各懷不同政治或社會企圖心,在訴求過程中若變調,就可能會讓教會或個人陷入不必要的困擾和紛爭中。要以教會群體名義投入任何社會活動,一定要謹慎小心。

我們花多少時間為罪哭泣?
潘霍華對政治與社會的積極思想與行動,令人佩服,最終不幸遭處死,叫人惋惜。李文耀教授《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的教會--倫理觀》書中指出潘霍華反對「亞利安條款」(Aryan paragraph),認為猶太歸信者也是「我們的兄弟」,不當受到歧視與剝削;猶太信徒面對的問題也是教會的問題。他的政治神學是:在平常的狀態裡,教會宣講上帝的話語正是她的政治行動。讓教會成為教會,這樣世界便能成為世界。

然而,潘霍華也主張,如果國家機器錯誤運行,教會應採取政治行動以制止錯誤繼續下去,不能只是傳講真理。不過,他仍認為教會要節制,能為自己和世界的罪哭泣,斷不能在自義中批判別人。教會要成為一個愛他者的群體,唯有認罪的心、無私的愛才能化解仇恨,解決世界的問題。

我們可以省思,過去一個月來,我們究竟花多少時間為自己和世界的罪哭泣,並認罪禱告?或者,我們其實是不斷在新聞與網路圖文間尋找謾罵政治人物或他人的題材,在自義中不斷批評別人?

有些人是把自己對人生與社會的不滿,藉社會議題或運動,順道發洩,這是人性的卑微軟弱,卻絕非少見現象;這也是社會運動有時會變調和變質,甚至失控的原因。

潘霍華在從美國返回德國後,加入德國情報局。表面上是為德國收集情報,私底下為反抗組織通報消息也取得盟軍信任與支持。情報員的彈性工作,讓他可以寫作和繼續牧養教會,對於他最後被控暗殺叛變希特勒而遭處死一事,至今仍有爭議,我們不應輕易論斷。

基督徒積極與消極的參與
不管潘霍華的理念主張為何,他終究還是屬於基督徒個人參與政治與社會行動。保羅與他,一古一今,以不同方式關心社會的不公不義,都是為他們的信仰熱情以赴,最終都是為信仰或為信仰而發的信念而死。筆者認為,任何批評他人或教會不集體投入社會公眾事務行動者,都應該謹慎思想:每一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選擇和行動負責。

筆者個人的淺薄建議是:「積極主動」的政治與社會參與,如成立政黨機構、參與公職競選、投入改革運動,並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基督徒個人最好要有明確的呼召與信念,否則不僅走不下去,連自身信仰的價值與理念可能都要放棄。

特別是政黨政治的前提是政黨理念與利益,政黨間的協商與運作,過於天真浪漫地想把所謂的基督教價值或理念,套入政黨政治中去宣揚或運作並沒有那麼容易。

積極主動的政治或社會行動參與,是需為行動的後果負責任並付上代價,包含因之而起的政治責任、風險改變、社會動盪,擦槍走火的不幸意外,甚至可能賠上自己的性命或清譽。這些都是想參與者必須想清楚的。

「消極被動」的政治參與,如關心同性婚戀、死刑廢除、輔助性自殺和種族歧視這類的社會法案和議題、以及參與公民投票選舉、卻是每個基督徒都可以認真去思考和參與的。

當然,地上的國度永遠不會是完美的,能盡力去關心照顧弱勢族群、參與公民選舉投票,或幫助公平公義法案的促成提案都算盡了社會義務了。教會要體現愛人如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傳揚基督真理,卻尊重個人政治理念與社會價值看法的差異。

除了疫情與種族歧視議題外,最近中印邊界衝突與兩韓關係緊張,使得許多人陷入了更深的焦慮與壓力中。其實,這是考驗與省思我們信仰最好的時刻。除了為自己與世界認罪哭泣外,基督徒是否鬆開手實際去幫補窮乏人(申命記十五章7-11節),在禁食的時候(表現最敬虔的樣子時),是否鬆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把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以賽亞書五十八章6-7節)。

實踐神話語是最好的政治行動
教會中每一個個人若都這樣做,我們就可以去批評川普,不然我們的義,沒有比他高尚到哪裡去。事實是,當我們真的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已經改變教會和我們周遭的世界,這才是教會的政治行動。我們需要實踐神的話語才是教會在世界最好的政治行動,如同潘霍華所指出的理想一樣。最後,分享潘霍華的「囚夜牢語」中幾段與讀者分享。

「我們輕易學會說謊,遂任憑不義宰割;當無助者遭虐待,我們就冷眼旁觀。然而胸中燃燒的火,依舊靜寂且無以名之;我們熄滅熾熱之血,頓足踩熄內心火焰。

主啊,在屢次動亂之後,賜予我們多重的確信。在我們如此偏行己路之後,願我們見到黎明的曙光。」

我們面對他者的不義,常能振振有詞的批評;但心裡深處,我們自己真能面對神的審判嗎?基督徒期待教會要看重社會他者的需要,前提是教會的存在必須是建立在堅信神話語上並去實踐。耶穌說:「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馬太福音七章24節)不管政治或社會的風暴如何雨淋、水沖、風吹,房子總不倒塌!

(全文完)

相關閱讀:川普的Kung Flu與挪亞的咒詛:動盪社會與政治激情下的信仰熱情(上)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