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從媽媽失智學習十堂課】社福老兵古梓龍卸下公職 投入失智長者關懷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古梓龍(右)和他的母親(中)。(圖/古梓龍提供)
【記者李容珍、實習記者蕭琬薰採訪報導】創辦桃園市失智症關懷協會、桃園市前社會局長古梓龍於2018年底卸任桃園市社會局長一職後,仍退而不休,擔任桃園市失智症關懷協會顧問兼執行長。

因高齡91歲母親罹患失智症多年,2019年八月病逝後,古梓龍寫下「媽媽失智給我上了十堂課」一文,受到關注。媽媽過世後,他仍經常回到家鄉觀音區,和當年共同創辦桃園市石觀音愛鄉會的老朋友們,一起推動地方文史工作。因應鄉村人口的老化嚴重,他也思考有一天能在自己的家鄉,推行「在宅老化」,使觀音區成為高齡和失智友善社區,期待每個高齡者或未來可能罹患失智症的人都能得到接納、尊嚴、安全和友善的對待,也減少患者和家屬面對的壓力。

退休後陪伴失智症母親
古梓龍在50那年從公職退休,10年後鄭文燦市長又找他這位「社福老兵」擔任社會局長。四年期間,他把過去民間公益團體的經營理念,帶到公部門與同仁一起推動桃園市升格為直轄市後的社會福利工作。當然,失智症家庭的關懷工作,他也著力甚深。當鄭市長競選連任成功後,古梓龍決定留點時間給自己,請辭不再留任。那年他剛好年滿65歲,母親將近90歲。過去四年,身為局長職務繁忙,每週只能抽空回家和媽媽簡單吃一頓飯,椅子還沒坐熱,就得匆匆忙忙走了,讓母親對他這位兒子感覺很陌生,而他對媽媽也是覺得不捨與虧欠。

有一次小學同學聚餐,有同學就對他說:「老古啊,65歲了你還要幹啊?」、「給你活到80歲,你還有15年左右,你可能有3-5年需要長期照顧服務,所以說我看你這輩子只有10年可以健康生活啦!」他聽完這番話後,覺得有道理。即使他有所謂的「第三人生」,卻真的不長!若是年紀越大才退休的話,身體很多功能受損,也會越難恢復,所以他覺得那個時間點提出退休是很好的。

古梓龍提到,當時媽媽病情已經不好,或許這是上帝的安排,退休之後還有8個月的時間可以多陪伴母親,至少一週有兩整天可以陪媽媽吃飯、走路、互動等等。母親因失智不太認得他,也失去語言溝通能力,但她一定知道這是她的兒子,所以他也很珍惜這樣的時光,也覺得很好,很值得。

古梓龍(桃園市政府臉書)

古梓龍(桃園市政府臉書)



盼建構失智症友善社區
為何投入失智症關懷?他記得,93年母親開始有失智的傾向,譬如:懷疑隔壁鄰居偷她的鋤頭、媳婦偷她的錢、偷衣服,他們完全沒有警覺;她也會要子女參加親友的婚喪喜慶,之後又問當天多少人參加,誰有沒有參加等等。同樣的問題,隔沒幾分鐘就又問,讓他們感到很煩,搞得家裡烏煙瘴氣,直到98年才確診。在母親確診罹患失智症後,他們兄弟姊妹知道,其實不是母親想整人或為難誰,而是「她是生病了」。

古梓龍早在擔任聖德基督學院社工系主任時,師生為推動社區事工,經李和董事長兼院長支持同意下創辦「聖德老人專線 0800-81-8585」,關心老人。98年九月21日(世界失智症日)成立「桃園縣失智症關懷中心」。台大精神科林信男醫師,建議他們先做家屬支持團體;因此先整合失智症相關資源,訓練志工共同努力來照顧失智症者,並提供對家屬及照顧者的支持。

古梓龍提到,接受訓練當志工可以接觸新知識,知道自己的父母可能出了什麼問題,聽完老師講了之後,才帶母親去醫院作診斷。之後,因著失智老人的議題不斷出現,多數失智症家屬的志工夥伴們認為,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在推動和倡導失智症者福利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於99年九月25日正式成立「社團法人桃園市失智症關懷協會」。

古梓龍分享,當母親過世後,現在的他就在想,哪一天當自己也被確診為失智的時候,他要怎麼面對?怎麼規劃自己剩餘的歲月?如何用尚存的能力過最完美的人生?如何跟身邊的伴侶和親人講?如何討論往後的醫療、照顧、居住、財務、甚至要怎麼陪伴到安寧、往生? 如何讓老家觀音區成為「高齡和失智友善的社區」?希望結合公部門和民間各界的力量,在觀音透過社區營造方式,先透過讀書會、研討會、藝文講座活動等,讓大家更多認識失智症。

每個人未來都有失智的可能,當有人在外面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者需要買東西忘了付錢,甚至坐不住時,社區的人如何看待對方或幫助對方?還是把對方視為「老番顛」、「瘋婆」來取笑、歧視對方。古梓龍也指出,這些加在他們身上的烙印和標籤,應該要想辦法減少和去除。不僅是周遭親人、朋友,甚至是社區都應該讓這些患者走出家裡,在社區得到友善對待,而非用異樣的眼光看待病人與家屬,使他們面對的痛苦可以減少並得到幫忙。

內心滿足需要靈性成長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古梓龍引用詩篇九十篇12節提到,如果繼續擔任公職能做很多事,但「萬物互相效力」,不是只有政府才能成就一切事情,從某些角度來看,政府也有很多體制上的限制;反而民間非營利組織在議題的倡導會走在政府前面。讓家屬展現自發性的力量,成就組織的使命和任務。古梓龍說:「我們這一生中外面的成就與榮耀的名聲不是那麼重要,內心的滿足會比外面別人給你的掌聲更重要!」

古梓龍也提到,內心的滿足需要靈性的成長,成長也是無止境的!現在退休的他,可以把大學時期學過的揚琴拿來自己敲敲彈彈;以前在社區大學學的二胡,也拿來拉弦自娛自樂;鄉下庭院拔拔草,陪陪孫子女同樂,生活自在而充實。若他還在公部門,完全不可能有這樣的時間。現在有朋友邀約去哪裡玩、去露營爬山,或有邀約演講分享等,只要時間不衝突,他都樂於參與,也覺得很滿足。

古梓龍說,感謝神,賞賜給他生活的能力和供應他的所需,無論晚年人生還剩下多少時間,既然神給他一些恩賜,就盡可能去回饋幫忙身邊的人與團體,能力微薄也要盡心盡力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