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翻山越嶺到偏鄉教神學 童春發教授斜槓的第三人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課堂上與學生認真對話(受訪者提供)
【特約記者柯仁愛/報導】東華大學榮譽教授童春發,1982年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新約聖經學碩士學位後,立即束裝返國回到花蓮鯉魚潭畔的母校,一所專門培植原住民傳道人的玉山神學院任教。童春發是在屏東縣瑪家鄉山上部落長大,跟著父親拓荒墾地,學習尋覓水源、堆疊石頭砌成田園,種植農作物的排灣族孩子;在部落裡,能夠出國留學已經是優秀中的優秀,族人很驕傲的是,「童老師」不只會教書,還是會救人靈魂的的「童牧師」!

小朋友喜歡聽爺爺說故事

小朋友喜歡聽爺爺說故事



從神學院到創辦原住民學院
童春發第二次出國留學是到日本基督教大學,不止從英文跨日文,也從神學跨界到比較文化學,三年後取得博士回國,一樣回到玉神,這次從教師升格成為院長。

兩屆院長職務,前後廿五年在玉神,童春發培育了近千名原住民神學生,回到部落建立教會成為神的僕人。到現在「童院長」還是每年要巡迴全台探訪「徒子徒孫」,並為玉神的需要募款。

2001年,童春發牧師以比較文化學的背景在東華大學兼課,當時行政院研擬在東部創立「原住民學院」,校長力邀這位「原住民之光」草擬規劃,由於童牧師擁有豐富的相關經驗,把「雛形」變「模型」,兼任教師成為開創院長,一草一木經營起原住民學院大學部和族文所,連接兩任後,被派到台東接史前博物館長;再又回東華接第五任原民院長,直到退休獲聘為榮譽教授。

在東華大學19年,童院長帶領國內外各領域學有專精的博士級教授,學生群眾來自全省各地,原住民和漢人比例各半,共同融入詮釋原民文化,一片「族群融合、大地共榮」的氛圍景象,課堂外單單交談對話的各族語言就不只15種。能操5種語言的童院長,深切了解對語言的尊重,等同凝聚族群的情感,不只是溝通的橋梁也是和平共處的黏著劑。

童春發牧師有很多不同頭銜的名片,包括牧師/教授/院長/博物館長/系主任/諮議委員/無任所大使/中央研究員/董事/理事長/ 顧問/榮譽教授。現在比較常用的是總統府原住民族轉型正義語言小組長,最喜歡的是「說故事爺爺」,最開心當「農夫」和大自然對話,退休後反而更忙碌的童教授,必須請師母當助理接聽各種邀約電話,充當司機接送趕場,路程最遠的是以排灣族「特職牧師」的身份,在屏東開辦信徒神學系、牧範學博士班、長執神學系等課程,期待神學走進地方教會,用教會實際生命經驗、信仰生活素材成為神學養分,呈現多元文化樣貌。

這堂課,讓童牧師每個星期開車8小時翻山越嶺回屏東老家,陪伴充當副駕駛的師母說:「身體是疲累,心情卻喜樂」,童春發牧師的第三人生,退休和沒退休一樣忙一樣精采充實!

童牧師(右)在屏東開設信徒神學班

童牧師(右)在屏東開設信徒神學班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