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職場特斯拉》追求完美與完美主義,兩者有何不同?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陳彰儀(職涯開展與心理健康教練)

在學期間,我們從小到大就被父母、老師要求一直進步;到了職場,我們也常被上司提醒要追求卓越。一般人都認定人生要成功,就非要追求完美不可。沒錯,人想進步,追求完美是很重要的;但「追求完美」又常被許多人誤會是要成為「完美主義者」。究竟「追求完美」和「完美主義者」,兩者有什麼不同呢?

完美主義的問題
「完美主義者」,通常認為時間、精力是無限的,所以不懂得自我節制,只要想完成一件事,就會沒日沒夜地卯起來做,直到把事情做到心目中的完美程度。他們無視於身體的基本需求,忽略吃飯、休息及睡眠,也忽視生活中其他的層面,例如,運動、娛樂及與親友互動。

因此「完美主義者」很容易身體免疫力降低,出現許多毛病,如胃潰瘍、過敏、失眠甚至憂鬱症。另外,也常因壓力太多,而造成心理苦悶、人際關係緊張,生活失去平衡。

如何從「完美主義者」,轉化成平衡健康的「追求完美」?最關鍵點,是常常提醒自己,每天可運用的時間是有限的;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工作、家庭、健康、娛樂等都很重要,不能因為太重視某個層面而剝奪其他層面的時間。

達成完美轉化的三點建議
要有效達成這個「完美的轉化」,有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用「你已盡力」來安定情緒。

很多人之所以成為「完美主義者」,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期望任何事都能做到盡善盡美,以博得別人的肯定。其實在上帝的眼中,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價值,不需要與別人比較。要常常欣賞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並且容許自己犯錯。

「完美主義者」雖然常覺得自己距離完美的標準很遠,但你可以仔細回想,過去是不是別人對你的評價,都是在水準以上呢?因此要多多對自己說:「你已經盡力了」,來安定自己的情緒。

第二,掌握「先求有、再求好」的原則。

我們在嘗試從事未曾做過的事情時,一定會感到焦慮,壓力很大。例如,第一次上台演溝,會緊張、害怕,講得結結巴巴,內容結構也七零八落。當第二次再做,通常就會好一些。慢慢地,就更能掌握狀況。

所以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應抱著「先有經驗」,再「逐漸變好」的心態。第一次不完美是理所當然的,不要因為害怕不能完美,而放棄嘗試的機會;反而是愈早啟動「嘗試模式」,就能愈早開始累積經驗。

第三,以「固定時間」替代「固定品質」的概念來做事。

既然每天時間有限,做每件事必須限定完成的時間,才不致挪用到其他生活必須時間(特別是睡眠時間)。今天若要完成五件事,就要根據事件的輕重緩急,分配每件事可用的時間,然後在 「框好」的時間內,把每一件事情達成最可能的完美程度;而不是盲目地堅持,把所有事情做到極滿意為止。

例如:今天必須完成一篇報告,可分配到的時間只有四小時,就要限定自己在三個半小時內寫完初稿,再用餘下的半小時修正(就是先「有」再「好」)。當然這篇文章不見得完全稱心,但它不會影響到你的其他工作與作息。

相反地,如果你一直寫到滿意,可能就多花了六個小時,讓你徹夜未眠,而影響隔天的生活。因此,若不以「品質」而改以「不超出時間框」,作為我們做事的標準,看起來似乎犧牲每件事的品質,卻保住我們生活全方位的品質。

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前進
我常把人生比喻為一幅畫。有一幅畫作,中間一大片空白,只有左邊角落下有數十朵精緻、完美的小花;另一幅畫作雖不精緻,卻是佈局完整的寫意山水畫。你的人生是哪一幅畫?若我們希望長壽、健康,生活品質好,就不能事事求完美。適度「不完美」,生活反而充滿喜樂平安,職場的表現、壓力、適應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也會慢慢提升。

希伯來書十章1節提到,「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總不能藉著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神要我們完全,這是給我們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單靠我們自己的作為,是永遠無法達到完美境界的。其實上帝已經接受我們不完美的本相,悅納我們;我們只要單純相信祂是救主,就成為祂的兒女。除了得救,祂更希望我們成聖,在成聖之路,我們可以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充滿喜樂平安地直奔標竿!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