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吳立民/報導】「這是榮耀的一日」,道格.德比夏(Doug Derbyshire)喜悅地說。這天,一位病患在泰國鄉郊的行動診所決志信主。
1992年,道格與妻子謝麗爾(Cheryl)由美南浸信會國際宣教部(International Mission Board,簡稱IMB)差派至泰國。道格是泰國邦克拉(Bangkla)浸信會診所(Bangkla Baptist Clinic)醫師。謝麗爾建立「泰國鄉村剪髮事工」(Thai Country Trim),旨在傳授泰國農婦技藝,增加額外收入,提供傳揚福音管道。
道格說:「我們努力滿足身體與心靈需求,如同耶穌要我們所做的—─醫治病人且宣講福音。」
藉由行動診所植堂領人信主
道格、謝麗爾與泰國福音團體,以及美國醫療志工穿梭泰國各地,在泰國福音團體與IMB宣教士計畫建堂地區,提供行動醫療服務。這些地區僅有少數或者沒有基督徒。他們希望藉由行動診所植堂,領人信主。
「我們將行動診所駛入沒有教會的地區。自上帝創造亞當、夏娃以來,這邊未曾有過教會與敬拜上帝。」道格說:「面對不認識上帝的人們與地區,我有深刻的負擔。」
道格說:「我要見這裡建立教會、榮耀上帝,唯有上帝配得的讚美。」
泰國人篤信佛教,94%人口為佛教徒。一般來說,得耗費多年才能讓福音深入傳統族群。
「當上帝開啟他們的心,就能看到生命意義,清晰分辨真理。他們會讚嘆:『啊,就是這個,這是我想要的!』」謝麗爾說。
道格認為,醫療服務是傳福音的工具。專業醫護照管身體,繼而面對屬靈需求,漸進式策略。
道格說:「對我們而言,醫療服務築起重要的橋樑。」
身體需醫治 靈魂需幫助
道格與醫護團隊常提醒患者:「你要面對身體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同樣的,靈魂也需要幫助。」
患者開始注意身體與心靈健康的關聯。
「我們見到人們漸漸步入信仰」道格說:「行動診所所到之處,人們步入信仰,教會逐一興起,讓人喜聞樂見。」
行動診所的開辦,得力於美國醫療團隊與學生的投入。
道格和謝麗爾強調,醫療志工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每年帶領十組醫療團隊,透過醫療服事傳揚福音。
「那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同工,沒有這些來自美國的上帝子民,無法成就這些事。」道格說。
IMB美南浸信會國際宣教部宣教士、美國醫療志工與泰國福音團體共同服事100至300人的群體。
「我與行動診所的團隊日復一日傳福音。」道格說:「在領人受基督真理吸引前,我必須與一兩百人對話。我們見證上帝用各種方式帶來美國醫療團隊,見證更多人一一信主。」
道格夫妻、IMB宣教士與泰國福音團體,對每位患者傳福音。
謝麗爾說:「泰國福音團體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持續跟進服事渴慕神的人
美國醫療團隊診治病患後,泰國福音團體接手分享那治癒靈魂的耶穌,並持續跟進渴慕神的人。
「持續跟進十分重要。如果我們只是透過禱告讓人接受耶穌基督,卻留他們隻身獨處,那就無法結出果子,我們在醫療服事初期學到這點。」謝麗爾說:「在行動診所離開後,想更多認識耶穌獲接受禱告的人,我們確信會由當地基督徒追蹤探訪,融入鄰近教會機構。」
道格、謝麗爾與團隊去年多次拜訪泰國東北部地區,當地基督徒屈指可數。在初次行程後,四人決志信主。
行動診所第二次訪視當地,道格夫妻、泰國福音團隊與美國醫療志工已在這些基督徒建立的教會內敬拜上帝。牆上貼著聚會照片,描繪每位透過醫療服事而接受福音信主的脈絡故事。
「見到主使用我們,透過一次次的聚集,每天對數百人傳福音,拯救失喪的靈魂,十而百、百而千的聚集成為教會,這是莫大的喜樂。」道格說。
道格夫妻與許多教會攜手合作,行動診所從事醫療工作時,於鄰里間規劃英語營會和徒步禱告,許多教會已同工20年。
謝麗爾說:「教會和醫護團隊每來到一處,就迫切盼望泰國人認識耶穌,讓他們離開罪,進入神國。」
謝麗爾說,美國醫療團隊和泰國福音團隊彼此激賞。泰國福音團隊勇於表達信仰見證,美國醫療團隊欽佩不已;見到美國醫療團隊將兩週假期奉獻給神,泰國福音團體也極為佩服。
「你可以看見,神的國遠不僅於此。我們不需透過語言,就能彼此理解相愛。」謝麗爾說。
(資料來源: The Baptist Messenger)
請尊重版權:本文版權歸基督教論壇報所有。未經基督教論壇報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報刊、網站及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或大篇幅引用本報圖文。歡迎臉書、微博、line等各社群分享,請附上連結及註明出處,各網站及書籍報刊如需轉載引用,請來信申請版權或洽商正式新聞合作。
請尊重版權:本文版權歸基督教論壇報所有。未經基督教論壇報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報刊、網站及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或大篇幅引用本報圖文。歡迎臉書、微博、line等各社群分享,請附上連結及註明出處,各網站及書籍報刊如需轉載引用,請來信申請版權或洽商正式新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