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好失望,怎麼辦!? 其實是這四個原因害了你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失望是一種情緒,當現實和期待有天壤之別,會使我們感到痛苦。然而壓抑期待就能避免失望嗎?!

◎撰文/摩希

羽琴一直為公司盡心盡力,工作上的優異表現讓主管相當認可,甚至口頭允諾給予獎賞,然而,承諾的事一直沒下文,時間一久,羽琴發現自己工作情緒低落,一點小事也能讓她暴跳如雷,與朋友聊過才意識到內心有很深的失落感,面對這種失望情緒,她也不知如何排解…

失望是一種情緒,當現實和期待如天壤之別,會使我們感到痛苦。若不想承受這種情緒,是否不期待就能避免失望呢?!耶魯大學情商中心(Yale University Center for Emotional Intelligences)主任布萊克特(Marc Brackett)指出,壓抑或否定情緒並沒有幫助,而是要找出原因並疏導它。

非得擁有「某樣東西」才值得快樂?!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教授塔拉威爾(Tara Well)在針對「失望」的論文中表示,導致失望的原因有四種,第一種是「某樣事物」。我們是否非要得到某樣事物才感到開心?它可能是職位、名聲、肯定等,但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不會因為真正獲得什麼而開心,反而會因為得到後沒有想像中開心而感到更失落。

塔拉威爾(Tara Well)博士建議,要享受當下發生的事情,也就是活在當下且樂在當下,這會啟動我們身心靈快樂及幸福的指數,而且是免費的。例如,原本希望自己努力工作而獲得加薪或升職,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兌現,比起期待環境改變,不如享受認真工作的當下並為自己的態度喝采。

「他」讓你失望了?! 其實,這不是他的錯
第二種失望是因為「人」,塔拉威爾(Tara Well)博士特別提到「光環效應(halo effect)」,什麼是光環效應?當我們認識一位新朋友,第一次見面時,他著西裝打領帶開高級房車,我們自己假設期待:他可能事業有成、家世背景不錯、口才能力一流,但真正認識才發現對方與自己的設定不同,因為是沒有根據的假想期待,失望是必然的。

我們可以做的並不是要求對方必須達到標準,而是更看重在關係中想要感受的並且著手經營。假設我們期待另一半能重視我們的想法,在相處時,不妨先學著傾聽、在乎對方的感受,當我們專注在經營關係上,就不容易因對方不符合期待而感到失望,而且會因著付出與關愛而有出乎意外的收穫。

為什麼做不到?! 轉個彎吧!只是時候未到
第三種失望的原因是我們常為目標設定期限。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問句:幾歲了還沒結婚?多大了還在念書?工作幾年了還沒升遷?這些來自社會對於人們的人生期待,常讓我們喘不過氣,若再與他人比較就更雪上加霜了,例如,他年紀輕輕就當老闆、沒幾年便取得博士學位、一次就考取某些執照…等,因為目前的我們還沒達標,容易讓我們用「失敗」來解讀自己的人生,加深失望的情緒。

塔拉威爾(Tara Well)博士建議享受過程!享受過程就能夠忽略花多久時間達成目標的焦慮。哈蘭·山德士,在40歲時第一次創業,開了一間加油站並在旁邊加賣炸雞,一開始生意不錯,但二戰爆發後他卻淪落到領救濟金生活的窘境。他沒有氣餒,又開始第二次創業,經歷無數次的拒絕,在他65歲時終於成立公司,直至今日他的炸雞店充斥著大街小巷。他就是肯德基的創辦人。比起在意成功的時間點,他更享受創業的過程,才能在失望之後重新站立起來。

人生劇本可以不只一套 有彈性更精彩
導致失望的原因,常常是「所執著的方法」,我們總不自覺的為自己的人生撰寫劇本,有時不只寫自己的,也寫孩子、另一半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自我實現的人有能力區分目的和方法,他們可以專注目的,但不執著於達到目標的方式,對於方法採取高度的彈性。我們所寫的劇本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卻常把自己寫到窘境還自我感覺良好,繞遠路或改變往前的方式也許充滿未知,卻也可能經歷超乎想像的精彩。

塔拉威爾(Tara Well)博士表示,失望其實是件很寶貴的事情,因為透過失望,再次知道我們是怎麼看自己、怎麼看別人以及真正讓我們開心的究竟是什麼?若願意找出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原因,並給自己時間調整,我們便能成為更好的自己。美國哲學家亨利梭羅說:「如果我們安靜並預備好,我們將會在每一次的失望中得到補償。」期待我們都能在一次次的失望中突破、成長!(本文由果子傳媒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