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青立會青年節成立 推自立教育興起青世代「一個都不能少」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與會的政府及民間代表一同倡議青年自立推動(圖皆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自立立人、興民興國…」 今天(三月29日)是329青年節,多位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學者及自力青年聯合召開「青少年自立發展社會福利基金會」(青立會)成立記者會,宣告要在家庭、校園及社會推動青年自立教育,眾人齊聲宣告:「下一代(青少年、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和棟梁,一個都不能少」。

少子化工作人口扶養創新高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青立會創辦人洪錦芳表示,隨著台灣已進入少子女化、高齡化及高扶養比的世代,根據內政部最新的統計,去年(2020)台灣新生兒僅16.5萬及 每100位工作人口(15-64歲)就必須撫養40位老人和小孩,這都是史上新高,政府除了催生嬰幼兒,更需翻轉、造就青少年人,成為生產力,而結合官方、民間及產官學界推動青年的自立教育,已是當務之急。
 

青立會秘書長洪錦芳

 

「這一生,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們可以留給後人什麼?」本身是基督徒的洪錦芳說,她今年66歲了,三次因為心臟肥大住院,神都救她脫離死蔭的幽谷,她雖然沒有結婚、生養自己的小孩,但上帝把很多缺乏原生家庭關顧得孩子帶到她的身邊,所以她要在還有生命氣息的時候,竭力連結官方及民間的力量,推動自立教育。

基金會推動的「自立教育」是一種涵蓋個人的自我實現、兒童青少年至青年的身心發展、健全家庭功能、翻轉教育思維、友善勞動環境,以及品格及行動力的全人教育。洪錦芳表示,華人社會看重立德、立功及立言,對於13-19歲的青少年而言,當他們在家庭當中得著陪伴及安全感時,他們就能從自立、立人到利他;不但自己獲得成就感,也能成為他人及社會的祝福。青立會目前印製了《登大人了沒?少年自立手冊》,將會跟國高中職的學諮中心及社區的少年服務中心合作,推動青年自立教育。

衛福部及青發署籲給青世代培力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李麗芬表示,民法的成年年齡已經下修到18歲,這象徵現今年輕人要更早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可以有名實相符的表現。

 

 

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

 

本身是基督徒的李麗芬期許台灣的下一代,能有更多的少年但以理、大衛被興起、造就,不但自己立家、立業,也能成為祝福。

監察委員紀惠容表示,她過去長期陪伴、關懷受暴及特殊處遇的少女,最近她有機會進到少觀所去關懷偏差少年,她說:「當我們願意停下來,傾聽、陪伴一個人,拉他一把時,他就有機會從社會的負資產,成為正能量。」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陳雪玉表示,台灣現今的青年人發展,已經因為家庭及家長社經地位的差距,產生立足點的不平等,青年發展署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幫助18到35歲,沒有資源的青年人,可以發揮潛能,不但自立,也能立人,成為祝福。

她說,青年的自立指標涵蓋成就(績)表現、自我認同、自尊品格、決策發展以及自主與執行力的提升,教育部青發署就是讓每個青年人都能不因原生家庭的社經地位及資源的差異性,都能獲得均等的發展機會。

 

 

 

監察委員紀惠容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長陳雪玉

 

台大教授與立委籲成全下一代

台灣大學社工學系教授馮燕老師表示,青少年自立的議題是包山包海,但只要開始做,就永遠不會太遲。

立法委員范雲指出,台灣平均每四個大學生,就有一個休退學,即便是台大,每年也都有許多學生因為無法適應(跟不上學習進度、人際關係欠佳)或是志趣不合而轉系,甚至是休學。她認為現今鮭魚世代的孩子比上一代有想法、創意,他們需要的是培力、機會給予及成全,結合產官學及民間力量的青立會推動的青年自立教育,非常關健。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台大教授馮燕

 

19歲的自立青年翔翔表示,他從小沒有原生家庭支持,在安置機構長大,但感謝一路上很多人陪伴照顧他,現在他已是幼教老師,陪伴更多下一代的孩子成長。

在安置機構住了15年的自立青年阿順,現在已經是碩士生,他認為,「當一個人願意陪伴另一個人走一里路,就能走得更遠。」他在國中叛逆期的時候,老師教導他「自尊自重」,這個品格力是自立很重要的關鍵

藝人及自立青年:I am possible

擔任記者會主持人的藝人何戎特別穿上「I am possible」的T-shirt鼓勵年輕人,當社會上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負面聲音傳出時,他鼓勵年輕人拒絕別人給自己的負面標籤,「凡事都有可能」。

 

青生代藝人何戎

 

 

 

自立青年阿順

 

自立青年阿翔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