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孩子網遊成癮情緒失控 戒數位奶嘴需靠神「脫癮而出」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網路成癮意象圖(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近年網路遊戲成癮頻傳,有的孩童因沉迷手機遊戲,盜刷父母信用卡;甚至也有青少年男生為了網路遊戲,寧願包尿布也要繼續玩下去;當父母要強行斷網或沒收三C產品時,孩子就失控、亂發脾氣,嚴重的甚至會打父母。特別是在今日的5G時代,遊戲予人新的體驗,也更容易取得。當隨時隨地都可以玩玩遊戲,原本用來紓壓放鬆的事物,一個不留神 不知不覺 就成癮。如何才能「脫癮而出」呢?

網路世代的我們更需要上帝

「在網路世代,我們比之前的任何世代,都更需要上帝!」台北信友堂執事,曾任宏達電產品規劃處資深處長的張志銘,日前在林森南路禮拜堂分享「在網路世代保守我們的心──從產業趨勢看網路遊戲成癮」專題時表示,現代人網路遊戲成癮,有的嚴重到出不了房間門,出不了家門,進不了校門/辦公室門。有人因不願錯過遊戲世界裡的分秒,作息混亂日夜顛倒,情緒暴跳焦躁不安,上班族無法工作,都吸引著不同世代的學生,使他們無法正常學習令人憂心。

他提到,從產業發展的軌跡來看,不同世代的軟硬體技術,帶動著各種形式電玩的演進:從電子雞,在電動玩具店玩的電玩、在家用電腦上玩的套裝遊戲、連接電視玩的螢幕遊戲、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玩的遊戲、VR虛擬實境,都有人玩得上癮。

他說,每個世代代表的遊戲,設計製作者總是想盡辦法利用當時最好的軟硬體能力,設計出它們的作品。尤其近年趨勢,遊 戲大作規格常比照好萊塢巨片,製作人帶領一群專業的企劃、故事編劇、美術設計、特效工程師和音樂配樂師,竭盡所能將作品完美呈現。遊戲設計公司還會邀請心理專家參與設計,照顧玩家各類型需要,讓玩家「永遠有驚喜」,不但著迷,而且還找更多朋友玩。

張志銘也談到,5G加上VR 帶來了許多新的可能性,隨時隨地可以玩,動畫生動顏色光影逼真,聲音效果更 立體,但是也帶來的新隱憂,孩子不用在家連線才能玩,父母將無法看到孩子在玩什麼。已經有色情內容為VR設計,高擬真的程度讓孩子更捨不得出來,人際界線變得更模糊,VR Social 搭著疫情爆發的順風車,現實與虛擬世界 的角色虛實將更難辨別。
 

張志銘潭網遊背後的產業(圖/李容珍攝影)

 

留意數位奶嘴、黏網現象

張志銘引用Netflix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The Social Dilemma)說:近十年來,這世代的人都被訓練或被制約,當我們覺得不舒服、感到寂寞、挫折或壓力大時,似乎就會不自覺拿起「數位奶嘴」(可能是你的手機或電腦/手機 遊戲、各式各樣APP、抖音或是戴上VR頭盔進入虛擬世界。甚至孩子需要安撫時,父母還會把這些「數位奶嘴」塞給他們:3C褓姆現象越來越普遍。

張志銘指出,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前最重要的三件事: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 子建立正確/屬神的價值觀。有好的親子關係,當孩子長大過程中,一時被遊戲或網路各樣的癮所勝時,父母親才有機會幫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在裝備他們各樣的能力,預備他們將來長大,離開父母時,能獨自面對世界的各種挑戰。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孩子還沒長大,也還沒離開我們,但這個世界透過網路,就把他們從我們身邊拉扯過去了!

張志銘建議,父母應先和孩子針對使用3C產品的原則達成共識,並且跟孩子一起遵守所訂的規則,不是叫孩子不要玩手遊,自己卻在餐桌上繼續滑手機。

孩子分不清楚你是在工作、聯絡、關懷牧養,還是在玩?他們只知道 大人叫他們不要玩,自己卻一直滑不停。張志銘說網路成癮不是一開始就成癮,就像溫水煮青蛙過程,他們的心像羅得一樣,漸漸「挪移帳篷」,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認定的遊戲成癮為12個月。他表示,成癮是一種自我調節能力失能的狀況。「助人脫癮」就是在幫助他們察覺,重建自我調節能力,不要論斷他們的行為,因為重點在他的心。要「先建立信任關係」,幫助對方拿回生活秩序的控制權。

他提到,面對孩子成癮,父母心態常常落入兩個極端,不是積極強力介入就是完全放棄不管。父母親需要進到他們的 世界,把他們拉出來。不要只是說教,要陪伴他們每一天都朝「無癮」的目標近一點。

張志銘並以箴言四章23節:「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來勉勵在場的弟兄姊妹,鼓勵大家一起來學習善用數位科技,活出愛神、愛人、愛惜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拿來取代上帝、取代與人真實的連結互 動,讓自己又迷失在其中!

 

 

網遊成癮必須靠主脫癮而出(本報資料照片)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