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2 天路客

《橄欖樹下》耶穌走過的苦路

檢舉
約阿咪 約阿咪 追蹤
傳統的苦路第九站。(約阿咪提供)

◎約阿咪(以色列美角部落客)

「走過維亞多勒羅沙,這是受難的道路,贖罪羔羊祂本是基督君王⋯⋯但祂因為愛決定走這條路,為你和我。」

《維亞多勒羅沙》這是一首歌從小吟唱的詩歌,心裡也渴望著,若有機會一定要去耶路撒冷,感受那條耶穌背負著沈重十字架走過的苦路。

耶穌吃過逾越節宴席後,來到城外橄欖山腳下的一個橄欖園禱告,那裡叫「客西馬尼」,在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橄欖油榨」。就像橄欖需要經過破碎和擠壓,才能成為祝福眾人的膏油,備受愛戴的夫子耶穌,被當成罪犯綑綁,帶到大祭司該亞法的面前受審。

在客西馬尼園的那夜
該亞法的家遺址在錫安山,現在蓋了雞鳴教堂,底部藏著古老的監牢。牆壁上有用來固定囚鏈的裝置,石柱上的鑿痕可能是鞭打犯人之前,固定犯人手腳之用。地上還有鑿出碗的形狀,推測以前裝的是鹽和醋,用來加劇犯人的苦楚。這裡還挖出100公尺羅馬時期的石階路,通往汲淪溪,推斷耶穌也走過。

這一夜,耶穌被學生背叛、被同胞唾棄、受盡了肉體上的折磨,早上被送到了彼拉多的衙門。猶大省巡撫的官邸,推測是近年找到的希律碉堡,在雅法門大衛塔旁邊的亞美尼亞區。彼拉多與大希律的兒子、分封作加利利王的希律安提帕,都找不出耶穌的罪來。

歷經滄桑的耶路撒冷,現在的舊城是由400年前蓋起的城牆圍成一個0.9平方公里的生活圈,沒有實體界線的分成四大區:亞美尼亞區、猶太區、穆斯林區、基督徒區。

聖方濟會在600多年前發展出朝聖路線,目的是方便管理。一開始,苦路路線包含了客西馬尼園和該亞法的家,終點站為彼拉多官邸。但朝聖者希望能將聖墓教堂設為終點站,於是又修定了苦路十四站的路線,即現在聖地的朝聖團都會走的「苦路」。
 

該亞法之家地下室的牢房。(約阿咪提供)

 

舊城內的苦路十四站
苦路十四站只有500公尺長,第一站在傳統上被認定是安東尼亞堡的阿拉伯小學,紀念耶穌被彼拉多定罪(馬可福音十五章6-20節)。第二站是耶穌背十字架的起點和被鞭打的地方(約翰福音十九章17節),耶穌也在此處被戴上了荊棘冠冕。現在蓋了方濟會定罪堂和鞭笞堂。

「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以賽亞書五十三章2節)佳形,原文的意思只有「無形」,也就是臉的形狀都因為被打到扭曲,而看不出來一個形了。

第三站、第四站、第六站、第七站、第九站的事蹟,並沒有記錄在新教徒使用的聖經裡,即耶穌的三次跌倒、馬利亞的跌倒、維羅妮卡為耶穌抹去汗血。

第五站現在是小教堂,紀念古利奈人西門被兵丁勉強背耶穌的十字架(馬可福音十五章21節),第八站是紀念耶穌轉身對耶路撒冷的婦女說話的地方(路加福音廿三章27-31節)。第十站到第十四站都在被認為是各各他的聖墓教堂中,分別是紀念耶穌被脫下衣服、被釘十字架、十字架插著的位置、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以及復活的聖墓。

不是看,而是走苦路
看著「維亞多勒羅沙」(Via Dolorosa)的街牌,以及苦路一站站的「站牌」,甚至非基督徒遊客來到耶路撒冷,也會想辦法像是闖關一樣,蒐集在每一站的合照。但這種打卡式的朝聖,真是我們所期待的嗎?

每逢週五,修士們會帶領著唱詩與禱告儀式,紀念耶穌的受難和犧牲,更有虔誠的信徒會背上十字架、體驗耶穌的受難。「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太福音十六章24節)

苦路是什麼?它不是只發生在兩千年的歷史路線,它可能會被新的考古證據被調整或推翻,也不是相對近代所留下來的傳統朝聖路線,它是真真實實發生在每一天,就是我們生命中所做的抉擇、跟隨神所走的路,因為這位又真又活的神,親自成了我們的贖價,值得我們用一生來回應祂。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