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從教會福音談美】基督信仰是美的信仰 傳福音「美」要登場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蔡明憲 追蹤
【記者蔡明憲台北報導】基督徒及教會,「美」嗎?有什麼需要提升的地方嗎?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專任教師彭盛有牧師引用瑞士神學家巴爾塔薩的話提醒:「(對教會來說)真善美是不可以分開的」,可是「美」常被放在(傳福音)舞台上的後面。教會在追求或捍衛真理的真實性,以及強調行善的道德實踐的同時,能否也將信仰中的美流露出來?

他解釋,缺乏美的真理言說,真理很容易變得只是冷冰冰的事實教條,沒有感動力及溫度。同樣地,少了美的行善或道德的要求,久了就不知為何行善,有時變得只是律法主義式的信仰實踐。因著美感的溝通模式,補充了單單強調「真」的真實精確性,以及「善」的道德實踐時神學想像的缺乏。當然,這樣講不是要重「美」,輕「真」或「善」,而是強調真善美的合一。

教會基督徒給人的形象美嗎?
彭盛有牧師強調,基督信仰是一個「美的信仰」。教會做為信仰群體,基督徒你我都是信仰群體的一員,最終目標是如何呈現上帝那美善榮耀的形像?若回溯到生命的源頭,我們所信仰的上帝,主動向人啟示祂自己。聖經舊約祂的出場方式,是彰顯自己的榮耀;到了新約,基督道成了肉身,成了那不可看見之神的可見形像。過去那隱藏的、奧秘的、不可見的啟示,如今以可見的、具體可感知的方式來與人溝通表達,這是一種「美的經驗」。可以這樣說,美是「愛的語言」,上帝愛人愛到一個地步,一定要展現讓我們知道。上帝展現祂的美給世人,訴說著上帝對人的恩惠慈愛。

因此要問的是,教會跟基督徒有無展現這樣的美?他期待教會成為「美的教會」、基督徒成為「美的基督徒」。美的生命或特質,是吸引人的,若教會或基督徒能讓人看見美,人是會願意靠近的。但當教會忙碌於增長,尋求各式各樣的策略與方法,不妨停下腳步自我省察:「教會給人的形象是什麼?教會美嗎?」如果不美,很難跟社會對話。

他提到,尤其現在面對同運議題,雙方好像失去了坐下來理性對話的機會,這種撕裂、對立、張力大到一個地步,怎麼辦?

面對教會與社會的衝突對立,是不是讓「美」登場?彭盛有指出,教會「美」的角色可以多一點出來,美感的媒介可以做為一個起點,因為美感經驗是一塊具有包容性的領域。透過美的經驗,能讓對立的雙方找到彼此間的共性。「基督的榮美,對教會與基督徒來說有很多這樣的生命體驗,應該呈現出來。」

美更是一種成為行動的想像
「美不僅是想像的行動,真正的美有著倫理的意涵,美更是一種成為行動的想像!」彭盛有進一步說,基督道成肉身,在世與人同行、為世人的罪經歷死亡,乃至復活。復活基督所展現的美,是一種「既超越又入世」的美,這樣的生命之美,「標誌著體恤和憐憫、帶來和解與安慰」,是樂意在世上與邊緣者同行的奇異恩典。

美,展現了一種看見需要和傾聽需要的領悟,喚醒人重新發現周遭世界的能力,而非只活在教堂中心、基督徒中心的生活裡,卻忽略身邊很多邊緣人。例如面對同性戀朋友,基督徒真的需要去傾聽他們,以致能更細緻地給予牧養關懷。

「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形像,美嗎?」彭盛有提醒,不是苦難就不美,怎麼在苦難經驗當中,開創出生命的可能性,這是美的眼光。耶穌的十架顛覆我們對美的既定印象,美以為就是漂亮外表,但就是因著耶穌在十字架上完全犧牲奉獻,甚至捨了祂的生命,才顛覆了基督徒重新對美的看見。

立場不同仍可欣賞生命的美
「基督徒的美,可以讓立場不同的人,仍能從彼此身上欣賞看見生命的美。」他認同基督徒的不一樣,是知道「我跟你立場不同,但因基督的美所蘊含的恩典奇妙,我仍願意跟你在一起。」他期盼教會更美一些,那會很不一樣,因為美會吸引人。

美,可以成為分享福音的媒介,如同耶穌的榮美,會吸引人並帶來生命的轉化。

相關新聞
【從神學看愛美】不是「愛美」使人變美 是「愛」讓人有真正的美

【從社會底蘊談美】美是尊重包容 企業主管也上美學課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